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93|回复: 41

夏应运(文章)《道德经》新解之四十四(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30 09: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8-30 09:34 编辑

《道德经》新解之四十四(连载)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等人士听到了道的理念,会努力亲身实践;中等人士听了道的道念,时而会亲身实践,时而也就忘记了;下等人士听到道的理念,会大声嘲笑。如果他不嘲笑,也就不足以成为道了。所以古代建立修道理论的时候就讲:明白道的人,却让人感到似乎他很愚昧;修道了,却让人感到退步了;平坦的人的生活道路似乎出现了坎坷;上等的合于道的行为似乎就象没有尽头的山谷;洁白的似乎出现了污垢;宽广的合于道的方法似乎出现了不足;建立修道的方法使人似乎很懒惰;纯真、朴素的本质似乎变得混浊;方的东西,很大很大,大得摸不到边际;越是大的器皿,做成得越晚;很大很大的声音中,是体现不到小的嘈杂之音的;很大很大的形象,看不到边际,也就看不到它的具体样子;道是隐含在万物之中的,不能以具体的事物冠以道的名称。但是也只有道,才会给予你,并且可以使你成功。
【新解】
      本节文字是《道德经》的第四十一章。本章主要阐述了修道者的有层次之分,把修道者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上士闻道后可以坚定不移地修道;中士时修时不修,不能持之以恒;下士就无法修道了。按照此种情况讲,世间上的事物,由于人们的世界观不同,认识事物以及对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同。对于道,不可能所有的人认同,不认同这是正常的,全部认同则是不可能的。所以修道者各自不同,因果也就各不相同,同时就出现了因材施教之分。
   本章还阐述了修道人的状态,修道后与世人的不同之处,并鼓励修道人安心修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修道者必须保持“不争、无欲、无为”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持之以恒就可以修道成功,也就是“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10: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夏老师对《道德经》新解,点赞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10: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理论深奥,多学才能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永远达不到上士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14: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17: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0 20:1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明理,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支埃 发表于 2022-8-30 20:15
读文明理,点赞佳作!

谢谢老师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2-8-30 17:16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老师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22-8-30 14:29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谢谢老师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7:23 , Processed in 0.0349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