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妻贤夫祸少”。 幸福常德,全市人民的期盼;幸福家庭,全家老少的追求。 然而,家既是温馨港湾,也可能是祸患的温床:纵观当今腐败分子,很少不是因为妻子帮倒忙而陷入犯罪深渊的。这些妻子们不仅不严格要求自己为官丈夫的行止,用自己的模范行动鼎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反而利用丈夫手中权力收贿赂,找关系,走门路,批条子,拿佣金,吃回扣,将丈夫的权力用到了极至。她们的行为不仅把丈夫送进了监狱,还葬送了自己和全家人的幸福。 在此,我奉劝领导干部家属们,学习学习五代后周时常德的郧国夫人严氏。 在五代后周时,常德曾一度成为湖南的政治中心,执政者也是常德人周行逢。农民出身的周行逢,生活俭朴,“自俸甚簿”,颇有政绩,“奄有湖湘,兵强谷阜”,人民感恩戴德。周行逢去世,宋太祖追认他为汝南郡王。但他妻子的品行更在他之上。其妻郧国夫人邓氏,是他不得志时的老婆,虽然丑陋,但刚强果敢,见识卓越,不爱荣华,自营家业,并主动积极地向国家交纳赋税。《宋史》、《资治通鉴》、《常德府志》等史书,都记载了她的善德。 《资治通鉴·后周纪》载: 行逢妻郧国夫人邓氏,陋而刚决,善治生,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行逢怒曰:“汝妇人何知!”邓氏不说,因请之村墅视田园,遂不复归府舍。行逢屡遣迎之,不至;一旦,自率僮仆输税,行逢就见之,曰:“吾为节度使,夫人何自苦如此!”邓氏曰:“税,官物也。公不先输税,何以率下!且独不记为里正代人输税以免楚挞时邪?”行逢欲与之归,不可,曰:“公诛杀太过,常恐一旦有变,村墅易为逃匿耳。”行逢惭怒,从曰:“夫人言直,公宜纳之。” 身处乱世的周行逢是个能人。他负责湖南军政事务后,关心民生,严治军政,久乱的湖南呈现了勃勃生机。但周行逢缺乏宽严相济,严得过了头,并伤害了无辜。尽管邓氏经常提醒他,但都以“妇人之见”而拒绝。邓氏见他听不进去,干脆住到了乡村,并多次回绝周行逢派人接她回去。 有一天,邓氏亲自带着人进官署缴纳赋税。周行逢对她说,我是朝廷命官节度使,你是朝廷命妇郧国夫人,你这不是自找苦吃是什么?咱们家还缴什么赋税?邓氏却回答说,赋税是国家的收入,缴纳赋税是每家每户应尽的责任。你当了这么大的官,不以身作则,怎么能做老百姓的表率?再说,你自己当年也当过里正,也代那些当时缴不起税的人缴过税以免他们受官署拷打,这些事怎么能忘记了呢? 一席话,把周行逢堵得无话可说。周行逢想跟着她到乡村去住,邓氏也不答应。邓氏说,你这人执法太严,杀人太多,我担心政局有变化你没有后路,我跟你在一起,危险太大,我还是自己在乡村,一旦有事,也好逃避藏匿。 有什么样的妻子,一般就有什么样的丈夫。 周行逢生活俭朴,“自俸甚簿”,统治湖南,颇有政绩。为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事,开仓赈灾,人民感恩戴德。他废除马楚政权烦苛的法令,约束简要,吏民方便。他任人唯贤,“皆取廉介之士”,管理官吏严格,发现劣迹,予以严惩。他鼎力除掉祸害人民的贪官污吏和刁民,选择廉洁公正的官吏担任刺史、县令。益阳何景山强占民妇,行逢亲自审问,怒斥其非,将景山投入江中,说此人只配辅佐龙王。他还改革境内的迷信祠祀习俗,凡是被祭祀者不是前代有功于民的,全部拆毁。他还注意安抚境内的少数民族,任命其中的优秀分子任地方官吏。 周行逢的女婿唐德,要求做个小官,周行逢说:“你的才能胜任不了职责,我现在私下照顾你还可以,但如果你当官没有一点政绩,我不敢枉法来宽容你,那样的话亲戚之间的情意就断绝了。”于是送给他耕牛、农具,让他回去了。 严氏果断地将家庭反腐防线前移,以防微杜渐。如此高明之举,令人佩服! 筑牢家庭防线十分重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幸福、风清气正的家庭,是每个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源于本人博客散文集《善德鉴》(2012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