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95|回复: 8

一稻济天下,斯人永不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4 08: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焕宁 于 2022-6-2 18:26 编辑

一稻济天下,斯人永不逝

——写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


       2021年5月22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昆仑垂泪,江河呜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得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病逝,享年91岁。
       他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但又仿佛从未离开过。
看见一粒米,我们会想起他;端起一碗饭,我们会想起他;听见一首歌,我们会想起他;田野稻花香,我们会想起他;俄乌交恶,世界粮价暴涨,粮食奇缺,世界人民更会想起“米菩萨”他……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
湖南农大第十二教学楼命名为“隆平楼”揭幕仪式,与湖南农大“袁隆平纪念馆”捐赠(筹建中)仪式同日举行,袁隆平院士次子袁定江向“袁隆平纪念馆”捐赠袁老遗物共26件。
       袁老一生极其简朴,日常穿的格子衬衫是35元一件,使用的签字笔都是两三元一支的普通记号笔。2016年,首届吕志和奖,奖励袁老2000万元港币,袁老并没有将资金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全部投入到他最热爱的杂交水稻研发。同年,袁老还捐出300万人民币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学生谢长江向“湖南农大——袁隆平纪念馆”捐赠袁隆平的首部科学家传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绝版孤本等系列资料。
       袁院士逝世一周年,老校长给予农大师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八字箴言依然铭刻于心。湖南农大校长邹学校表示,袁老将永远活在大家心中,激励着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现代农业人才,攻克农业领域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5月中旬,“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纪念牌安静伫立在怀化安江农校,与远方稻田农机耕作的场景遥相呼应。一静一动之间,激荡起“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逐步照进现实的铿锵足音。
       浙江举办首届“爷爷的水稻田”音乐节……人们“花式”表达对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思念之情。时代的“明星”冉冉升起,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国之栋梁备受尊重的力量。
       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比“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了,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袁老生前曾对超高产攻关作出部署:提出双季稻实施亩产1500公斤攻关研究与示范。袁老逝世后,他的科研团队接棒,继续为这一目标努力。
       2021年10月,湖南衡南县示范基地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603.9公斤;2022年5月6日,海南三亚崖州区南繁试验基地早稻测产亩产910公斤。这意味着袁院士生前发起高产攻关又迎丰收。
      禾下乘凉梦。巨型稻“身高”1.8米,梦想成真。2021后9月,在长沙路口镇的稻作公园内,稻谷的身高达1.8米。同月,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平均水稻高达2米左右。巨型稻下,动物们遮阴避凉,惬意体验袁隆平梦中的“禾下乘凉”。
覆盖全球梦。杂交水稻将在非洲率先实现目标。5月18日,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5月6日,他们在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每公顷达9.6吨,喜获丰收。目前,马达加斯加大部分耕地种中国杂交水稻,力争2030年,基本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
       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杂交水稻种植和推广,袁隆平团队共为80多个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为全球杂交水稻发展与推广立下汗马功劳。
       海水稻心愿。“袁梦计划3.0”,宣布启动。
       除了广为人知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还有一个心愿——“海水稻推广1亿亩,亩产达300公斤。”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称呼。袁老逝世后,其子袁定阳接力“袁梦计划”。2021年9月,在内蒙古袁院士工作站多个科研基地测产,优质水稻亩产达715.3公斤。今年5月18日,袁定阳宣布“袁梦计划3.0”正式启动,继续加快耐盐碱水稻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走出一条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路。
       目前,“海水稻”已在山东、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区种植,几乎覆盖我国所有盐碱地。同时,也被国外引进,中东迪拜将“海水稻”种植在波斯湾沿岸。
       袁老一生两个梦,这是他的中国梦,也是全世界的梦。粮食安全,听起来高远,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袁老,您大可放心,您的光辉业绩、您正道正行的品格、您不朽的求索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仓禀实,天下安。袁隆平虽然走了,但袁隆平星依然闪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09:1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12:1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杂交水稻种植和推广,袁隆平团队共为80多个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为全球杂交水稻发展与推广立下汗马功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12:1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袁隆平院士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14:2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 0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一生极其简朴,日常穿的格子衬衫是35元一件,使用的签字笔都是两三元一支的普通记号笔。2016年,首届吕志和奖,奖励袁老2000万元港币,袁老并没有将资金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全部投入到他最热爱的杂交水稻研发。同年,袁老还捐出300万人民币发展杂交水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 18: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切怀念袁隆平院士!

为美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4 18:1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1 0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禾下乘凉梦。巨型稻“身高”1.8米,梦想成真。2021后9月,在长沙路口镇的稻作公园内,稻谷的身高达1.8米。同月,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平均水稻高达2米左右。巨型稻下,动物们遮阴避凉,惬意体验袁隆平梦中的“禾下乘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5:55 , Processed in 0.0391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