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35|回复: 27

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十三)肩负重大使命 做出历史贡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4 1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2-9-14 10:29 编辑

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十三)
五、肩负重大使命  做出历史贡献
     
      (二)坚持地下斗争的上海地区领导人中的湖南人
       李维汉: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李维汉,原名厚儒,又名罗迈,189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18年,他同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1922年,他与赵世炎、周恩来等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负责组织工作。1922年底,由毛泽东、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4月至1927年4月,接替毛泽东担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湖南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7年中共五大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八七会议”前夕,成了中央政治局5位常委之一,“八七会议”上,李维汉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3位常委之一。1927年秋,党中央迁驻上海,转入地下斗争。
       1928年4月,熊瑾玎从武汉到上海找到李维汉汇报工作,李维汉让他留在上海建立一处中央政治局开会办公的秘密机关。熊瑾玎找到四马路云南路路口一栋两层的小楼房,在门口挂上“福兴商号”招牌,经营湖南纱布,党内外都称熊瑾玎为“熊老板”。为了掩护,周恩来把19岁的女共产党员朱端绶调来当“老板娘”。不久,熊朱二人成为夫妻。此后,直到1931年熊瑾玎被捕,“福兴商号”成为中央领导人开会、办公的一个重要秘密机关。3年时间,几乎每周甚至每隔两三天,都中央领导人来这里,很多重要指示都从这里发出。
      1928年11月至1929年2月,李维汉任中央巡视员,对上海市委下辖的沪东、沪西、闸北、浦东、吴淞等区委及重点支部进行巡视,参加近百次会议,对江苏省委和上海各区党的工作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为后来起草1929年3月省委扩大会议讨论的《上海工作方针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和说明书以及《上海组织现状和工作计划》等文件准备了素材。

6dca06f039e56ea4af86133b8095fa3.png

       1929年春起,以罗迈之名任中共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组织部长,1929年9月至1930年6月,任江苏省委书记兼上海市委书记。1929年11月18日至26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秘密召开。11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召开二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李维汉、李富春、康生、徐锡根为省委常委,李维汉为书记。
       1930年9月至1931年1月,任中共江南(管辖江苏、安徽、上海市、浙江等地)省委书记兼上海市委书记。李维汉在任职期间,积极开展城市工人运动,组织指导农民暴动,发展党组织,加强党的秘密工作,以及开展反日、反帝等斗争,为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维汉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兼上海市委书记时,也执行了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他自己说:“我在江苏工作的这两年多时间,既执行了国际和中央指示的正确方面,也执行了国际和中央指示的错误方面,政治上和组织上都存在着盲目性,无论是正确和错误,只要是中央决定的,我都坚决执行,特别是在组织上,是绝对服从。”
       1931年,李维汉离沪赴莫斯科学习。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来参加长征。1948年担任首任中央统战部部长至1964年底。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顾问、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198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阳三石村。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他同赵世炎等组织劳动学会,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活动。10月,受法国当局迫害,被遣送回国。12月中旬,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9月12日,他主持召开安源支部会议,成立罢工指挥部,并担任总指挥,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从此他的一生便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相连。
       1924年4月,李立三出任中共上海地方执委会工农部主任兼工会运动委员会主任,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他与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中夏一起,从创办平民学校、职工夜校入手,很快在上海的沪西、沪东、浦东、吴淞、南市、闸北、虹口等地办起了职工夜校,与工人建立了密切联系。
       1925年2月,他和邓中夏等领导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上海日本纱厂的“二月罢工”,震惊整个上海滩。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5月31日,代表上海21万工人的上海总工会正式成立,李立三当选为上海市总工会委员长,任上海市反帝大示威总指挥,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他带领上海工人由分散状态转向集中的有组织活动,并领导上海总工会联合全国学生联合会、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等,组成联合战线性质的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作为运动的公开指挥机关,推动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给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前所未有的打击。

453d5c8385401f5c563d8b4b754b498.png

       6月2日,李立三宣布全上海市各行各业工人实行总同盟大罢工,20多万工人首先罢工,5万余学生随即罢课,商人接着也闭店罢市。6月11日,在李立三等人的组织下,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在南市公共体育场召开了有10多万人参加的市民大会。会上,通过了惩凶,赔偿,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绝对自由,取消领事裁判权等17项条件,要求政府当局就这些条件和帝国主义国家交涉。9月18日,上海奉军警备司令部宣布查封上海总工会,下令逮捕李立三等工人领袖。李立三在党组织严密保护下撤离上海。
       1928年6至7月,李立三在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11月,转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上海参加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工作。党的六大后,李立三在宣传贯彻党的六大精神、恢复革命力量和发展革命运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旗帜鲜明地批评革命低潮中党内出现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强调贯彻六大争取群众的路线。他热情支持毛泽东、朱德同志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他同周恩来同志一道,明确支持毛泽东同志在红四军前委中的领导地位,妥善解决红四军内部争论,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在中央宣传部内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家、戏剧家、美术家、教育家联盟等左翼文化团体,有力促进了左翼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党逐步从极其严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革命斗争局面有了明显好转,但敌强我弱的形势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更没有形成中国革命高潮。受到共产国际“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李立三不切实际地估计形势,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左”倾错误主张。1930年6月,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左”倾冒险错误取得统治地位,要求以武汉为中心举行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使党和革命事业遭到严重损失,史称“立三路线”。7月,李立三任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书记。9月24日至28日,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举行,李立三作了自我批评,并承认错误,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1930年底,李立三前往莫斯科,1946年初回国后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部长、城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
       1967年在北京蒙冤逝世,时年68岁。
       刘晓:上海地下党的杰出领导人
       刘晓,原名刘运权,1932年,他担任福建省委组织部长时,大家叫他“小刘”。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任弼时将“小刘”反过来改为“刘晓”,以后一直沿用这个名字。刘晓1908年出生于湖南辰溪县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
       1925年8月,刘晓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春,考入上海国立政治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领导奉贤地区的农民运动和组织武装暴动。1927年8月,他与李主一等在奉贤创建曙光中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成立党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1929年7月至1932年1月,刘晓曾两次被捕入狱,两次由组织营救出狱。1934年10月,刘晓参加长征。
       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托,刘晓负责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7月,他与冯雪峰、王尧山组成中共上海三人团,他任书记,领导党在上海的工作。11月,在三人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刘晓任书记,领导并开展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沿沪宁、沪杭铁路线地区地下党的工作,开辟敌后武装斗争。
       刘晓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后,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经过两年多努力,到1939年底省委所属党员从成立时的130余人发展到2310人。他还要求各级组织从重要工厂、学校中积极、谨慎地吸收在历次运动中表现积极,经得起考验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共发展工人党员1200余名,学生党员1000余名,其他党员数千名,市区党员总数达到8665名,为上海解放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党员队伍和一批优秀的干部人才。
       刘晓因长期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地下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1937年,刘晓一到上海,就化名林庚汉,在麦伦中学担任高中教师,让自己有公开合法的身份和职业。11月,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后,省委机关设在巨籁达路(今巨鹿路)靠近茂名路处。1938年夏,搬到蒲石路(现长乐路)红房子西餐馆对面,这里事多人杂,巡捕常来查问,很不安全。1939年搬到西爱成斯路(今永嘉路)慎成里64号。为遮人耳目,省委坚持越公开越秘密的白区工作原则,要求每个党员都有公开合法的社会职业和身份,扎根在群众之中,便于隐蔽,长期埋伏。省委领导人都有职业身份作为掩护,省委书记刘晓的公开身份是荣泰烟行小杂货铺的老板。副书记刘长胜开烟杂店,组织部长王尧山开文具店,刘长胜与王尧山还当上了保甲长。省委开会视情况在每个人的家里开。刘晓、刘长胜和王尧山还借去夜校学习英文的机会,经常接头商量工作。

3a4458f96f766e91c2c756e93272260.png

       1947年下半年起,刘晓化名刘镜清,以关勒铭钢笔文具厂副总经理和股东的身份作为掩护,居住在愚园路579弄44号的一幢三层楼房里,一楼客厅,二楼由妻子和孩子们居住,李晓住三楼。三楼亭子间住着译电员朱志良,朱对外的身份是刘晓的侄子。这样,方便刘晓与中央保持联系,第一时间看到中央的来电和指示。妻子张毅则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做掩护,担任地下党领导层间的机要交通员。在邻居们的眼里,刘晓是位事业有成、挣钱养家的生意人。
       1948年是黎明前的黑暗,蒋介石疯狂下令抓紧对上海地下党领导人的追捕,刘晓把许多干部分散到外地。3月,刘晓从上海赴香港,对上海、南京、西南等地的地下党负责干部进行培训,为迎接解放在政治上、思想上做好准备。               1949年1月,刘晓要求地下党的一切工作以迎接上海解放为重心,准备力量,配合接管上海。
       1949年3月22日,刘晓带着有关上海当时经济状况的材料,与陆象贤等同志乘船北上,在北京西山双清别墅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赞扬了上海地下党的工作,要求刘晓就上海解放后的经济建设问题向中央准备一份意见书,并希望他和从各解放区抽调的大批南下干部一起回到上海,接管上海。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刘晓与一批上海地下党员和南下工作团成员一起乘火车南下。
       5月27日,上海解放,刘晓带着邓小平、陈毅等20多位解放军指战员回家敲门,妻子张毅开门,发现门前一色穿军装的解放军惊呆了,二儿子刘际翔看着爸爸一身军装,惊奇而怯生生地问道:爸爸是做生意的,怎么会变成解放军呢?众人哈哈大笑。邓小平、陈毅笑着对张毅说:上海地下党的领导机关10多年来始终没有遭到破坏是怎么做到的?想来看看刘晓这位上海地下党的总头头住的地方,是怎样搞地下斗争的,怎样掩护的?
       说来也真是奇迹!12年时间,上海市区党员从130多人发展到8600多人,要做多少工作?要开多少会议?党中央的精神、省委的决议、指示,要传达到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基层组织,需要多少地下交通线?需要多少地下交通员?还有与党中央的密切联系,这一切的一切,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缜密的计划,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高度的自觉,任何环节稍有不慎,都可能暴露党的机密,出现大问题!可就在敌人的白色恐怖统治之下,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刘晓和他所领导的江苏省委却安然无恙!较好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刘晓自1937年至上海解放的12年中,坚定地、创造性的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白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策略,为全国和上海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上海解放后,刘晓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协助陈毅开展工作,卓有成效地使上海市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直到1955年刘晓调离上海。
       刘晓后来曾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外交部顾问等。1988年6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4 11: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4 11: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求真理,追求劳苦大众的解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4 1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现在的人追求不同了,追求个人现大洋比别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4 11: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竹韵老师临帖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4 12:2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4 12: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4 16: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位领导人都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4 16: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19:3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2-9-14 11:07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谢谢张老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5 14:42 , Processed in 0.0437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