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6-19 08:40 编辑
文/夏应运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代运用天道自然修行的人士,运化于小的,微妙的而又能通达大的天道自然,道法之深不能相识。正是因为不能相识,所以也只能勉强的形容他的情形。他谨慎得像一种叫作豫的动物一样,在冬天的冰面上走过大河;警觉得像一种叫作犹的动物一样,怕惊扰四周的邻居。庄重得像去人家中做客;处理事情就像消融的冰,一点点的化开一样;敦厚得就像最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树木一样;心胸宽阔得像无尽的山谷一样;对待事务就像把各种因素混合在一起一样,没有特殊的矛盾,没有阴阳之分。谁能把混浊在一起的事物静下来,再让它慢慢地恢复本原呢?谁能把安静的事物让它动起来,再让它渐渐地化生新的事物呢?能运用这个方法的人是不会自满乃至骄傲的,正是因为不会自满骄傲,所以才能把原本的事物运化起来而化生成为新的事物。 【注释】 1、豫,古代的大象,虽身大力大,但遇事常无主意。 2、犹,古猿猴类,虽灵巧,但却生性多疑。 3、俨,庄重。 【新解】 本节文章是《道德经》第十五章,这一章节非常重要。它阐述了修道者应具有的形象、胸怀、状态与做事的方法。 文章开篇讲了修道之人必须了解古代修道者运化道的情形,因为道本身微小奥妙,捉摸不透,幽深得不可认识。所以,他们运化道的情形也和道一样,捉摸不定,深不可识。紧接着勉强描述了修道者形情:他谨慎得像古象冬天过冰河一样;谨慎得像猿猴事事小心,他庄重,庄重得像在别人家做客一样;他端庄,做事踏实,处理事物像化冰一样一点一点的化开,做事从不马虎。他敦厚,敦厚得原始未加工的木头一样,他胸怀宽阔,宽阔得像山谷一样。再用两个反诘句,谁能让混浊物静下来,恢复其本原,谁又能将静物动起来,再渐渐地化生新事物?当然是修道者,因为他具有那些美好的品质,只有他才具有如此的功能。结句讲修道者的谦虚而从不自满的高尚情操。 这些修道者具有的美德:敦厚朴实、胸怀若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