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56|回复: 4

父亲的肩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3 09: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哲先生 于 2022-5-23 10:43 编辑

                父亲的肩膀
            澧县盐井镇 李其生       
                                 
      5岁时,一场谁都痛恨的“怪病”落在我身上,医学书上叫它“脓疮”,民间称它“流痰走气”。光从“脓”、“痰”听来,就是一个难缠的角儿,又“流”还“走”。当时的我还真不知道它有多“流”,又怎么样的“走”?这可急坏了一屋子的人,特别是父亲。不仅仅因为我是这一大家子唯一被捧的男丁,而是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究竟有多么的“瘤”和还会怎样的“流”。
       “疮”是从足踝骨内侧开始长出来的。一个铜钱大隆起的疱,尖上嵌着一颗黄绿色的“水晶”。那天是端午节,我手里正拿着一只吃了一口的粽子,场景至今还清晰浮现。父亲和爷爷用躺椅两边绑上竹棍做成的简易“滑竿”,强制地抬着我爬山翻岭,到离家八九里的张家厂“保福堂”治疮。上坡不易下坡更难。那时,父亲爷俩赤脚草鞋,一个来回,鞋子早已只剩下绑在脚上的“鞋帮”。30多个风飘雨落,白白浪费了他们近60双新草鞋,疮疱钉铛铁稳,仍没丁点儿转好的蛛迹。保福堂想实试手术,怕它“流”动,又不得不好几次停下举起的火刀。父亲也只有干着急。       
       终于有一天,郎中决定手术划开它。没有麻药,就是将一把小刀片放在捻灯火上烤烤,算是消毒,一刀捅下去……父亲放下从郎中手里接过来的那一酒盅坨痰脓血,双手颤抖着……这就是从自己身上挖出来的肉啊。望着已哭成泪人儿一个的儿子,一把把我拉在怀里……你不说那时的我,还真有那么点儿乖巧,见父亲哭了,竟用小手拂擦父亲红肿的双眼,“伯伯不哭”。当时当地村子里大都管父亲叫“伯伯”。伯伯把我抱得更紧了。双手搭在父亲的肩上,一股暖流顺着手臂直达全身,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父亲肩膀的份量,全没了挤疱抽根时的刺心锥骨,两双泪眼相视,扑嗤苦笑着。从这天起,清晨父亲背着我上保福堂,郎中查看换药。每次看到父亲紧锁着的双眉,紧攥着的双拳,儿子知道,他是多么地想替代这扎耳的尖啸,这钻心的泣…泪…啊。之后,父亲背着我带回一星期的草药。此时的父亲粒米未进,可我趴在父亲肩背上睡着了,手里还捏着半根吃剩的油条。父亲的肩啊父亲的背,你就象是母亲赠予我的一只移动的摇篮,躺在上面是那么的舒坦。
      母亲搂住我坐在椅子上,帮父亲擦去汗珠,端来早饭,送上一杯热茶,父亲粗粗地喘了口长气。接下来的每一个星期,可是辛苦了父亲。他小心揭去旧药,从旧棉袄中拉出点点破花,翼翼擦去留在疮内的斑斑痰迹血痕,再从嘴里吐出咀嚼过的新草药,敷上。虽说儿子每次的厉声喊叫对父亲来说,是那样的撕心裂肺,但他还是噙着泪水不得不做,他是多么地希望儿子早些痊愈啊!
       父亲的精心照顾,终于换来了“流痰”的好转,父亲脸上又现了久失的微笑。            
       这可是哪个父亲都会有的微笑。但父亲知道,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疮呀。果不其然,“走气”了。左膝关节、肘关节处孪生疮长出来了;肩脊、后背、前胸多处斑斑点点,红肿疼痛……怎么办?怎么办哪!父亲和家人急得团团转。有了前面的经历,父亲倒是学到了一些土办法,竟然上山挖起了草药。他磨泡了双脚,扎伤了双手,挂破了脸颊,唯有那背着背篓的双肩,四平八稳,因为它载着的是儿子的今天,还有明天。
      父亲背着我,在家与保福堂之间继续往返着。又是多少个日出与日落,又是多少双草鞋的消失与穿帮……每次换药,我不再尖啸呼叫。摸摸父亲的肩膀,是那么的平稳和充满力量;坐在上面,又是那么的惬意和无尽快畅。此刻的父亲,可能不知今天是几月几号,也不知今天穿坏的是第几只鞋帮。只知肩膀上背着的是儿子一一他未来的希望。
      父亲的付出,收获丰厚。郎中跟父亲讲,你儿子命硬,从钉板火炉那抢回了左臂和左脚。父亲用两指捋捋本就不长的短须,得意地笑了。父亲,这哪是儿子命大,这分明就是您用命所换。您的付出,感动了上苍,赠馈了您最如意的礼物以此回报。
      春暖花开,喜鹊叫枝头。人逢喜事,心情儿倍倍地爽。是因为儿子考上了初中,父亲脸上又现了久违的灿笑。
      那天,父亲挑着一口脚箱,另一头挂着被褥行李;儿子背着母亲准备好了的穿了两根细竹杆卷成圆筒的蚊帐。望着父亲的背影,儿子喉嗓梗塞,双眼迷糊。“儿子能考上中学,这是祖上的福气”,父亲炫耀着。父亲没上过学,是希望儿子有出息。第二天,又一挑,120斤大米送到了学校,这是儿子一学期的食粮。可以想象,父亲决不是大步流星,最多是趋背驼腰或是步履铿锵。我家离设在梦溪镇的澧县五中30多里地,这一趟又让他崭新的“草鞋帮”损失了一双还是两双?
       学校,人生的起跑线,更是加油站。梦溪镇涔水河畔,渔歌轻轻伴风漫舞,船浆荡荡嘎吱嗄吱……那是父亲扣响了发令枪,“儿子,精神点,出发”;这是父亲扯起了满风的帆,高喊着,“儿子,正前方,拔锚、起航……”                             
             
      盐井镇陶器厂,属澧县二轻局管辖,就在我家附近,近水楼台。1965年下半年,为了儿子定心读书,也为了更好地养家糊口,父亲决然加入了“挑窑货”的大军。不久爷爷故世,临终拉着母亲的手说,你俩一定要照顾好东海。“东海”,爷爷给我起的乳名。可此刻父亲还在返家的路上,没能见爷爷最后一面,这成了父亲一辈子的愧疚,一生的遗憾。
       安葬了爷爷,我也要上学去。正好是一个月圆的晚上,一担罈罈罐罐挑了回家。第二天清晨,父亲担着担儿动身了,不过扁担上多挂了两双新草鞋,前往湖北省公安县的汪家汊去卖。说来你还见怪不怪,父亲卖出去的窑货是很少付给现钱的。大都是“以物易物”。也就是说,一担罈罈罐罐挑去,一担小麦碗豆挑回,有时还只调回几个瓜果甚至一些小菜。去一担,来一挑,扁担两整天没离开过他的肩膀。来回60多公里山路哦,我的父亲,你是如何的丈量?下一趟的钵钵缸缸,又是怎么样地挑战你的肩膀?你脚底的泡儿该生了几多;你肩上的茧子又增了几颗。
       三年,折断的扁担根根条条。     
       三年,经历过多少烈日酷暑,加上风雨寒霜。     
      三年,多少次鸡鸣起床,又多少次鸡叫入眠。父亲肩膀上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个儿知道。
      三年,儿子初中毕业了。
      又一个月圆的晚上,父亲的挑子上多了几只土炊壶,还有几把陶炉灶。清晨,父亲叫醒了我。揉揉惺忪的双眼,我不记得是否洗过脸。但我清楚地记得:爹俩穿上了母亲给做的新布鞋,匆匆吃了母亲做好的早饭,麻利地系上了母亲递上的两条新毛巾,瞧瞧两副担儿,我们出发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50来斤的担儿,一肩竟挑到复兴厂镇。父亲时不时地回回头,“七亏不?”“歇哈子?”标准的盐井腔。见父亲有些喘气,我早已放下挑子,“好吧。”解下毛巾,擦汗,接住父亲递上的水壶,一仰脖子,好爽快。哎,姜还是老的辣呀。第二肩继续进发……快到湖北章庄铺,脚步放慢了,开始喘粗气儿了。其实父亲早就瞧出了端倪。“歇哈儿?”父亲心疼地招呼儿子。父亲放下担子,没得商量,从我的挑子里拿走了3把土炊壶,4只土炉灶,放到了自己的挑子里。
      父亲知道,儿子第一次挑着担儿走这么远的路,肯定吃不消了。此刻,出门前的犊儿劲不知哪去了,一个自认为还阳光溢溢的大男孩,蔫了。七只炉灶、炊壶是扣在了父亲的肩上,却拨动着儿子的那根酸溜溜的心弦儿。它们就像一个音阶里仅能弹跳的七个音符,演奏着世上人人都会唱的那首永恒的父子情歌。“走吧”,我咬咬牙继续往前。
       “小伙子,你这些炊壶炉灶我全要了。”路边一位大爷瞧瞧我脸上的汗珠,似乎有些怜悯。我一愣,“好哇,谢谢爷爷。”像是个喝了点墨水的,说话还有些中听。但一看到父亲已往前的背影,灵机一动,“大爷,您还要罐子、台缸不?”“要啊。”大爷环顾四周,不太明白。我欣喜若狂,“伯伯,快停下。”我边跑边喊着。原来大爷就在章庄铺做陶器生意。你不说还真有天降馅饼那么好的事落到咱爷俩头上,而且这次全是现钱。
      “儿子,你这书还真没白读,比我强多了。”父亲把翘起的大拇指一摇一晃,伸到我面前。你就别提我心里有好敞亮。这是父亲对儿子的赞许,也是对儿子为家出力的肯定,它珍贵无比。
       这次和父亲出门卖窑货,爷俩是第一次,我也是最后一次。父亲见儿子脚上的血泡,肩膀被磨去了细皮留下的点点斑痕,再也不忍心让儿子挑下去,而他却继续着。还好,儿子偶遇为他找到了一个固定的客户。就这点事儿,父亲不知同母亲“唠叨”了多少回;也就是这么点儿的经历,儿子一下便成了父亲在众人面前炫耀的骄傲。
      岁月流失,斗转星移。
      头上的丝丝白发,脸上的条条皱纹,记录着父亲一生的艰辛,一生的旅程。
      弯倦的背影 ,沌混的眼神,弧划出父亲一辈子的命运,一辈子的人生。   
      唯有那坚实的肩膀 :象高山那样巍峨,象大海那样广阔;象青松那样挺拔,象杨柳那样绵长。   
      肩膀,父亲那宽厚的肩膀。它启萌了儿子幼稚的童心,展开了儿子试飞的翅膀;承载着儿子今日的梦想,铺就成儿子明天的希望。                        
      肩膀,父亲那平稳的肩膀。它担任了和家的脊椎栋梁,带给了和家的无尽欢畅;调解了和家的冷暖饥肠,创建了和家的温暧窝房 。   
      絮叨父亲的这些过往,我……语无伦次,我潸然泪下……。正是他,在特殊的年代用最原始最传统的办法养育了我,撑起了我的家。也正是有他们,才创建了你我这一个个幸福美满温馨的家啊。我呐喊,为父亲们点赞;我歌颂,为父亲们唱响这支感恩劳动者的恋歌。
      扶我爬上父亲的肩膀,儿子依然稳稳当当;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同天下的儿女们一道,凝重地眺望着远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3 11:0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3 16: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是我一辈子心灵的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3 18:0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父爱如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3 21: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7:09 , Processed in 0.0354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