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9-5 08:46 编辑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成就了大的事物,好像有些缺陷,但应用起来却没有弊端。事物及其充盈,好像很空虚,但应用起来,却没有穷尽。大的正直,好像有弯曲;大的巧妙的事物,就好像很笨拙;合于道的辩论,就好像语言迟钝一样。安静的,胜过了躁动的,寒冷的胜过火热的。清静无为才为天下之本。 【新解】 本节文字是《道德经》之四十五章内容。本章主要阐述了修道人应有的行为和状态。 成就了大的事物,必须不拘小节,因为目光看的是是成就大事物的全局,所以在局部看似乎有些小缺陷。但在整体大局中,运用时却没有弊端。道是无所不有的,充满了所有事物之中。但它是无形的,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好像很空虚,但是如果运用道的规律做事,则是无穷尽的,它可以运化在任何事物之中。 文章还运用了“大直若屈”和“大巧若拙”进行类比,“大辩若讷”即合于道的理论是不辩之辩,上士不辩也自然理解,下士辩也无法辩清,所以不辩合于道。 修道者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和内质,不要狭小的注重局部得失和世人的狭隘观念。最后才可以获得大的成功。 从修道者功态来说,要求做到清静无为的修行,才是与天地万物合一的根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