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866|回复: 27

我在沅陵借母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6 15: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干部 于 2022-7-26 16:46 编辑

我在沅陵借母溪

152705a4222z2f4qc24u2i.jpg

152706zfcaxy3yuzkczicc.jpg

  上周末,7月22号,大暑时分,气温特高,几位好朋友相约来到湖南怀化沅陵借母溪避暑,两天一晚,既品赏山里珍馐,又宁静了身心,更多的是了解了当地的独特文化,有收获,有看头,有回味。

152729zhss5z1dqqctch2e.jpg

152751viqol3oc9qr3lrxe.jpg

152752zzx7mgqdnqgcd0wy.jpg

152750ol49y5tt080yt4nl.jpg

152751x38st3488asoaaz1.jpg

  “借母溪”真的是有“借母”。

  刚走进沅陵借母溪,被连绵不断的山峦所吸引,被山涧的溪流所流连,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被人们誉为“湖南九寨沟”。对于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我们来说,这里的宁静、惬意让身心都焕然一新。我们一行十三人,选择停留在借母溪的符家坪村落脚,歇息在一汪清潭边的蒙古包里。放下行李,便穿上泳衣,与那溪水相拥,与那清流相亲,或奋力游泳,或划船荡漾,或水上荡秋千,或溪边留倩影,此时此刻,看远处群山如黛,看近处平畴葱绿,看身边“醉美”层叠,看脚下溪水静淌,颇为清爽惬意,快活似神仙。
  晚饭后,趁酒酣,与当地村姑交谈,才得以解开我对错母溪的“借母”二字的心中疑惑。借母溪真的是有“借母”含义,有两个传说:一说是借母溪,顾名思义,就是曾经借母生子的地方。农耕时期,为了繁衍后代,在这偏远的山里存在着一种“典妻制”,即将山外的女子带到寨子,完成生儿育女的任务后再将其送回,孩子则留下,从此永不相见。这种“典妻制”唯一的遗存就在借母溪,它具有独特的异质文化内涵。另一说是古时永顺知县奉母到长沙府赴任途经此地,这里地势曲折、山高林密,轿夫们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动了。知县在进退两难之际心生一念,既然母亲身体孱弱,看此地风景十分优美,山谷里鲜花盛开、锦鸡啼鸣。于是知县花了一笔银子,在溪边的山坡上修了一栋小木屋,便将母亲暂时寄养在此,知县把母亲安顿好后就赴长沙府任职去了。于是,这蛮荒之地便破天荒地有了一个自己的名字:“寄母溪”。独居深山的老母孤苦伶仃,附近住着一个孤零零的土家汉子,他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怜在心中,要拜老母亲作自己的干娘,一来代替知县尽孝道,二来自己也有了母亲。老母亲欣喜答应,从此,土家汉子便恪尽孝道,照料母亲余生。后人便把“寄母溪”改称“借母溪”。
  听完“借母溪”的来历,心中释然,原来如些(多了一个二),晚上自然睡得香甜。

152706vzoilujiuu5uiubd.jpg

152705h9bh5f8subgz555x.jpg

152753t0uum652pxx2p46p.jpg

152753qdbgibsh7srruxsb.jpg

152809f0sisf40w7jxs1xw.jpg

152809q599mw4c9myitcqg.jpg

152752doz6t62sbodjede4.jpg

  《狃子花开》真的是“开花”。

  知道了借母溪的典故,还想了解当地称为“狃花”的典妻制度。刚开始,我不认得这个“狃”字,孩儿他妈找度娘才知读“niu”,读第三声,总笔画7笔。
  大山深处的借母溪,旧社会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娶妻生子难”一直是当地村民的“老大难”,由此催生了“借母生子”的典妻制度,当地人把借来的妻子称为“狃花”。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典妻习俗已成为历史,但“狃花”传说却是借母溪民俗文化旅游的独有资源。这不,晚上八点,我们一行又前往借母溪的千堂湾,观看一场不一样的根据借母溪神秘的“借母文化”编排的实景山水剧《狃子花开》。整个布景简单朴实,还谈不上高大上,舞台就在天然山水间,其背靠五指山,舞台下即是潺潺溪水。
  《狃子花开》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讲述了借母生子的故事。该剧以从台湾回借母溪寻根的祖孙俩为引线,以借母溪一带真实的“狃花”故事和人物为原型,讲述了当地的一个盘木工人春牛和狃花女婉儿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悲欢离合……  春牛以盘木放排为生,为了传宗接代攒了一些钱请村里的“狃子客”(介绍人)弄个“狃花女”来。狃子客从山外租来了婉儿,婉儿为春牛生下了孩子,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婉儿必须要按契约离开春牛的家。离开后的婉儿思念孩子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强烈,于是她不顾旧俗踏上寻子路途。可是当初被“狃子客”领着进出借母溪是被蒙着眼睛的,婉儿根本就不知道路在何方,但她想见儿子心切只有四处苦苦寻觅,最后途遇山洪不知所踪……  “多想你叫声妈,在天边,在山崖;多想你说些话,在梦里,在你那。”……  一句句、一声声、一曲曲,体现以感念亲恩、母爱伟大的旋律久久在山谷间回荡。
  《狃子花开》共有六个篇章:崖上思母、狃花结缘、狃子花开、母子分离、四季寻子、多想你。全剧时长近一个小时,不仅剧情扣人心弦,同时还利用现代灯光舞美、水幕、雪花、雨水等特效,巧妙融入沅陵的盘木号子、采茶歌舞、辰州摊舞、土家茅古斯舞等文化元素,呈现出精彩绝伦的视听效果。
  深夜,趁着月光,我们在借母溪边宵夜时才知道,本剧男女主角、狃子客和其他各种人物角色都是由借母溪的村民扮演的,符家坪村的副支书就饰演了那个寻根问祖的孙子,主角婉儿就是和我们一起交流的村姑,你说巧不巧?也正是一部《狃子花开》带来了山村巨变,直接开启了借母溪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局面,让借母溪村脱贫出列,从此走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现在,沅陵的借母溪声名远播了,这才叫《狃子花开》真的开花了。
  用当地的人演绎当地的故事,更加真实、生动、可信。这是个秘密哦,一般人我不告诉的。


152704ob9bw05bl0bbshnw.jpg

152706tkzepcbdwalzw7eh.jpg

152728zpd0z8izyaxmmmpi.jpg

152728l9vyibil5uxyzyv6.jpg

152726gxy8o8kh7hko8ojk.jpg

152727s8livo0b08f8zkfi.jpg

152727zw6xdq393999q2yj.jpg

152727n1itrq51vt1qmf85.jpg

  保子洞真的是一个“宝洞”。

  在我们下榻地方的对门山崖壁上,镌刻有“保子洞”三个金色大字。正好这一天是我儿子、儿媳、孙子和亲家母从山东济南启程,由上海飞往加拿大多伦多的日子,所以我们夫妻二人决定早餐后赴“保子洞”为他们祈福,祝福他们平平安安、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保子洞”是有故事的“宝洞”。洪武初年,此地蛮荒,杳无人烟。此地符家之祖符大龙由江西迁徙至此,居无片瓦,遂寻得此洞栖身,后生四子。春寒夏雨,秋旱冬冰,刀耕火种,腹不饱食。符大龙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竭尽家财,送子读书,终致高中状元。子符金廷返乡,为谢父母隆恩,于溪岸搭建戏台,请戏班演唱48天,一时传为佳话。故后人称此洞为“保子洞”,意为保佑子嗣安康、兴旺,谨祈奋发有为。
  在柏油马路旁边有一个母子雕塑。我们拾级而上,峭壁台阶两边栏杆的扶手上缠绕着无数个红色的祈福飘带,沿峭壁台阶十八弯才抵达洞口,洞口的石壁上刻有大大的“福”和“缘”字,在洞口凉风习习,好不凉爽,进得洞来,真可谓是洞中乾坤大,地下有洞天。入保子洞,如入人间仙境一般,钟乳悬浮,石柱石笋林立,还有观音在世、神龟再现、金蟾显灵、宝洞深井,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我在“保子洞”尽头的龙凤呈祥处为儿子他们一行系上祈福红丝带,祝福他们永远地一切都好。

  两天一晚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我借用罗总的诗结束我的游记:夏日炎炎三伏天,纳凉避暑到溪边。碧水有意降热浪,清风无声吹山间。
  我们,走进千年古村落,聆听道不尽的古老故事,觅寻一份心灵的纯净……  
  妙哉!爽哉!乐哉!


  (图片由我好朋友罗忠\谢峻\老干部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5: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周末,7月22号,大暑时分,气温特高,几位好朋友相约来到湖南怀化沅陵借母溪避暑,两天一晚,既品赏山里珍馐,又宁静了身心,更多的是了解了当地的独特文化,有收获,有看头,有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5: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母溪真的是有“借母”。
狃子花开真的是“开花”。
保子洞真的是一个“宝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6 16: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6 16: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拍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6 16: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生态保持得比较好的地方才凉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6 16: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自然和谐相处何等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6: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蒋新建 发表于 2022-7-26 16:06
欣赏佳作。点赞支持!

感谢来自津市的支持和鼓励!!!多谢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6: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2-7-26 16:15
与自然和谐相处何等重要。

高见,向您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6 17: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1:21 , Processed in 0.0397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