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22-11-19 13:00 编辑
南湾湖军垦锻炼旧事之一:“大粪班”轶事
清河布衣张松山
南湾湖,位于湖南省我的第二故乡南县与沅江县(后改市)之间,原来叫妮姑湖,属于大通湖的一部分。后因建军垦农场,被47军(其前身是曾在南泥湾搞过大生产的359旅)垦荒部队于1967年改称南湾湖。
1968年底,来自全国72所高校分到湖南省和广西区的4000多名大学毕业生被“扔进”南湾湖进行劳动锻炼,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到一四O师四二O团锻炼的1000多名大学生被编成11个连队,除了一连和十一连是女生外,其他9个连队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汉。我被分在学生十连。和我分在一个连队的,除了我的武大同班同学刘丘仿、邓必鑫、谢本洪和武大数学系的校友伍桂生、张达权,武大生物系的校友王宪周等人外,还有后来所谓的“湖南第一贪”,做到轻工厅长的林国悌。当时,在我们学生十连,人称“老黄牛”,那可是个老实人 。我的武大同班同学罗如圭、骆恭陶、刘化绵和武大哲学系的校友庞道沐、刘平政等分在学生九连,是我们的兄弟连队。学生十连编有四个排,16个班。我是十四班的。十四班被指定为积肥班(俗称“大粪班”),农忙收稻谷时就是晒谷班。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连队一百多号人,种着120多亩稻田,需要大量肥料。除化肥外,还要积粪肥,要到几里外的团部各个公厕抢大粪,挑回来,倒入连队大粪池里沤制备用。这就是我们班的主要任务。
抢大粪,是个脏活。那个时候,团部的几个公共厕所,没有化粪池,一溜无隔断的便坑直接修在一、两米深的大粪坑上面。全团部队连队和学生连队加在一起有二十几个连队,每个连队都有积肥班,僧多“粥”少,抢大粪就是战斗。要起得早,才能抢占先机。要不怕脏,下到大粪坑里,有时要站在上面的蹲坑底下,冒着“枪林弹雨”抢肥料。不然你就完不成每天每人五担的定额积肥任务。积肥又是个力气活。一担人粪尿,有一百四、五十斤。挑起来不亚于举重运动员举重。一开始挑不动,要霸蛮挑,肩膀磨得破了一层又一层,慢慢也就练出来了。在十四班就属我瘦弱,力气小,但因为我先后担任副班长和班长(原班长、武大数学系毕业的黄一兵于1969年4月升任副排长,由我接任班长,同时升任连队学生干事的是武大校友伍桂生),必须带头,打肿脸充胖子,任务虽然完成了,人却也累坏了,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害得我腰疼了十来年才慢慢好起来。
上半年的积肥任务刚刚完成,双抢又开始了。大粪班变成晒谷班。开始,我们认为农村晒谷是婆婆佬佬干的轻松活,对安排我们这些"大力士”晒谷不理解。连长费兴国告诉我们 : “.部队农场是大兵团作战,双抢晒谷是最累的活,叫你们晒谷,是看得起你们 !” 一上晒谷场,我们才知道历害。连队百十亩早稻,收的稻谷挑到晒谷场后,要尽快操作一台电动扬谷机扬好,需要几个人冒“雨”扫“堆”,几个人摊开晾晒,然后把晒好的谷子装麻袋扛上车,运往团部,流水作业,马不停蹄。连队最后收工的总是我们晒谷班。等人到连队,骨头像散了架,三口两口扒完饭,常常连澡也顾不上洗,回到自己修的茅草房的大通舖上,倒头就睡。
不过,尽管工作又苦又累,大家的情绪却很乐观。只要是提前完成了积肥任务,我们常常苦中作乐,到南湾湖的沟沟港港里捉鱼捞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湾湖纵横交错的路旁田边的沟渠里,到处都是小魚小虾和王八),送到连队炊事班,让炊事班长刘丘仿(我的武大同班同学)烩了,给大家打牙祭。其中最搞笑并且惊动了团部的是我导演的大通闸(忘了闸名,姑且名之)违规捉魚事件。
南湾湖某渠通往大通湖有个闸,临近闸门有一段200米左右还没有完全干涸的河床。凭经验,我判断有鱼,便于一天完成积肥任务后带领弟兄们挑着箩筐和空粪桶直奔该闸。到达后,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去,修了前后两道横堤,把渠水拦住,用粪桶把堤内靠闸一端约百米长的渠水淘到堤外去。没多久就接近淘干,活蹦乱跳的大鱼挤满了几乎干涸的渠道。因为“工程”浩大,收获诱人,引起路人妒嫉,把我们告到团里。团政治处立马发紧急通报批评,急令连队立即把我们召回连队。于是,连长和指导员先后奉命赶赴现埸。但是,两个人看到满渠的“丰收”景象,也禁不起诱惑,说声“下不为例”,也一前一后,奋不顾身跳进水渠,和我们一起捉起鱼来。抓鱼活动完满收官,我们挑着两大箩筐鲜鱼喜气洋洋地回到连队,让全连干部战士饱饱地美餐了一顿。事后,连长说: “这个通报批评挨得值得 !”
就这样,我在大粪班劳动生活了十个多月,直到1969年的10月,团里把我调到学生办公室,我才最后脱离了大粪班的繁重劳动,也离开了学生十连。我到团部不久,大概是10月份或11月份,47军老部队调防陕西潼关,新组建的145师接防。420团换成了433团。但是我所在的学生办公室包括几个解放军干部全部留给了新部队。那个时候,军垦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话:“吃过南湾湖中苦,走遍天下都不怕。” 解放军干部战士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军垦农场的劳动锻炼生活以及部队干部战士与大学生学员之间的的战斗友谊牢牢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鼓舞我日后走向军营,走向社会,续写传奇式的别样人生。
(2016年9月12日清河布衣张松山写于常德市布衣斋)
学生十连大粪班部分成员 (右起:张松山、许斐然、范英杰、黄一兵、李树青)
学生十连大粪班部分成员 (右起:黄一兵、范英杰、李树青、张松山、许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