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里云 于 2022-6-16 10:19 编辑
他们用鲜血挥洒战场
——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录(三)
文/向立波 图/袁永忠
8、丁为学,男, 1931年10月生,91岁。芦获山乡台家铺村村民。 1950年10月,响应党的抗美援朝号召应征入伍,(自述没有赴朝),编入原常德县大队服役,任常德县七里桥区中队文书,当时县大队服役人员中有人抽调赴朝作战。
9、傅官廷,男,1932年10月生,90岁。芙蓉街道泽远村第十组村民。
1951年5月入伍,编入暂偏13团。入伍后,通过体检任空军飞行员学员,编入空军3033部队学习一年。后因文化太低,被调北京后勤部第八仓库任压运员,部队驻山西太原。负责为抗美援朝作战前线压运武器弹药至鸭绿江边交货,因工作积极,多次立功受奖,(自述没有上战场)。1957年退伍回乡务农。
10、刘大整,男,1932年12月生,90岁。芙蓉街道泽远村第一组村民。
1951年5月入伍,编入暂编13团。1952年4月赴朝,编入第46军133师399团2营机炮连任重机枪手。由于头脑机灵,两个月后被调任侦察员。在一次反侦察伏击战中,在距敌仅20米远处,我方手持冲锋枪突然开火,抵进射击,歼灭敌侦察兵数名,俘虏两名。战斗中,他的右小臂被敌击中负伤。在另一次深入敌境侦察中,左小腿被敌击中,至今尚有弹片未取出。1953年7月《停战协议》签订后回国,部队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县政治学习,后复员回乡务农。 在朝作战期间,先后获得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刘老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既使现在已九十高龄,且因重病常年不能站立,仍止不住回忆起当年在朝期间与朝鲜人员一起唱歌跳舞的情景,坐在睡椅上即兴高歌朝鲜族民歌《道拉基》。
11、郝小天,男,1933年5月生,89岁。芙蓉街道路囗社区居民。
1951年7月入伍,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軍第五通讯学校(即东北通讯学校76部队学习报务(通讯专业)一年后提前毕业,1952年被分配到沈阳防空司令部(即对朝作战防空总指挥部),该部在朝设有4千雷达站,全天侯昼夜不停 的收集朝鲜战场上敌方飞机的飞行高度、坐标和航向,作出精准判断后向上级报告,再由作战处向战斗在朝鲜前线的我方下达作战命令。他作为战斗在国境线上的空情人员,仍先后两次过境到雷达站执勤。1953年3月回国后复员回乡。 在朝作战期间,先后获得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向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老兵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