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51|回复: 47

对门岗上跑马云一一《竹枝词》诗体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0 11: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2-7-11 09:00 编辑

对门岗上跑马云
一一《竹枝词》诗体的由来

       唐永贞元年(805),时龄37岁的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虽然谪贬偏远,但内心却很阳光,他充分利用司马官的悠闲,积极面对并融入滨湖地区的民间生活。故尔常德十年,梦得先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并开唐诗先河,首创“竹枝词”诗体。
       唐元和四年(809)十月十六日,刘禹锡在常德太阳山参加梁王庙赛神活动后,激发出三个冲动:一是有感于常德先民用民间歌舞(包括傩戏等)形式演绎屈原所作《九歌》迎神、送神、颂神、赛神的文明演出与祭祀情景,写下七律《阳山庙观赛神》;二是对赛神演出中的竹歌传神语、婆娑起醉颜情有独钟,燃发了寓民歌与格律为一体的创作激情;三是由东汉梁松配享太阳山的传说,想起了刘秀外公樊重隐居樊溪湖、营建48处陂堰兴修水利的故事,同时了解到后河的周家店一带享有“秧歌竹枝”之乡的美誉,作为刘氏后人萌发了前去踏访追寻的念头。
       次年春夏之交,梦得先生携书童早早地搭乘乌蓬从招屈亭出发,经七里桥行走在烟波浩淼的柳叶湖上。只见漫江碧透的湖面白帆点点;鳞翔浅底的水岸白鹭纷飞;群山苍翠的深处白云朵朵,把湖空装点得格外好看。此时的柳岸西端,太阳山山顶梁王庙的晨钟似乎在传播着庙会时的神韵,欲将屈原的《九歌》化为一首首柳词竹歌,悠悠扬扬地飘洒在这水天一色而又相对平静的湖面上、融和在这诗意般的仙境中。杨柳深深,梦觉津迷。书童随即请先生吟诗尽兴,梦得笑而不答,只管尽情地饱览四维景色,深深地吮吸这湖面怡人而又清新的空气。
      午后,乌蓬载着客人一行经马陵航道、土硝湖驶入广袤的冲天湖。水墨丹青的湖乡随着大垸的排排岸柳展开,呈现出另一番韵味:柔雅的柳香,与清雅的荷香、素雅的稻香、幽雅的菱香、淡雅的芦香以及妍雅的花香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夏风吹起,频频送来复合型的杨香柳韵,撩得人好想在这宽阔的湖面上临风把盏、翩翩起舞。杨柳青青,湖水平平,极富诗意!
      船至周家店夹堤口渡口,堤墟柳荫下,爱热闹的人群正在观赏一对青年男女排练栽秧歌舞。主要唱词是;“姐儿门前一树槐/槐树下面搭戏台/公公要演梁山伯/媳妇要唱祝英台”。那指桑骂槐、打情骂俏、诙谐自然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书童乐呵呵地请问梦得:“先生,那柳岸上青年男女的演唱,是不是您要找的竹枝味?”梦得回复:“嗯,嗯,还真有那个味道呢!等到了周家店,咱们好好地探讨探讨。”
     夕阳西斜,乌蓬逼近樊溪湖。一幅周士“清明上河图”在古镇周家店街尾涌动,江南湖乡的风情与韵味从左至右在柳堤上延展开来:远眺武岗,菩提晚钟有节奏的击鸣三通;鹿宿梅林呦呦求欢之际,贵嘴渔洲的火把在流泉闵港闪亮;樊水曲流溪沙夕浣,天门朗照高悬明珠;周士屠沽门庭若市,望家渔台围鼓阵阵;樊溪亭下舟鱼撒网、顽童泅水,文昌阁前儒雅吟诗、罗汉戏柳;锁呐声声演生旦净丑,杨柳依依隐男欢女爱……
       梦得伫立船头,看得心花怒放,听得津津有味,忙请船家在沈家坪靠岸下船观赏。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向桥码头漫近时,布满晚霞的天空突起一簇乌云,随着几声雷响,阵雨不期而至;以桥码头为界,一边出太阳一边落小雨,天空中一道七彩马云飞架其间,很是稀奇,煞是好看。西头樊家庄的乡亲见状便迎着虹雨婆娑起舞,享受着这难得一见的阳光雨露;东头周家店墟场上的街坊,则在蓝空下蜂拥而至,享受着对门岗上跑出来的马云带给周家店的吉祥与欢快;两对青年男女打着纸伞步出桥码头边的窨子屋,将身融入虹彩的光环之中,轻移柳步,款款而行,展水乡风情,浪漫而又温馨。很快,两边的群众会聚在柳堤中央的樊溪亭上载歌载舞,唱起了悦耳动听的竹枝秧歌:
       对门岗上(哟啊咿)(幺姑)跑马的/(姐云呢)郎在屋里吹口琴(呢)/东边(那个)日头西边(那个)雨/道是无晴却有的(姐晴,咿哟嗬)。
      “这不正是要追寻和求索的韵味吗”?面临此情此景,梦得先生喜出望外并陶醉其中,与民同乐至雨过天晴。为获取更多的民间营养,先生把领唱秧歌的夫妇请到下榻的旅店,进行了亲切交谈。这对夫妇住周家店街尾的青草陂鲁家铺,他们家世代喜爱民歌,演唱的这首秧歌收集在自家手抄本《滨湖民歌集》上,遗憾的是手抄本在兵荒马乱中逃难时丢失了,但由于易懂好记有味道,老百姓又喜欢,一直传唱至今。他们还告诉先生,在常德后河乃至滨湖地区,人们称“彩虹”为“马云”;“口琴”则是用竹叶或稻叶做成的具有乐器韵律的口哨;“晴”寓意“情”。这首栽秧歌流传在朗州洞庭湖滨广阔的农村,竹枝味浓,语言含蓄,富有生活气息。如果去掉那些和唱,这首民歌则是:
        对门岗上跑马云, 郎在屋里吹口琴。         
        东边日头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听罢,刘禹锡对鲁姓夫妇的表演和介绍赞赏有加,联想到一路上杨柳深深、杨柳青青、杨柳依依,稻花飘香、水天一色的怡人风光,尤其是置身感受了柳堤上周家店人演唱秧歌的情景,略一思忖,一首民歌味的《七绝》一挥而就: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民歌化的七绝,与上首民间秧歌的内容基本一致。
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替代“对门岗上跑马云”, 将“郎在屋里吹口琴”变成“闻郎江上踏歌声”,更具水乡特色和韵味,且前后呼应得更为紧奏,也易于更大范围内的读者一看明白。后两句则基本没动,只是把“日头”调成了“日出”,虽仅一字之差,但调得完全合了七绝的平仄要求,成格律化竹歌,令人叹服。
      在这首诗中,梦得先生吸取周家店等地民间栽秧竹歌的营养,以所见所闻与现场情景为素材,以七言绝句为基调予以创作:首句起兴;次句由此及彼,小伙的歌声在少女平静的思绪中激起了一串串情感浪花。三、四句运用谐音双关,把“天晴”与“爱情”本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白描起兴、谐音双关、风趣幽默、清新自然,既是这首诗词也是我国从古代到当今诗歌尤其是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正是唐乐府近代曲调要引入的元素。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与其说这次到樊溪湖观看与听唱“对门岗上跑马云”,不如说是到周家店“跑”出了一个寓民歌与绝句为一炉的创作路子;也正是这种源于民歌又高于民歌的再创造,一种既有民歌风味又具文人气息的新诗体一一《竹枝词》,以周家店风情为基调,在朗州大地应运而生,并且被刘禹锡带到了连州(814)、夔州(821)、和州(824)等地域而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0 11:0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1: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光清 发表于 2022-6-10 11:04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感谢首席沙发雅座老师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0 12: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门岗上跑马云, 郎在屋里吹口琴。        
         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0 1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禹锡发现,发明竹枝词功不可没。点赞周局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2: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2-6-10 12:18
刘禹锡发现,发明竹枝词功不可没。点赞周局佳作!

刘禹锡朗州十年,发明竹枝词功不可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2-6-10 12:16
对门岗上跑马云, 郎在屋里吹口琴。        
         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一字双关蕴风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2: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2-6-10 12:16
对门岗上跑马云, 郎在屋里吹口琴。        
         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先生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0 12: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之梅 发表于 2022-6-10 12:21
刘禹锡朗州十年,发明竹枝词功不可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4:21 , Processed in 0.0340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