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2-6-23 06:43 编辑
津市集邮人物胡扬正一一《津市集邮史》(连载137)
胡扬正
胡扬正, 男,1942年生,湖南省 : 199 津市人。退休前就 职于津市蔬菜公司。 读小学时即开始集 邮。主集新中国邮 票、邮品,兼集外邮. 他的主攻方向是编组"航天"邮集(专题类) .其《腾 飞——中国航天》在湘鄂边集邮联展 第七届(2000、10) 、第十届(2003、 12) 分获三等奖.2002年11月在湖 南省"与时俱进,走向辉煌"邮展获 三等奖.2005年9月在省第十一届邮 展获镀银奖.《中国航天之旅(五框) 》 在2005年11月《中华历史文明全国 集邮展览》获铜奖。这是我市集邮者 首次获全国邮展奖牌。他还收藏大量 邮票预定磁卡。在各类集邮刊物上发 表研究文章近百篇,是津市集邮协会 (第三届至今) 理事,并参加芷兰邮苑、集邮雅聚、航天邮友联谊会、蜀陵邮 学会、市老干邮协等集邮组。
胡扬正收集整理放邮品资料
以下为网编附文:
老 胡
胡扬正集邮,起步早,性痴顽。新中国成立之初读小学,当时便获得父亲带回的信封,那信封上的邮花便是他的最爱,小胡小心的把它们取下来保存。
老胡说,几十年里由于各种原因,集邮也中断过几回。因为不能一以贯之的收集,现在收藏的文革票新旧杂陈,编年票是预订购买的。而完整的老纪特、编号票、JT票,多半是后来从邮刊或别的渠道购进补齐的。
1980年代人民路有一个“绿野邮票社”,主人陈献贵给他提供了不少便宜票,老胡至今难忘那些日子里购票的快乐。
邮商和专业集邮工作者之外的人集邮,都叫业余爱好。有的人爱好多, 而老胡今生唯一的爱好是收藏纸片,別无他好。我与他相识以来,知道他不搓牌,不垂钓,不工书,不操琴,不掌厨,不闲聊。家中锁事皆由他的内人打理,他乐得忙时公务缠身,闲时集邮、整理纸片度日,退休以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几十年乐此不疲,一心泡在藏趣中。
他十分爱惜所得到的每一片纸:报纸,书纸,香烟纸。每一枚票,邮票,车票,门票。每一张卡,电话卡,银行卡,预订卡。他的预订卡收藏堪称一绝,他说,国内如他这样齐全的人不多。
老胡有一个习惯,走在路上爱搜寻脚跟前的纸肖之类。尤其是烟盒,先是用脚拨弄,然后弯腰拾起,凑到近视眼镜前端详。即是走在深圳的大街上也是这样,以至于女儿埋怨他捡渣货不顾颜面。
编邮集是集邮的最高境界,老胡组编的《航天之旅》邮集,2000年参加第10届全国邮展获得铜奖,发给获奖证书。据他掌握的资料显示,他是津市集邮史上首位叩开全国邮展获奖证书之门的人。他之前有人得到过参展证书,之后有人得到过获奖证书。因为他不爱张扬,本地知道此事的人不多。他组编这部邮集时,年过半百的老胡两个孩子读书,当时的津市蔬菜公司解体后,下岗的他靠卖米卖面条和送米的收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牙缝里挤点钱集邮。那时,为了邮集能上全国邮展,他从血汗钱中下狠心抽出2000元钱购进一个航天搭载封编入邮集中。
他用了几年的时间组编这部邮集,参展的前一两年我和王华西被几次被邀请到他家里观赏并出主意。他那简陋搁楼的床铺上,邮品,贴片,白天摆,晚上收,多少个日日夜夜,反反复复的摆弄着。何况他白天还要谋生,管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总算成功了。
老胡是文革前津市一中的高中毕业生,养成了握笔的习惯,集邮也不忘用笔作记录。他整理,并发表在集邮报刊上的票,封,片,戳资料类的文章,内容完整,详实可信。他也写点集邮随笔之类的文章,合起来有十来万字了。他下岗前做过蔬菜公司工会,办公室的工作,又是一个守规矩的共产党员,勤谨隐忍,在集邮圈里名声极好。澧县和津市相隔十多公里,集邮人来往密切,彼此十分的了解,澧县集邮协会熊大正会长有一次谈到编邮集获奖的话题时说道:你们津市的胡扬正集邮出了成果,为人也正派,不奸猾,不背后损人。
津市邮政的集邮业务开办得迟,有了这项业务后,邮品也不是到得及时和齐备。集邮人一般用手中多余的邮品换取所需缺品,免得花钱买。老胡认为,市场上的邮品很难精准定价,一般都会讨价还价,易生纠葛,所以他不是遇到适当的对象不交換,宁可花钱买。近几年老胡住长沙的日子多,有一次我请他代人购十几个年号的年票册,他不干,他说:怕别人说他从中赚了钱,落个邮贩子的口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邮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贬义词,只要不是赚的昧心钱,无人非议。是胡扬正老兄把“扬正”这两个字看得重吧,是谁给他取的这个名呢,“扬正”!扬正气。
老胡是几个集邮沙龙的活跃份子,很忙。大凡集邮成器的人都会有一个贤内助,老胡的内助小他十来岁,城填下放农村时的青年玩伴,她六十几岁的人,精力充沛,家务事不要老胡动手,老胡乐得有闲心集邮。如今内助还帮助老胡到邮局卖邮票,陪老胡逛邮市,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万石诗/《津市集邮》20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