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7-3 08:37 编辑
文/夏应运
《道德经》新解之二十一【连载】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人们不按照自然规律师做事情,那么将会产生诸多结果,做法近于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心态是宽阔无私的,所以有慈爱之心,这样就产生了仁义;在人们不遵循客观规律的状态 下,乱象频出,人们需要用智慧对待社会,这也正是说明社会上许多虚假现象,存在着欺诈、狡猾的种种事态和心理;众亲戚不和睦,没有尊卑长幼的规矩,如果有人还是遵守这个规矩,就体现出了孝顺和慈爱;国家动乱,才会体现出忠臣。能忧国忧民者,自然就会表现出忠诚的本色。 【新解】 这节文章是《道德经》第十八章。文章从遵循自然规律与违反自然规律,正反两方面来论述其结果。 当人们脱离了原始的淳朴自然,就产生了好恶之分。那些近于道的,心宽仁慈,乐善好施,讲道义。反之,就会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利欲心熏,贪得无厌。真正的智慧就是无智,当达到不用智慧而治理天下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但是当打破无为而治的原始朴素状态,就说明社会动乱了。人们就会尔虞我诈,贪婪自私,假货、骗术泛滥成灾。只有在六亲不和时,才能有孝慈,在国家动乱时,才会有忠臣挺身而出。好坏是相对的,福祸是相依的。道德经用朴素的相对论让修道者明白好坏相依、正反共存的双面性,这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