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津市市新洲镇五泉社区,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整洁的村道上,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井然有序的院落里忙碌着,极具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在徐徐展开。近年来,为了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五泉社区以“绿色治理”“产业治理”“体系治理”三个方面为抓手,用“三治”实现善治,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社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津市南北环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省级精品创建村等荣誉。
绿色治理让生态美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五泉社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绿色治理”不懈怠,以绿色公约、绿色调解、绿色存折为把手,落实生态质量大改善,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形成绿色公约。五泉社区将绿色理念拓展到乡村发展和治理的各个领域。社区辖14个自然居民小组,共1073户3348人,社区党员推进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与村民形成绿色公约。并与现有的村规民约相结合,侧重生态保护、绿色自治,创建绿色公约,为社区“绿色治理”模式营造氛围,形成居民自我监督、熟人相互监督、协会主导监督的绿色行为规范。
推进绿色调解。社区通过“创新积极受理找苗头、调查取证四询问、协商和解握握手、义务劳动做两工”的新型调解模式和褒扬激励、真情打动、排忧解难、公正评议、乡贤领办等绿色调解方法,广泛调动乡村治理的各种资源以及乡土德治的方法,更好地促进村民遵守绿色公约,从而进一步推动绿色治理。
巧用“绿色存折”。五泉社区探索运用“绿色存折”制度,巧妙地解决了乡村“垃圾分类”难题。社区向每个居民发放一本“绿色存折”,引导居民按照农村垃圾分类办法分类处置,居民在交售的废品积存到一定数量后,可持“绿色存折”到社区兑换点换购相应价值的日用品或直接兑换现金。这种“以兑换为激励”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垃圾山”的出现次数越来越少。社区还以评比为手段,进一步推进“绿色存折”。以市、镇、社区层层督导考核,月评季奖结果通过社区公示栏、广播滚动播出,对优秀户贴红旗、给奖励,对不合格户亮黑旗、晒面子。
据统计,“绿色存折”制度实施以来,社区垃圾源头减量达60%,垃圾转运成本下降达70%,可回收垃圾和废弃衣鞋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融合治理让产业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泉社区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融合牌打造乡村新业态,促进乡村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