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8-10 08:43 编辑
文/夏应运
《道德经》新解之三十一 (连载)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译文】 知道雄壮的、阳刚的,但是也愿意处以宁静的,慈爱的,这就好比天下间潺潺流动的溪水。天下间潺潺流动的溪水,就好比修道者合于道的行为与方法,像潺潺流不尽的溪水一样,与修道者长久不分离。在这种方式下,修道者归复于婴儿的纯真本原。知道荣耀的,但是也愿意处以谦卑的、低下的,这就好比天下间连绵不断的深深山谷。那些深深的山谷,就好比修道者胸怀宽广能包容万物,并装满了顺天道修行的方法。在这种方式下,修道者就会归复于道的纯朴本原。知道明亮的,但是也愿意处理黑暗的,这可以作为修道者在天下的行为方式,如果这样作为修道者的方式,那么,修道者修行的行为与方法就不会偏离和过分。在这种方式下,修道者就会归复于道的无极状态。道的本原规律运用,可以成为使用工具。圣人应用道的规律,可以成为统领各个官员的首长,所以有大智慧的人在需要处理事情的时候,是不会放弃运用道的规律的。 【新解】 本节文章是《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文章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知白守黑这三种修道者应有的状态,和这三种状态对应达到的婴儿、朴、无极的结果。这三种结果都是修道人迫切希望达到的,所以作为修道时刻这记住三种要素,把它当作修行的三大法宝,持之以恒地修行,最后就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另外,本章也提到了朴在世间的应用,如果运用得当,会助你圆满完成世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