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56|回复: 2

临澧蒋家花园,多少传说风吹散 临澧红文化 2022-07-31 18:38 发表于湖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31 2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澧蒋家花园,多少传说风吹散[url=]临澧红文化[/url] [color=rgba(0, 0, 0, 0.298)]2022-07-31 18:38 [color=rgba(0, 0, 0, 0.298)]发表于湖南
在临澧,“蒋家”是个代表着荣耀与传奇的名词。清代中叶以来,财富无数、官宦辈出的“安福蒋家”,被称为全国“三个半财主”之一,赫赫声威至今仍啧啧于众口。
说起蒋家之富有,临澧百姓个个眉飞色舞,大财主蒋光业人所共知。临澧有句俗话“你不忙得太狠了,快赶到蒋光业地!”这是对人表示恭维或调侃的话,意思是说,你这么勤快,肯定能发大财。
全盛时期的蒋家良田万顷,华厦千间,蒋家大地主都喜欢建造富贵大气而又别具韵味的的花园,形成“屋在园中,园在屋中”的格局。岁月吹尽浮尘,曾广泛分布于临澧各处的蒋家花园都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仍能从那断瓦残垣中窥见繁华的影子。
位于佘市镇的蒋家坪花园是诸多蒋家花园中规模最大的。蒋家坪花园破土兴建,约在清嘉庆、道光年间,蒋光毅、蒋明试父子两代经历十几个春秋才建成。设计布局,大方新颖。游人描绘说:“布局雅观,不亚于北京的紫苑;风景宜人,远胜于长沙的朱园。”
秋末,雨下个不停,我们的车停在了蒋家坪村口。不见了亭台楼阁,不见了喷泉假山,但是我们仍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山村与别处的不同。一条蜿蜒曲折的人工河环绕而过,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河面零星分布着一些不知名的水草,河边停靠的小木船看上去已有很久没有开行了。“留得残荷听雨声”、“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种古朴的意境一一呈现。蒋家坪有内外两条河,我们看到的是内河。故园已是今非昔比,只有这两条河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如今已显得十分闭塞的山村,也因此增添了无限的生气。
丁玲亲属于临澧蒋家老屋合影
现在,这里的居民仍以蒋姓为主。房屋极普通,但是一家一户错落有致。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几乎每家大门口都有一对工艺精湛、古色古香的磉墩,屋边的大树下还东倒西歪地躺着些石雕的大水缸、条凳。后人们见得多了,也就不以为奇。一位大叔见我们盯着那磉墩、石凳左看右瞧,颇不以为然地说,他家的房子底下尽是这玩艺儿,当初翻修房子的时候嫌它们碍事,全部拿来填地基,刚好派上了用场。还有人说,当年长沙市修建烈士公园,从蒋家坪运过去整整80大车石雕和假山石。
今天蒋家坪的蒋氏后人都没有见过蒋家坪花园的真正面貌,但是当我们问起,这些朴实的村民都会说到一个词:“水绕四门”,用的是那种和旁人一样的啧啧称羡的语气。不过,就为这“水绕四门”,蒋家差点招致灭顶之灾。蒋家坪花园营造初成,昂扬奢华如同宫殿。正当蒋明试得意之际,却有人告密,说他“私造皇城”。蒋家惊恐万分,于是拆了东门,并以钱财贿官,才免除灾祸,以后就是水绕三门了。这段有惊无险的插曲,也是蒋家极盛时代的一个印证。
从清末到民初,随着封建帝制的土崩瓦解,加之战祸连年,盛极一时的蒋家迅速衰败,到民国中期,传统意义上的“蒋氏巨富”已经不复存在。安福镇清水堰是蒋家最后一个地主蒋铁铮的居住地。到解放初期,虽然已经不比从前,但蒋铁铮仍然是方圆几十里内响当当的大户。家有大量田产,房舍富丽堂皇,还有标志性的蒋家花园。家里佣人不多,一个厨子、一个勤杂工,收获时另雇几个人帮忙收租。1951年土改,“打倒恶霸地主”的枪声响起,蒋铁铮走完了他的一生,显赫了两百多年的蒋家归于沉寂。
生活在蒋家坪的蒋氏后人亦未能免于败落。他们靠卖田拆屋来维持生计,蒋家坪花园一年不如一年。1933年,各界人士认为这座壮观的花园拆毁实在可惜,建议由县财政收买,作为县属公园。县府声称财政空虚,无能为力。解放时,这里所存留的,就只是一堆石头了。■欧阳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1 21: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9:2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17:54 , Processed in 0.0325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