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新补》(6)
湘云暴雨沿街乞食
第一百八回“怜产妇且沿街乞食,避穆侯竟悬崖撒手”,写宝钗生产后,家里揭不开锅,史湘云认为“求人之事只得自己去”,当时家里人有宝玉、宝钗、麝月、焙茗、湘云。但遍投亲友,告贷无门,湘云只得行乞,正面写的。行乞中遇到宝玉,侧面或附带写宝玉也行乞(第436—437)。在这种情况下,宝玉得穆侯荐举,本来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宝玉不从,避祸遁入空门。甄宝玉的出现,诱发了他想出一条新的路子,因为宝钗知道宝玉的性情,不会陷入“禄蠹”,劝他躲;宝玉有办法了“若说躲,唯有空门尚可……明日甄世兄来送玉,我随他去,也还罢了。”(第443页)宝钗、湘云、麝月众人哭劝,宝玉出家当和尚的决心一定,大家没有办法劝阻。 第一百九回“石破天惊甄玉说法,风餐露饮贾玉打更”。甄宝玉虽然自己身份是道人,但本性并不崇敬佛道,也不同意贾宝玉皈依佛门。贾宝玉到开元寺剃度,也不顺利,住持以“眼下有上谕,不得随意剃度僧众”为由,只得悄悄剃度,充一游方僧人。住持估计宝玉出家断难长久,将来放出去,庙里有利可图。宝玉的和尚身份还不地道。住持安排贾宝玉和甄宝玉共居一室,于是引出“石破天惊甄玉说法”。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贾宝玉对住持说的出家理由是“与贱内不和”,对甄宝玉说“不出家,难道我应荐出仕吗?”甄宝玉“石破天惊”之语,其实很简单,“往日,咱们但尽己力,为他人消除灾难,今日却为一己之私,令他人千痛万苦,是何道理?”(第452页)宝玉立时痛彻心骨。更有柳湘莲的“方外立不住脚,只得还俗”(第455页)的亲身经历让宝玉下定决心还俗,——至于各级僧官,却与禄蠹无别呢!
为了谋生,宝玉找到一件打更的差事。打更的事情是唐老板介绍的,这件事的好处是“与他人并不交涉,且不用本钱,也有两石粮食可使”。宝玉同意,“每日里惊惊那酣眠痴迷之人,也可以赎赎我这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 小说用两回篇幅写宝玉自家破后,先是卖画,难得维持基本生活,虽有如袭人等故旧接济,但仍摆脱不了穷苦,竟然行乞,靠领赈灾粥度日。即使如此,当有人举荐他出仕,仍不愿意,感觉“被逼”,出家做和尚。甄宝玉晓之以理,柳湘莲以自己的教训,共同起作用,宝玉还俗,找到一个打更的职业。这是张之先生小说设计的宝玉的结局。与高鹗设计的宝玉结局有不同:虽然也曾“悬崖撒手”当和尚,但最后还是还俗了,宝玉也自食其力,靠打更为生。湘云寄居宝玉家,是因为丈夫卫若兰受父亲充军牵连,要留居戍地。结尾几回书给人感觉只是把这个故事写完整了,但与曹雪芹前八十回塑造的贾宝玉有多少联系,是不是前面那个宝玉有联系的发展,很难说!宝玉出家、打更都有煽情描写,但不能让人动情,似乎给人感觉是在诠释每个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