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8-17 06:45 编辑
第六十二回 斡旋镇江示大义 光复南京携同乡
1911年11月13日晚,宋教仁告别战火硝烟中的密友黄兴,满怀“欲策率南京新军夺江南诸省以制天下”的信心,偕日人北一辉与同乡欧阳骏民(湖南宁远县人)乘日本“大利丸”客轮东下。 然而,宋教仁一行到达南京时,远远望见城头上飘扬的黄龙旗,便意识到了南京革命形势的严峻。原来,第九镇的革命党人在柏文蔚等人的策动下,打算在武昌起义时举兵响应,被清政府侦知,收缴了新军子弹,并命令出城驻扎秣陵关。新军官兵忍无可忍,于11月8日起义,由于弹药缺乏,被张勋的江防军击败,只好向已宣告独立的江苏镇江撤退。坚决与革命党人为敌的张勋在南京大兴牢狱,大开杀戒,整个南京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宋教仁一行下船,潜入南京,刺探清军军情,联络内应人员许爵殿和田仲甫。 许爵殿,桃源浯溪河人,幼年父母双亡,随伯父母生活,12岁起入当地吴家做长工,推谷整米,舂糠喂猪。16岁,因不满东家虐待,愤而外出谋生,几经辗转到汉口。在炮队当兵两年,一次他见满人管带用皮鞭抽打士兵兄弟,仗义出手,痛打管带一顿后逃离汉口,流落到沪宁铁路线上捶道渣渡日。由于他身高力大,朴实勤劳,为人和善,很快在南京幕府山工段当上了道渣班班长。后来,又有几位从汉口炮队逃来的弟兄,来到他的手下做道渣工。 这座幕府山上,有清军镇守南京的天保炮台,时间一长,许爵殿便和那些清兵炮手混熟了。有时夜间当值的清兵想下山回去抱老婆睡觉,便托许爵殿代为看守,全都安然无事。后来,回家过夜的清军炮手,清早回来还带上小酒、花生和黄豆之类的东西上山,送给许爵殿,以示代岗的酬劳。宋教仁一年以前,去南京交涉《民立报》事宜,在街头结识了这位老乡,并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让他做好策动炮兵起义或夺取炮台的工作,诚恳而忠实的许爵殿,答应“尽力而为”。 田仲甫,为宋教仁在桃源漳江书院读书的学友。1906年赴日本留学,《宋教仁日记》(6月30日)载:“九时,至西路会馆。李星次于昨夜已到。遂晤得焉。并同县人杨润礼、陈文章、田炳轩、田仲甫共五人,相见甚喜。”1909年田仲甫学成回国。谋职于南京沅南监狱科长,与宋教仁经常保持书信往来。当时,监狱关押囚徒暴满至800余人,大多是南京江湖会党首领、清兵反戈未遂和新军第九镇起义失败后所捕获的军人,他们对于南京街道布局和清军军事设施了如指掌。宋教仁一行前往联络时,田仲甫满口应承革命军进攻南京时,放出所有囚徒,配合进攻。 联络工作刚刚就绪,其行踪即被张勋部下察觉,张勋派兵围捕。在日人北一辉的掩护下,宋教仁偕许爵殿乘船转往镇江。 16日抵达镇江后,发现第九镇编制徐绍桢与镇军都督林述庆发生矛盾,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宋教仁从中斡旋,他找来徐绍桢和林述庆,三人当面交谈。 宋教仁说:“我等都是革命党人,怀着一腔匡国济民之热血走到一起。清王朝将我大好河山弄得支离破碎,百姓如入水火,是该气数已尽矣。而反清革命之路,又是一条用鲜血和坚贞铺成的道路,在我们的前头,多少革命党人,多少仁人志士,出生入死,前仆后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我们的好兄弟刘复基、中华精英彭楚落、杨洪胜等全都倒在了清王朝的屠刀下。至今,孙先生还在不辞辛劳,奔波海外;黄兴先生还在汉口恶战苦撑,江南诸省如不及时响应,武昌起义就有可能功亏一篑,革命党人的鲜血又会再次白流……” “嘿!”徐绍桢不忍再听下去,哽咽着说:“林镇督并未怠慢于我,就算我是个败军之将,心存多疑,还望海涵。” 林述庆接着说:“我是个武人,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喜欢直来直去,有话说过了,还是好兄弟。” 宋教仁趁热打铁:“南京为六朝古都,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徐编制与江防军激战后作了撤退,也不算什么败将。古代兵书中不是有‘以退为进’之策吗?我意二位结成军事联盟,组成江浙联军,再取南京,我代表孙中山先生、黄兴先生和全体革命党人拜托二位了。” 一时,徐绍桢和林述庆都陷入沉思,双方没有表态。 此时 ,宋教仁叫进许爵殿,向他们介绍说:“二位将军,这是我的同乡许爵殿,已经作好了夺取幕府山天保炮台的准备,只是人员有所欠缺。还有沅南监狱科长田仲甫,答应届时放出800余名囚徒,其中不少是徐统制起义时被捕的军人,由他们为二位将军趋前引导……” 徐绍桢一听,激动得跳了起来,连声叫好,当场答应再在军营中挑选出几个精兵良将,配备新式武器,先行化装,潜送南京,配合许爵殿夺取清军炮台。 林述庆说:“这选用兵士的事,就由徐统编去物色,江浙两军中都可以挑选。至于配备武器、化装潜送的事就由我安排好了。” 宋教仁听了十分高兴,急忙起身,一手抓住徐绍桢,一手抓住林述庆,亲热地叫了声“好兄弟!”三人便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翌日凌晨,宋教仁又乘船转赴上海,以同盟会中部总会为大本营,策划南方诸省起义。至11月底,南方已有10余省宣布独立,不仅减轻了武昌的军事压力,而且形成了南方革命阵营。宋教仁偕居正再次来到镇江,督促江浙联军进攻南京。 此时,黄兴之子黄一殴参加光复上海之役、攻克制造局及吴淞后,以沪军先锋队副司令身份,率部与江浙联军会战,沪军先锋队与江浙联军从东西南三面包围古城南京,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白天进行了几次佯攻,然后便停了下来。 这天深夜,幕府山天保炮台突然发出一阵枪响,旋即归于平静,宋教仁料定是许爵殿等人夺取了炮台。 果然不出所料,天保炮台发出了轰天的巨响,炮弹直落总督府和守城门楼,沅南监狱800多囚徒,在田仲甫的带领下,迅速来到联军队列前,带路冲锋。 两江总督张人骏、提督张勋和将军铁良,不知所措,仓皇渡江逃命浦口而去。 12月2日,古城南京光复。当朝霞满天之时,巍峨的南京城楼上,已高高飘扬着革命党人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