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37|回复: 7

浅析屈原与汉寿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0 14: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焕宁 于 2022-5-20 14:54 编辑

浅析屈原与汉寿民俗

汉寿县老干部网宣协会   侯文汉  陈焕宁
.
    汉寿,古称索县、辰阳、龙阳。它位于洞庭湖滨,在沅水、澧水的尾端。该地山青水秀,历史悠久,真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今明月沧浪水,新旧桃花西竺山”。这幅佳联说明,只因有了“古今明月沧浪水”,才有“新旧桃花西竺山”的县城美景。汉寿是湘楚文化的发祥地,是沧浪文化的发源地,应该是孕育诗祖屈原的故土。屈原是洞庭平原水乡沃土哺育出来的世界文化名人,充满着浓郁的传奇色彩。
    龙阳,作为屈原的故乡,端午节影响之大,流行之广,无与伦比。并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足可超越任何一个传统节日。
    一、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始于屈原投江之日。当地百姓惊悉诗人投江殉国,即呼朋引伴,驾船出寻,在江水中搜救。这一活 动,后来演化为“龙舟比赛”之俗。
    每逢端阳佳节到来,龙阳各江河湖泊,都热闹起来,各条龙舟,年轻水手,头裹红、白头巾,神采奕奕,挥舞手臂,迅楫急驰,劈波斩浪,竞技练习。尤县城北门,系沅水河边,水深丈余,每年端阳节,都有数十条龙舟争强斗胜,各显身手。届时,龙舟涌动,锣鼓喧天,声势极为壮观,在碧波荡漾中条条龙舟争先恐后,奋力争驰,蔚为壮观。岸上男女,艳装盛服,观者如潮,高声呐喊,助威鼓劲,欢呼喝彩,不绝于耳。直到决出胜负,才尽兴而归。另沧港、酉港、小港、坡头、岩汪湖等地也常有龙舟赛。
沧港人民有去汩罗江祭祀屈原的习俗,并代代相传,因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划船本领,早几年全国龙舟大赛,其中两届冠军均为汉寿酉港、罐头嘴队所得。
    二、包粽子吃粽子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龙阳典型的民俗,它遍及中国南北。粽子为当天每户餐桌上必备食品。人民多在节前摘取蓼叶或芦叶,经蒸煮后折成尖角、包上精糯米,扎成两角翘起的粽子。蒸煮后,除去包装,调以白糖,即成老少皆宜的食品。
    三、挂菖蒲挂艾蓬
    龙阳民俗,端阳清晨从野外割取菖蒲、艾蓬,在自家门庭、窗户上挂上,避邪驱凶,保平安吉祥。此俗并遍及全国,经久不衰。
四、佩戴香包
    龙阳民俗,每年在端阳节前,城乡妇女,以各色丝绸、花布碎片缝制香包,充以雄黄、香料、佩戴儿童胸前,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人见人爱。
    五、信鬼好巫
    《嘉庆常德府志》和《同治龙阳县志》均载常德府人,“信鬼好巫,龙阳更甚”。二千多年来,当佛教、道教、基督教传入龙阳时,上至官府,下到百姓,所有祭祀,婚丧、修建、乔迁、生育、疾病等诸般活动都请来巫师,着法衣、吹牛角、摇铜铃、唱巫歌、跳巫舞,以驱邪扶正,召示凶吉,洞察祸福等等。
目前,我县乡下仍有“问无常”,“查花树”、“斩妖捉怪”、“退煞喊魂”、“照水碗”、“请司明”、“送财神”等巫风的残留和习俗。乡下用以娱神和自娱的有请“牯牛神”、“瓜瓢神”、“筷子神”等,也是巫风的习俗及变种。如此浓厚的巫风习俗,在屈原死后的两千多年,仍经久不衰,令人深思。此外,在屈原的作品中,还写到了楚人的饮食,服饰,佩饰等风俗习惯,这些古风古俗,在现在汉寿民间,还应有尽有。
    屈原壮志未酬,忧愤投江明志,而他形成的民俗仍将世世代代,流传不衰。诗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他爱国、爱乡的英魂,已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屈原的作品是永恒的千古绝唱,屈原的品德、情操和精神,光照千秋,万古长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0 15: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壮志未酬,忧愤投江明志,而他形成的民俗仍将世世代代,流传不衰。诗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他爱国、爱乡的英魂,已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屈原的作品是永恒的千古绝唱,屈原的品德、情操和精神,光照千秋,万古长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0 15: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0 15: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22-5-20 15:31 编辑

欣赏欣赏,点赞点赞。现代人纪念活动,就喜欢往水里丢粽子。屈原早已不在水里,与时俱进喊得响亮,行动还是突出迷信的方面,并不与时俱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0 15: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欣赏,点赞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0 16: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的作品是永恒的千古绝唱,屈原的品德、情操和精神,光照千秋,万古长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0 2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壮志未酬,忧愤投江明志,而他形成的民俗仍将世世代代,流传不衰。诗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他爱国、爱乡的英魂,已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屈原的作品是永恒的千古绝唱,屈原的品德、情操和精神,光照千秋,万古长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0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4 16:29 , Processed in 0.0349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