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61|回复: 1

善行十四载 澧兰共桂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5 09: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行十四载  澧兰共桂香
——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助学纪实
无声推出字幕:
    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是以抗日名将郑洞国为命名,由将军长孙、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联络部部长郑建邦发起并率先捐资20万启立的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依托民革湖南省委,汇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之力,旨在支持山区教育,开展“爱心助教、助学”活动,对扎根山区,教学成果显著的老师、家庭贫困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扶助与奖励。
【推出片名。
    解说:湘江北去,紫气东来。2008年4月28日,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于长沙应运而生。
    长沙,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亦是英雄之城。这里曾是青年郑洞国投笔从戎的起点。当年负笈于岳麓山下、就读于长沙商业专门学校(即湖南大学前身)的他,就是从这里出发投考黄埔军校的。此后戎马倥偬二十四载,战火弥漫,他始终保持一缕书香氤氲。1943年时任军长的他,以烽火不阻薪火传的远见卓识,携手同仁创办九澧中学。1945年抗战硝烟甫定之际,他于上海购置一整套四库全书给捐赠家乡。尔后,身陷东北战场泥淖中的他,还力荐自己的副官——日后成为世界级史学家的黄仁宇出国留学。1980年代,寿至耄耋的老将军,欣然应邀为石门一中题写校名。无论是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这位铁血儒将心中,总有一盏“让读书温暖世界”的明灯。基于割舍不断的血脉与亲情,将军长孙郑建邦赓续祖父夙愿,传承薪火,发起并率先捐资20万元,在长沙启立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基金会以民革湖南省委为依托,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之力,继承郑老将军爱国爱乡、尊师重教之遗愿,奖励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及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扶助学习勤奋、有发展潜力的贫困学生,助推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发掘民族振兴百年伟业的人才储备资源。
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善心善行迅速得到海内外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某爱心人士谈重教助学的同期声。
【字幕:捐赠50万元以上者名单   
    解说:基金会声誉鹊起,社会各界爱心捐助纷至沓来,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受奖励的师生越来越多,有形和无形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深远。
    字幕:至2021年,基金会募集基金    万元;
    连续十四届:发放园丁奖83.8万元,奖励92人次;
            发放奖学金341.2万元,奖励1008人次。
    解说:郑洞国将军字桂庭,其家乡亦是四季桂花香。每逢秋冬之交,山城丹桂犹香,郑洞国教育基金奖学金发放仪式于桂庭将军故乡石门定期举行。一十四载春与秋,岁月悠悠情悠悠。将军长孙郑建邦,无论职务如何升迁、政务如何繁忙,总是要风尘仆仆赶赴家乡,参加发放仪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亲自出席基金会启立仪式,全国政协、民革中央,中共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民革省委,中共常德市委、市政府,以及其间历届石门县党政主要领导,先后于百忙中拨冗莅临,参与基金会活动,频送东风。
【剪辑相关镜头,并标明时间、职务。
    解说:基金会发起人、将军长孙郑建邦,更是十四年如一日地为基金会倾注爱心。每次颁奖仪式上,他都会即兴发表热情洋溢、激昂慷慨的讲话,激励学习,奋发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选取其二段讲话同期声,字幕标明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常务副主席职务。
    解说:其情殷殷,其声锵锵,让聆听师生铭感于心。
【选取教师代表、早期受惠成才者、石门一中在读生、洞国学校小学生各一名的获奖感言。
    解说:春风化雨,桃李芳菲。由洞国将军亲手创建的九澧中学发展而来的石门一中,师生备受奖励机制的鼓舞,教学求学热情不断高涨,才俊辈出。
【石门一中侯校长谈基金会奖励机制激励下的学校变化。
    字幕:近十年,石门一中先后为北大清华输送了100名学子,高考升学率保持在:受助学生考入一流大学升学率20%,双一流大学45%,特殊类型95%,本科率100%
    解说:此外,基金会还鼎力资助洞国学校改扩建工程。该校中心地段位于将军故里石门县磨市镇,这里是一片红色热土,先后走出了红军早期高级将领王尔琢、毛主席亲家陈振亚、抗日名将郑洞国等重要历%史人物。洞国学校前身系创立于1965年的原南岳中学,历五十多年风雨,软硬件严重滞后。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的亲切关怀下,在省政协、省民革领导以及郑洞国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改扩建工程于2020731日正式启动。这是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倾注的大爱之举,也是石门县决策层为改善农村教育资源、有效化解农村“空心校”和城区“大班额”之弊、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惠民之举。郑洞国教育基金会、石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基金会均为学校改扩建工程项目出资。中植企业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解直锟,亦曾为改扩建工程慷慨解囊、倾注大爱。
字幕:
    洞国基金会先后捐赠学校改扩建资金3400万元,
    石门县教育基金会投资500万元,
    地方政府配套1500万元。
    新征土地4474平方米,校园总用地面积183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12平方米。
    解说:工程建设项目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按18个教学班规模进行规划设计,按照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建设,由湖南猎豹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与工期,把洞国学校建成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示范工程、精品工程,打造成石门西北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洞国学校改扩建工程领导小组,时任中共石门县委书记、县长郭碧勋担任组长,并相应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由石门县政府二级调研员、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理事唐植勇任工程建设指挥长。整个工程时跨两年、共五百余天。春夏秋冬,四季轮换,工程保质保时的进度不换;雨雪风霜,乍暖还寒,参与者的热情有增无减。省政协原副主席、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刘晓,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位明,时任县委书记郭碧勋,县委副书记、县长邓碧波以及其他县级领导,频频莅临工地视察指导或督办调度,为改工程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基金会负责人、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唐植勇谈洞国学校改扩建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上上下下的智慧、心血与汗水,浇注在建筑里;焚膏继晷与不避寒暑的辛劳,铺垫于校园中。致用、致祥、致和、致新、致远等五座大楼拔地而起,著名军旅书法家王承志将军题写楼名;教学设施、办公设施、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引领乡镇学校之潮流;百二十米长的文化墙亮丽于操场边,浓缩本土自然风光的壮美与人文历史的辉煌;郑洞国将军铜像、蛟龙井、将军亭、丹桂池,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教学大楼左右,连同满庭桂树,寄寓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抗日名将的缅怀与崇敬。
商溪河畔、雨坛尖下的洞国学校,正以焕然一新的风采惊艳于世,为莘莘学子提供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平台。学校于2021年9月2日正式开学,五百多名学子入校就读。“洞知天下,修身报国”的校训,不仅镌刻于巨石,更是铭刻在学子们幼小的心灵。朗朗书声律动于晨昏,欢快歌声与笑声充盈于校园,为“有钱难买商溪水”的民谣增添了鲜活的内含。昔日商溪八景之一的“雨坛卧云”,如今已演绎为“雨坛育花”,成为红谷商溪、将军之乡一道靓丽风景。
    郑洞国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走过了十四春秋。基金会与时俱进,欣欣向荣。洞国将军生命的终点站,分明已由青青陵园改写为别有洞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9: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行十四载  澧兰共桂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7:30 , Processed in 0.0310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