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17|回复: 5

读张世英著《天人之际》(7): 上山采蘼芜(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6 13: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9-10 08:40 编辑

读张世英著《天人之际》(7)
上山采蘼芜1
读书笔记

125605dhb5slbm0uboml0m.jpg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按 张世英著《天人之际》,介绍王船山的美学思想,“诗有叙事叙语者,较史尤不易,史才固以隠恬生色,而从实着笔自易,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即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此‘上山采蘼芜’一诗所以妙夺天工也。杜子美放之作《石壕吏》,亦将酷肖,而每于刻画处,犹以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王船山对杜甫《石壕吏》诗的评价是否允妥姑且不论,但他反对把诗看成就是叙述史实,看成有事(景)而无情,这一点却是很深刻的。(见张世英著《天人之际》第307页)

【原诗】
           上山采蘼芜(2),下山逢故夫。
    长跪(3)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4)。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5)去。
    新人工织缣(6),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7),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8)。

【注释】
    (1)《上山采蘼芜》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作“古诗”,《太平御览》引此诗作“古乐府”。这诗通篇问答成章,此种体例在乐府诗中较多,在古诗中则未曾见之,故作“古乐府”比较符合实际。
    (2)蘼芜(miwu):香草名,一名江蓠。
    (3)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以臀部着膝,耸起上身为跪,上身越是直耸,益发表示恭敬。
    (4)姝:美好。
    (5)閤(gé):小门,旁门。
    (6)缣(jiān):黄色的绢。素:白色的绢。缣比素价值低一些。
    (7)一匹:四丈。
    (8)新人不如故:此句本于《古艳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译文】      
       一位女子上山去采摘蘼芜,
        下山时却巧遇了自己的前夫。
        很恭敬地长跪相问:
        “您的新妇又当何如?”
        “唉!新妇虽说挺好,
        到底不如故人美妙。
        若说相貌各有千秋,
        只是针线手脚相差不少。”
        “是呵!新人从正门迎娶,
        故人当然要从旁门离去。”
        “新人擅长织黄绢,
        故人擅长织白绢,
        黄绢每天能织一匹,
        白绢每天能织五丈多。
        从黄绢、白绢的情况来看,
        新人还是不如旧人能干活”。

玉台新咏(民国(..jpg
玉台新咏民国扫叶山房精印版



【欣赏】
    本篇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太平御览》引此诗作“古乐府”,可见乐府诗和古诗在最初是很难划分清楚的。
    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 此诗虽云叙事,情节却极为简洁,它不似《孔雀东南飞》那样宏篇巨制,将矛盾的发端、发展、高潮、结局娓娓诉出,而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画面,似乎是冷漠客观地记录了一对离异夫妇的对话,然而,却将“故夫”、“故妇”及未出场的“新妇”的生活境遇、性格、本领以及这个小家庭(社会、时代的一个侧面)的悲剧,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其中,诗人虽未有一句评价、抒情,没作一句道白,却使人觉其哀情恨意无所不在,从而,使诗人笔下的人物血肉饱满,真实感人,并且是“形象大于思想”。
    诗中的弃妇是一个勤劳而又美丽的女性,不知什么原因,被丈夫休弃了,她赶不走心头的阴影,摆不脱痛苦的回忆,。这一天当她在山上采完香草后下山时,遇到了“故夫”,她吞下泪水,长跪着,叩问新人“何如?”这就是这首小诗前三句为我们揭示的画面,更确切地说,是一场独幕话剧帷幕拉开时的情景。这一开场,看似简单,平直,却已进入了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上山采蘼芜”与下面“故夫”的“手爪不相如”等叙述呼应,和谐统一,意在揭示其勤劳的一面;“长跪问故夫”一方面推进矛盾,引出对话,一方面,揭示了弃妇在男人面前的地位,也透露了女主人公遭弃后仍然眷恋往昔的心情。
    对话是全诗的主体,其中弃妇只有短短的二处三句。她先问:“新人复何如?”仅一句,但恰到好处,它不仅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进一步揭示了这个不幸女人的内心世界。她不问前夫如何,也不问及其他,近乎是抑制不住地泄露出了心中最关心的事——新人何如?那是对丈夫关心体慰的“表现”?还是一缕情思、一丝希冀?更兼以“复”字,使其增添了内涵,如云:这一次又怎么样? (这也许只是许多次悲剧中的一次吧?)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二句,余冠英认为也是弃妇之言。他说:“‘新人从门入’两句必须作为弃妇的话才有味,因为故夫说新不如故,是含有念旧的感情的、使她听了立刻觉得要诉诉当初的委屈,同时她不能即刻相信故夫的话是真话,她还要试探试探。这两句话等于说。你说新人不如故人,我还不信呢,要真是这样,你就不会那样对待我了。”这一分析无疑是精采的,本文亦从是说。说“新人从正门堂而皇之地进来,故人只好暗中从旁门离开了”,神情黯淡,语含讥刺,也确乎合于弃妇口吻,并起到进一步刻画弃妇形象的作用。
    全诗用于弃妇的笔墨不多,但毫无疑问,她确实是全诗的主人公。诗中的另外两个人物——“故夫”和“新人”,无疑都服务于弃妇形象的刻画。“故夫“的大段比较,使弃妇形象渐趋鲜明,这是自不待言的了,就是那个未出场的“新人”的命运,也似乎是在暗示着悲剧的延续——今日之弃妇,昔日何尝不是新人?而今日之新人,他日未必不是弃妇!这样就加深了全诗悲剧意义的深度和广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6 15:1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6 16: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6 16:2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6 16: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绘了喜新厌旧的前夫的心理,喜新妇的容颜,念旧妇的勤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6 16:4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19:59 , Processed in 0.0853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