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6-14 09:11 编辑
文/夏应运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者?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宠爱和侮辱都会使人激起心态的变化,像内心受惊一样,致使大的疾病进入身体。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在宠的方式下,会有所得,得到了心中就会惊喜,当失去了就会心情悲伤失落,这就是宠辱若惊。为什么会使大的疾病进入身体呢?我之所以有大的疾病的原因,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能有什么病呢?所以将天下人当作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的时候,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你;爱护天下人就像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你。 【新解】 本节文章是《道德经》的十三章。本章主要阐述怎样克服宠辱若惊的问题,那就是以身为天下。本章告诉人们,宠和辱都能使人心情激动而导致疾病缠身,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无身(忘我)即放弃小我,修炼至以身为天下,以身寄天下的境界,只有这样,才会宠辱皆忘。才能抛弃宠辱。 当你抛弃了自我狭隘的宠辱与得失的思想,心胸宽阔装天地,与道相合,承载于万物。把天下作为自己的身体来爱护和珍惜,那么你就承载了天下人,天下人寄托在你无私的宽阔修为之中,你就是天下的王者。 在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的孟子就主张统治者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进一步升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主张至今仍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