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河海 于 2022-7-6 08:21 编辑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讲述人 郑刚
我叫郑刚,今年57岁,是安乡县焦圻镇人。2011年底,我和妻子甘辉敏在一起沉船事故中,救起了10名落水的群众。通过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了我的名字。现在,我得了重病,生活遇到了困难,很多爱心人士都向我伸出了援手。对此,我很想对大家说声“谢谢!” 河里救人的事,发生在2011年12月25日凌晨。那时,我居住在松滋河岸边的焦圻芦第场花园洲码头。大约3点钟的时候,我和妻子在熟睡之中,被凄厉的哭喊声吵醒。我们二人急忙跑到松滋河边,借助手电筒,看到了一幅让人揪心的场景:河中心一艘渡船正在下沉,船上的人已经全部落水,落水者正在奋力挣扎、哭喊。
我和妻子立即划着自家的渡船奔向河心。妻子甘辉梅使出浑身力气摇桨,我站在船头观察。我发现,落水的人除了70多岁的艄公杨祖才,其余都是妇女,其中有几人已经被河水冲出200多米远,情况十分危急。 我指挥妻子把船划向下游,先追上漂离最远的两名落水者。冒着刺骨的寒风,我们赶到漂离最远的两名落水者身旁时,水中的两人已快失去知觉。我一手一个抓起这两个落水者,使劲将她们拖上船,并对水里其他的人大声喊:“大家莫慌,我一个一个救。” 我招呼那些在水中一沉一浮的落水者,分散靠近渡船,然后用手一个个把他们拖上船。3个、4个、6个…先后有10名落水者被救上船。把他们救上来后,我们夫妻俩已是精疲力竭。我们又仔细地询问被救者,并用手电查看了河面,确定所有落水者全部被救后,快速将船靠岸。 正是寒冬时节,落水者全身已经湿透,浑身哆嗦。我们赶紧生火,让大家取暖,并将家里的衣服拿出来给她们换上。妻子还煮了一大锅稀饭,给大家喝下去暖身子。
经过询问,这些落水者除了艄公外,都是吉首市人。她们中年龄最大的72岁,都在安乡县焦圻芦苇场靠给人收割芦苇维持生活。时近年底,因为一清早要到对岸的湖北省公安县城赶班车回吉首,归家心切的她们选择在凌晨过河。不料,渡船行至河中间时,因载人过多,突然漏水下沉。当然,要不是这些落水者都背着棉絮等行李,也许早就沉入河底了,我们夫妻就是用尽力气,也不可能把她们全部救上来。 很不幸,2013年10月,我被查出患上肝癌,在长沙湘雅附一医院接受了肝部切除手术,仅医疗费用就花了7万多元。我们夫妻都是下岗职工,多年来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没有稳定的收入。赴长沙治疗的费用,都是亲戚朋友资助和借来的。手术后20多天,我就出院回家,只能按照医生开的药方服药治疗。为了省钱,我甚至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保证用药量和服药次数。 得知我的情况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向我伸出了援手。安乡县委书记还多次到我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安乡论坛”的网友也积极组织开展捐助活动,常德市文明办、部分文明单位也积极帮助我解决实际困难,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动。也许,我将不久于人世。但河中救人的经历,以及爱心人土对我的帮助,让我对这一生无怨无悔,我对生命的价值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点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故事主人公郑刚对善行的表述,朴实而深刻。仁义无价,这温暖的种子几千年来深植于我们民族的土地;好人有好报,这也是永不熄灭的信仰。我们的社会不但要大力倡导,更要用实际行动,让仁义大爱薪火相传。
选自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湖南日报社常德分社主编的《常德故事 百姓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