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里云 于 2022-6-15 23:37 编辑
他们用鲜血挥洒战场 ——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录(二) 文/向立波 图/袁永忠 4、李传华 ,男, 生于1930年12月,92岁。河洑镇雷坛岗村十二组村民。 1950年7月入伍;编入3141部队一支队炮兵连;1950年10月入朝作战3年。开始任炮兵连战士,后调任团后勤处管理军械。退伍后安排到河洑粮店工作。 在朝作战期间,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5、杨正虎,男, 生于1930年,92岁。丹洲乡夹街村十五组村民。 1951年入伍。编入暂编13团。1952年11月赴朝。途中为躲避敌机轰炸,日息夜行,经过八个昼夜的艰苦行军,最后到达上级指定的前线朝鲜12号阵地,随全连补充到67军201师601团二营炮连。为了争夺12号东边阵地,他所在炮兵连先向目标连续发射了20分钟左右的炮弹,为部队扫清障碍,夺取阵地。在朝作战的两年间,多次转换作战地点,稳、准、狠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1954年胜利回国。部队驻扎在山东胶南门县执行国防施工任务:挖坑道、修碉堡、打炮眼、炸石头,你追我赶争先进。由于成绩突出,他连续四次获得上级嘉奖。1957年回乡务农。 在朝作战期间,先后获得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6、代家祥 ,男,1930年7月生,93岁。芦获山乡毛坪里村六组村民。代老出生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牛。 1949年9月入伍,入伍后去广西剿匪。1951年赴朝作战。被编入基建工程部队任基建工程兵。在朝一年半时间里,主要执行道路、桥梁、机场的建设与修复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朝鲜一个飞机场被敌人投弹炸毁,他们立即行动,日夜不停的抓紧时间抢修,很快完成任务得到上级表扬。 1953年回国后,部队驻扎在北京。其间参与了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工作。由于工作积极部队获金牌。退伍后组织安排去山东省济南市第一建筑公司当工人,1962年响应国家精简号召回乡务农。 在朝作战期间,先后获得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7、胡楚进 ,男,1926年2月生,96岁。中共党员。芦获山乡玉带桥村村民。 胡老出生贫苦,解放前由于家庭养不活,父亲经人介绍以8块光洋卖给桃源县盘塘一大户人家做儿子,每天看牛。 后被国民党抓壮丁当兵打內战。 1949年5月,他随部队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使他从此走上革命路。并于195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同年,响应党的号召赴朝作战,任连长通讯员。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夜间随同连长查岗途中,夜幕下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名美军鬼鬼祟祟,他立即对连长说:“我把他打掉"。身为战斗英雄的连长担心 他不能一枪击毙,带来后患。于是连长 抽出枪来“呯"的一声,美国兵应声而倒。此举,使他对连长更加敬佩。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他随部队撤回中国。驻扎杭州市环山县修建营房。1954年退伍回家务农。 在朝作战期间和回国驻防施工中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向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卓越贡献 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