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29|回复: 12

夏应运《道德经》新解之十七[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8 08: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6-18 08:24 编辑

文/夏应运

  《道德经》新解之十七[连载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观察不到的,把它称为夷;听不见的,把它称为希;拿不到的,把它称为微。夷、希、微这三者,不可清淅的独立的彻底的分出来,所以混在一起为一体。向上追溯这三者混在一起的东西,它并不明亮,向下观察它也并不黑暗隐晦,它连绵不断地,也说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又好像它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显像的景象,这就是在恍惚境界中。迎着看它,是没有头绪,没有开始的,跟随着看它,并没有后面的结尾。但是它的规律却不变的,执着这个自古就有的规律,就可以驾驭现今的事物,能够知道古代最原始的情景和事物,这就是道的运行法则。
【新解】
       本节文章是《道德经》第十四章。本章主要阐述了合于道的修炼法门。
       看也看不到的东西,因为它太平坦了,没有具体的有形的显现,为无色;听也听不到的东西,因为它太稀少了,也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才稀少,或许因为自身从生到死只有一次的大声之中所以也就听不到具体的声响,为无声;拿也拿不到的东西,是因为它太微小了,微小得没有具体的形态,为无形。以上无色、无声、无形是不可清淅的,独立的、彻底的区分出来,是一个混合体,它是道的特性。向上追溯具有这个特性的事物(道)的渊源,向下观察它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化。只有在这没有具体形态下而感知的形状,没有具体物质显像而感知的景象,这是在有与无之间的恍惚境界中,而体验到的似有似无的、即有又无的,又无所不有的事物的运化状态。道既可以大到永远,又可以小到无穷;既可以感知古往今来,又可以循道而知后事。具体进入到恍兮惚兮的禅境修习方法。这已经进入了修道第二阶段第三步的修炼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8 09:4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8 1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8 12:3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8 15: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和庄子的道,是一种高渺无形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8 20:0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明理,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支埃 发表于 2022-6-18 20:08
读文明理,点赞佳作!

谢谢杨老师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2-6-18 15:58
老子和庄子的道,是一种高渺无形的东西。

谢谢邱老师多次临帖指导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光清 发表于 2022-6-18 12:39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谢谢雷老师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22-6-18 10:29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谢谢陈老师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4:39 , Processed in 0.0419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