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2-6-16 07:08 编辑
津市集邮人物司马烋丶许广玉一一《津市集邮史》(连载131)
司马烋
司马烋 ,(1918-1981) , 男 , 湖南省津市市人。 1949 年至 1978 年 在中国人民银行津 市支行工作 , 历任信贷股长、工会主席等职。
他从1940年代起收集民国时期的 信销票.参加工作后仍然乐此不疲, 收集了大量建国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邮票,主要是信销票, 同时也从邮 政门市部购买新邮票收藏。他是津市 集邮界早期少数几个比较活跃的集邮 者之一.他不仅自己的藏品颇丰,还 影响了一些后来者加入到集邮队伍中 来。
许广玉
许广玉,(1916-1994),男,汉族,安徽省歙县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一家铺子当学徒,因离邮局近,时常凑过去看热闹,久之对邮票产生好奇。便把信封上的旧邮票揭下来赏5=30第页张包子俊与许广玉书信往来玩,偶尔也买点新的,自此开始集邮.《津市市志》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津市有徒工许广玉等四人集邮.四十年代后期,始知银行的司马体等人也在集邮,并曾见过《湘鄂西省赤色邮政邮票》面值壹角、一分两枚邮票.新中国成立后,收集人民邮政发行的全部纪特邮票、文革邮票、JT邮票,藏品颇丰.曾与国内30个省(区)市集邮界人士互通有无,其中主要联系的有吴凤岗、郭润康、张包子俊、孙君毅、戴无涯等知名集邮家.1981年配合曾泽生等筹备成立津市市集邮协会,曾任副会长。
上海集邮家张包子俊与许广玉的信
以下是网义编者附文:
老邮人许广玉
万石诗
许广玉先生今年77岁了,住在河南岸津市检察院的女儿家中,碰上好天气,也过河来,到集邮门市部看看。一日相遇,见他脸色慈祥,腰板硬朗。我笑着向他讨教长寿健身的灵丹妙药,他一本正经的说,我过去儿女多,家里穷,谈不上灵丹妙药,全靠了几十年坚持集邮。集邮使我精神上有寄托,闲暇时有事做,一生忙碌,一生充实,不停的动脑和动手造就了现在这副身板。
许老先生告诉我,他三十年代在一家铺子里学徒,铺子隔邮局近,时常凑过去看热闹,看到寄信的花纸片漂亮,于是象如今的学生买金边不干胶花纸片玩耍一样的买来夹在帐本子里玩弄。那时津市还有不有别的人买邮票,记不清了,反正他是既买新的,也揭信封上的旧票。娶妻生子后,儿女拖累,间断了。他说,1940年代后期,银行的司马烋等人也集邮,1950年代,又有了袁章文、汤文磊、袁定远等一批人集邮,这些人除老袁外大多都没有能坚持下来。
听着许老先生的谈话,我推算他的邮龄已有60多年了,于是提出了湘鄂边地区的邮人们谈及的《湘鄂西省赤色邮政邮票》一事,许先生说,当学徒的时候,见过那种邮票,湘鄂西是革命老区,贺龙元帅曾几次来过津市,邮票是在他的领导下发行的。我见过两种。一种面值一角,红色,略成长形,票中心有地球,铁锤、镰刀、五星图案;票上方印有“湘鄂西省赤色邮务局”文字,呈弧形,上方左右角有两个圆圈,“邮票”二字;票下方也有两个圆圈,嵌□角”二字。这枚票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邮票目录》中印上了。还有一枚“四分”邮票,票上印有“湘鄂西赤色邮政”七个字,这枚票没有收入目录中,不知何故。听着许老先生的这番话我陷入了沉思,到哪里去寻找这枚文物来填补“目录”空白呢。
说完话,许老先生站起身活动筋骨,我陪他走了几步,老先生一边走一边又说道:“我有六个儿女,除一个在常德工作的不集邮以外,身边的五个女儿在我的带领下都集邮,我如今把几十年收藏的邮票和其它邮品,按照票、型张、封、片分类,分散交给他们了,身边只留了一些集邮报刊,闲暇时拿在放大镜下翻翻看看,安度晚年。
(《津市集邮》1993年7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