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2-6-4 08:41 编辑
芷兰邮苑
一一《津市集邮史》(连载118)
3月5日,收到济南“蜀陵”邮学会马成群先生寄来的马年明信片,附言嘱我写一篇关于湖南津市“芷兰邮苑”沙龙的千字文。这篇文章本来应由王华熙或者蒋保益先生写的,他们是沙龙的发起人, 由我捉笔,勉强为之。 我是 1992年加入沙龙的,按座次排行老 七吧 , 现在沙龙有 10 位邮 友,分别来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年长的曾泽生将届古稀,年轻的彭浩已望不惑。10人中工人、教师、医生、 干部、职务高的不过科长, 每位成员的情况《蜀陵通信 录》中有过零星记载,这里不赘述。这些人虽生活在小 地方,然而集邮的执着精神丝毫不亚于大都市的邮人。沙龙每年都有论文入选 省级以上的集邮征文,其它见诸报刊杂志的邮文月月都有。编组的邮集也有过参 加国家级展览的,省以下参展是年年有,算得是一方实力。津市邮协会刊《津 市集邮》的摄文、编辑力量也来自这个沙龙。2002年12月,沙龙举办100次 聚会庆诞,当地电视台还作了报导。
原邮电部副部长刘平源为沙尤题字
沙龙基本上是一月聚会一次,100次,约十个年头了,大家都觉得不容易。10 年中人员的进去有过几次,曾经介绍一位老先生想入这个龙子,由于当时人员满 额了,没有人愿意退出,至今留下遗憾。说起满额,是指每月到一位成员家中 聚会,由召集人作东,10个人正好是一餐桌.邮友中没有贵贱贫富之分,用餐丰俭自便,粗茶淡饭,间或薄酒一杯,无人计较。 沙龙聚会,以互阅邮刊,交流邮识,观摩藏品为乐.成员家每年到一次, 一年中,藏品都会有些变化,多少有些新东西,给人一点新鲜感,不会乏味. 这几年市场上刮起炒邮风,有成员跟过风,吃了亏,后悔不已,未跟风的,心头平静,怡然自得。 集邮交友,集邮沙龙识友,经常接触,言行之中能了解人、认识人.大凡 邮友中不宜契友、益友、执友之分,那么能在一个沙龙中坚守百次的可算是契 友益友了.沙龙百次聚会时,大家推举我设计了一枚邮简,我在文字有一首绝 句说: "山中日减千年树,世上时增离散人.杯水之交常聚首,芷兰邮友是真情."大家都觉得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百次聚会制作“邮简”作为纪念
聚会不囿于室内,每年还走出室外耍一回,或踏青寻幽、或远足交友,邻 省邻县,相邀成行.本地城郊有一处明清时期邮驿,荒于何时,遗址何处,无人知晓.沙龙好事者趁踏青走访农家,获得了丁点史料编入书中。
走在寻访“清华驿”的道上
邻省荆州承 办湖北省邮协巡回邮展,从北京中国邮票档案馆调来真伪册子票对照资料展出, 沙龙成员得知消息后,冒雨长途奔波,前往观展长知识。 沙龙成员王华熙、潘训梁早年就是蜀陵邮学会成员,王华熙常常把蜀陵会 刊带到会场传阅,蜀陵在芷兰邮苑成员中的印象深刻。还有一些成员早年就与 陈瑞辉先生有交往,2001年南京国展期间,蜀陵成功举办了民间邮学会二次会 议,与会的我和曾泽生先生深受感动.回津后极力促成沙龙集体加入蜀陵。芷兰邮苑现在成了蜀陵邮学会的团体成员,我们都十分高兴。(万石诗)
万石诗与湖北省评审员陈方权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