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2-7-29 10:10 编辑
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九) 四、文人群聚上海 繁荣海派文化
(三)演艺群体明星璀璨
紧接《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八)》 胡笳,也是湖南人。早年就读于北平艺专,1930年春加入上海明月歌舞团。她演唱的《小小茉莉》,被录成唱片,畅销各地。1933年,她进入电影界,在影片《春风杨柳》中饰演农村姑娘庄美君;1934年,在影片《女人》《黄金时代》中饰演配角。1935年,在影片《船家女》中饰演妓女阿瑛,并演唱《神女之歌》。结婚后脱离影坛,1938年与丈夫离开上海,赴美国定居。 黎莉莉,原名钱蓁蓁,浙江湖州著名地下共产党员钱壮飞的女儿,母亲也是地下共产党员。1927年“四一二”后,田汉把12岁的钱蓁蓁托付给黎锦晖,黎锦晖知道钱的特殊身份,表示一定会照顾好她。钱蓁蓁拜黎锦晖为干爹,改名为黎莉莉。
1931年,黎莉莉随歌舞团转入联华影业公司,参演爱情电影《银汉双星》《一剪梅》。1932年,联合主演剧情电影《火山情血》,同年,与王人美合作主演歌舞电影《芭蕉叶上诗》。1933年,与人共同主演剧情电影《天明》《小玩意》。1934年,与人联袂主演体育电影《体育皇后》,剧情电影《大路》。此后,还与人共同主演过《秋扇明灯》《狼山喋血记》《人海遗珠》《如此繁华》《热血忠魂》《塞上风云》《智取华山》等多部电影。 1955年,黎莉莉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专修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表演系教授。1991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 2005年8月7日,黎莉莉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薛玲仙,上海人。1926年14岁时加入“梨花歌舞团”学习歌舞。1928年2月,加入黎锦晖的文艺团队,后随“中华歌舞团”前往南洋一带演出。1929年10月,她参加了黎锦晖在北平组建的“明月歌舞团”,到华北、东北各地演出,备受好评。 她出演过《葡萄仙子》《月明之夜》《春天的快乐》《新婚之夜》等多部风靡一时的歌舞剧和歌舞表演曲,并担任主角,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歌舞演员。1933年前后,薛玲仙正式进军电影界,主演了诸如《粉红色的梦》《南海美人》《薄命花》等五部电影,灌录了《南海美人》《薄命花》等多首电影插曲。20世纪三十年代前期,薛玲仙的个人演艺事业达到巅峰,成为享誉歌坛、影坛的明星。 只可惜好景不长,薛玲仙婚后沉溺于鸦片。1944年,重病缠身,冻死街头,成为当年上海新闻媒介喧腾一时的新闻。 2、明月歌舞社人才济济 黎锦晖及其团队明月歌舞社不愧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摇篮”,“电影明星的摇篮”之称,当年上海滩八大明星中,明月歌舞社就占了三位。不仅培养了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这样的“四大天王”,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她们虽然不是湖南人,但与湖南人创办的团队和湖南人的培养教育不无关系,因此还是简单地介绍一下。
周璇 出生于江苏省常州。11岁加入明月歌舞团,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而受到关注。12岁发行个人首张唱片《特别快车》。1934年凭借歌曲《五月的风》成名,同年在上海《大晚报》举办的“广播歌星竞选”中名列第二。1935年进入电影圈,1941年《上海日报》举办“电影皇后”评选,周璇当选,但后来他婉拒了“电影皇后”的荣誉。1957年在上海病逝。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白虹 原名白丽珠,满清皇室后代,生于北京。也是11岁成为明月歌舞团成员,她先后参演过《三蝴蝶》《月明之夜》《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特别快车》等歌舞节目,逐渐展露才华。1932年,她的第一首歌曲《晚香玉》在百代唱片公司灌录成唱片。1933年2月发行第一张个人唱片《慈母摇篮歌/小宝贝》。1934年,上海《大晚报》举办了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次“广播歌星竞选”,白虹最终以9103票的绝对优势摘得桂冠,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位“歌唱皇后”。她演唱的多是黎锦晖创作的歌曲,是黎锦晖打造出来的中国第一位歌唱皇后。她的同事周璇以8876票名列第二。 白虹曾经是湖南媳妇,与黎锦光结婚14年,夫妻俩一个作曲写歌,一个演唱拍戏,曾被视为歌坛最为美满的一对伉俪,育有四个子女。1950年二人发表《脱离同居关系的声明》,离异后两人仍保持联络。1992年在北京去世,享年73岁。 徐来 上海滩八大明星之一。祖籍浙江绍兴,原名徐小妹,1909年出生于上海,18岁时考入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专科学校,取艺名徐来。徐来长得瑞丽端正,容貌美丽,体态婀娜,心地善良,性格温存,有“东方标准美人”之称。1928年与黎锦晖结婚,也成为湖南媳妇。后随团赴南洋一带演出歌咏、舞蹈、歌舞表演以及儿童歌舞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30年,徐来随团到天津、北平、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演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1933年,徐来在明星影业公司主演影片《残春》,一炮走红。从影时间虽只三年,但是美貌让她在电影圈和社交界大出风头,走到哪里都是人们目光所聚、议论所集的大明星。后来与黎锦晖离婚,又嫁给了另一个湖南人,湖南省主席唐生智的弟弟,国民党中将唐生民。 于立群 广西贺县人,1916年生于北京。她非常喜欢歌舞,但是家族反对,好在父亲是个接受过新思想的人,表示理解,将14岁的女儿送到上海,报考明月歌舞剧社,出于保密,父亲将她过继给黎锦晖,改名黎明健。后又进过上海电影学校,演过话剧,拍过电影,成为上海有名的明星。 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曾是郭沫若的情人。1937年5月,于立忱被疾病折磨,自缢身亡。郭沫若移情于立群,认为自己对于立忱最好的纪念就是:“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的身上!”1938年二人同居,1939年元月,周恩来在重庆亲自为郭沫若与于立群主持补行婚礼。于立群后来还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严华、严斐兄妹 原籍江苏,北京长大。父亲死得早,母亲无法养活4个孩子,17岁的严华和13岁的严斐分别考入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剧社。严华刻苦好学,演艺飞速进步,国语好,乐感强,还学会了作曲和弹钢琴,能自弹自唱,成为团里的“男台柱”。因与周璇对唱《桃花江》一曲,轰动一时,被誉为“桃花王子”,并与周旋结为夫妻。严华成为中国著名作曲家。严斐在歌坛有“傻大姐”的称号,后成为知名演员。 3、红遍东南亚享誉歌影两栖的明星黎明晖 黎明晖,黎锦晖女儿,上海滩八大明星之一。1909年6月出生于上海,长在上海。孩童时代,黎明晖就读于父亲担任校长的上海国专附小。她从小个性张扬,留短发,穿男装,一副假小子打扮,父亲不仅不干涉,还随家里人称她“少爷”。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日渐养成了黎明晖自信活泼的性格。 受父亲黎锦晖的影响,黎明晖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担任父亲编写的儿童剧主角,年仅12岁就在上海滩崭露头角。她先后出演了父亲编排的《寒衣曲》《可怜的秋香》《吹泡泡》等儿童剧,使她很快就成为上海家喻户晓的小童星。
父亲是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擅长用白话文创作歌曲,意图通过儿歌和儿童舞台剧的方式推广国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话文歌曲受到越来越多听众的喜爱,黎明晖的名气也随之大涨。 1925年6月,16岁的黎明晖受神舟影片公司之邀,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影片《不堪回首》,虽然她只是饰演一个少女,一个配角,戏份不多,但是她天真烂漫的形象,却一下子走进了观众的心里,也因此得到了“小妹妹”这个爱称。接着,她出演《花好月圆》中的配角,参与了“大中华”,《战功》的拍摄。同年“大中华”与“百合”两家影片公司合并成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黎明晖转入该公司,开始担任主角。她在该公司主演了《小厂主》《透明的上海》《可怜的秋香》《美人计(上下)》《意中人》《柳暗花明(前后集)》等八九部影片。1927年,她与胡蝶、阮玲玉、陈玉梅被评为“影坛四大金刚”,可谓风光无限。 1927年,黎锦晖用白话文写了一首《毛毛雨》。还是老规矩,父亲写了新歌,女儿总是第一个演唱。《毛毛雨》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黎明晖自然也就成了中国乐坛的第一位流行音乐歌手。《毛毛雨》也是百代公司灌录的中国第一张流行歌曲唱片。由于通俗易懂,曲调欢快,《毛毛雨》一经发行就受到了热捧,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黎明晖也因此在歌坛迅速走红。
1928年,黎明晖离开影坛,随父亲带领的明月歌舞团到南洋一带巡回演出。因为这次演出,马来西亚王子郑飞爱上了她,发誓非她不娶。为了面见黎明晖,一路追到香港。并在随团演出中,不离左右,使黎明晖感动不已。可是王后不同意,她说:“我们是王室,怎么可能和戏子来往?除非她‘弃戏子而从良’”。黎明晖对此愤然回应:“我只是一个歌手、一个演员,这是我的职业。我又不是妓女,我要从什么良?”并主动拒绝了这门高攀的亲事。 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不久,父亲黎锦晖被莫名其妙地关进监狱。据说是王后担心二人藕断丝连,指使马来西亚太平府买通国民党当局,给黎锦晖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父女死了这条心。黎明晖获悉父亲被捕后,急得大哭,为了救出父亲,多方打听,四处求情,在田汉等人的斡旋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很久才把父亲救出。 第二年,黎明晖再度随父亲的歌剧团赴南洋巡演,首站香港,观众如潮,一票难求。除了粉丝,还有爱慕者,情书常常如雪片飞来。富二代郑国有,为人豪爽,出手大方,主动帮助明月歌舞团解决经济困难,渐渐地和黎明晖相识相爱。父亲黎锦晖对郑国有并不看好,但想到女儿已经22岁,只好默许。明星也得见公婆,1932年春节前,郑国有带女友回家,没想到父母极力反对。一气之下,郑国友带着黎明晖外出在酒店同居。郑国友只知吃喝玩乐,对二人往后生活毫无打算,纨绔子弟恶习日渐显露,二人多次争吵。一天,黎明晖独自在九龙海滩散心,偶遇郑国有的好友冯德谦,邀请她一起出去游玩,郑国有得知后勃然大怒。3月24日,二人正在九龙湾沙滩上散步聊天,“碰”“碰”几声枪响,冯德谦倒在血泊中。黎明晖惊恐万分,瘫坐地上。警方赶来,将黎明晖作为嫌犯关押狱中。后经查明,是郑国有雇凶杀人,黎明晖才得以释放。 1933年,她返回影坛,加入天一影片公司,主演《追求》,很受观众喜爱。后来她转入“艺华”,1934年主演《女人》,1935年主演阳翰笙编剧的《生之哀歌》,1936年她在“明星”与赵丹主演了欧阳予倩编剧的《清明时节》,她将人物演得生动感人,催人泪下。此后,她还拍摄了夏衍编剧的《压岁钱》。 1937年,黎明晖与足球名将陆钟恩结婚,婚后她仅在“艺华”拍了一部《凤求凰》,便从此息影。第二年得子,1951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的遗产,仅够母子维持3年的生活。1954年,45岁的她到北京的一所幼儿园当保育员,一干就是17年。 1971年,国务院调她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的生活秘书。两年后,章士钊去香港与友人洽谈两岸和平统一事宜,不幸病故。黎明晖再次去香港,接回了章士钊先生的骨灰。她从此退休,在北京过着清贫的晚年生活。 2002年,母子俩都渐渐衰老,他们卖掉房产,一起住进了上海的一家养老院。 2003年,94岁的黎明晖在养老院中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4、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的表演艺术家白杨 白杨,原名杨成芳,湖南湘阴人,1920年4月出生于北京。父亲杨振华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北京新华大学。母亲丁凤仪,毕业于长沙师范女子学校,才貌双全。父亲还是个经商天才,利润丰厚。家中已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本是一个上好的家庭。可是由于重男轻女,小白杨出生后父母并不高兴,很小就被送到乡下由奶奶抚养,直到8岁,在哥哥的敦促下,父母才把她接到身边。 后来,由于父母天天争吵,父亲无心办学,北京新华大学走向了末路,他本人也不知去向。11岁那年,母亲病故,家中没有了依靠。二姐杨成亮决定和妹妹白杨一起报考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在北京创办的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考试那天,二姐把这个事忘得一干二净,被朋友拉出唱戏了。白杨一直在考场外等二姐,主考官王瑞麟发现她脸上两个漂亮的小酒窝,把她拉进考场并录取了她。可三姐妹中最漂亮最爱唱戏表演的二姐不仅失去了考试的机会,而且在20岁那年就早早地失去了生命。
在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的同学中,很多都是大学生,唯独白杨年纪最小,正好无声电影《故宫新怨》中需要小演员,导演选中了她,让她饰演一个小丫头,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不久,联华影业公司第五分厂解散,白杨加入苞莉芭剧团,演出过话剧《乱钟》《战友》等一些抗日救国的戏剧,不久该剧团也被强行解散。1934年起,她先后在中国旅行剧社、中国舞台协会等表演团体担任演员,参加过《回春之曲》《黎明之前》等进步话剧的演出。后因主演《梅罗香》《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等世界名剧而崭露头角,充分显现出她的表演才华。 1936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成立,经著名戏剧家洪深介绍,白杨与二厂签订合同,与赵丹联袂主演《十字街头》,在影片中她成功地塑造了杨艺瑛这一充满幻想、单纯幼稚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女性形象。《十字街头》让白杨一炮走红,成为当时的大众偶像,那年她17岁。接着,她又主演了《神秘之花》《社会之花》等影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上海电影工业停业。这时,大姐杨沫来到上海找白杨,姐妹俩一起进入上海战地护士训练班学习,准备上前线为抗日出力。杨沫当时已是中共地下党员,学成后即奔赴华北抗日根据地。后来,杨沫成为著名女作家,《青春之歌》是为代表作,成为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协历届理事,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委。 1937年7月,先后成立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和电影界工作人协会。白杨与欧阳予倩、蔡楚生等当选为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常务委员。她与陈白尘、沈浮等人组成“影人剧团”,演出《芦沟桥抗战》《流民三千万》等话剧,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白杨回到上海,在中共领导下的昆仑影业公司主演或共同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1947年,她在《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影片中饰演主角。1948年,主演剧情电影《新闺怨》 ,与陶金、吕恩联合主演剧情电影《火葬》等。 1949年7月,白杨出席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9月,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1月,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0年,与孙铮等联合主演剧情电影《团结起来到明天》 。1956年,与赵丹合作主演剧情电影《为了和平》,与魏鹤龄共同主演剧情电影《祝福》,在片中饰演命运凄惨的祥林嫂 。 1989年,领衔主演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在剧中饰演宋庆龄,获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荣誉演员奖,这是她扮演的最后一个人物形象。 1995年,在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到来之际,白杨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著述有《电影表演探索》《白杨演艺谈》《我的影剧生活》和散文集《落入满天霞》等。 1996年9月18日,白杨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 4、获得过多项电影作品奖的导演、编剧彭小莲 彭小莲,祖籍湖南茶陵,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彭柏山的女儿,1953年6月出生于上海。1955年,父亲被诬陷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被监禁审查。母亲曾带她回到湖南茶陵秩堂,读了两年书,后回到上海。 1969年,母亲被关隔离室审查,16岁的彭小莲下放到江西插队落户,一边劳动,一边自学。1978年,她神奇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后来大名鼎鼎的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一溜人是同学,包括彭小莲在内,后来都被称为“第五代”导演。 毕业后,彭小莲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导演工作。1986年,她导演了儿童题材影片《我和我的同学们》,影片塑造了一群蓬勃向上,个性鲜明的中学生,该片获第2届童牛奖优秀儿童少年故事片奖、优秀故事片导演奖,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故事片奖。
1987年,彭小莲导演剧情影片《女人的故事》。1989年,她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到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研究院学习,并获得电影艺术硕士学位。7年后她回国担任独立电影制片人,继续从事导演工作。1996年,参与改编黄蜀芹执导的温情影片《我也有爸爸》,执导《犬杀》。 1998年,为纪念上海解放50周年,彭小莲执导了影片《上海纪事》,该片获得了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2002年,自编自导剧情片《假装没感觉》。 2003年,执导“上海三部曲”第二部《美丽上海》,该片在2004年力克张艺谋取得票房大热的《十面埋伏》,在当年的金鸡奖上大获全胜,共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等四项大奖。还获得第13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这部电影由上影投资,是上影厂历年拍摄的影片中获奖最多的一部电影。 2005年,执导为百年中国电影献礼的爱情电影《上海伦巴》。2008年,执导表现当代民工子弟生活的电影《我坚强的小船》,影片被评为第4届美国洛杉矶好莱坞AOF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2017年,《请你记住我》获 得第1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众票选荣誉首映单元最受欢迎影片奖。 2005年,彭小莲出版图书《美丽上海》,2015年与刘辉合作出版图书《荒漠的旅程》。 彭小莲曾说过:“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我不善于掩饰,情商比较低。我就是非常喜欢拍电影……因为投资困难,我走不出上海,但是拍着拍着,我就再也不想走出上海了。”也可能是因为钱的问题,她既没有成为高产编剧,也没有成为高产导演。她所拍的电影也不是为了钱,因此票房收入也不高,即使是获奖最多的《美丽上海》也是如此。 2019年6月19日,彭小莲因病在上海去世,终年66岁。2周年后,彭小莲纪念像揭幕活动和追思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电影家协会、全国导演协会的领导,以及彭小莲生前好友、同事等40余人前往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