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德全中将
461、1958年,一捡粪老人因感谢信暴露身份,调查后得知:他是开国中将
经过艰难岁月,我国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那些曾经的付出过无数心血的战士们也终于可以安心休养了。但是敌人离开了,战场上留下的旧伤却没有离开,何德全不久以后旧伤复发。1958年,旧伤复发的何德全将军来到长沙163医院进行诊治,好在,将军的病情并无大碍,大家也都放下心来。原本何将军身边的工作人员想的是将军可以在医院多休养几天,确保身体没问题。可没想到何将军完全闲不下来,几天之后医院发现将军竟背着他们偷偷外出拾粪便。
这是怎么回事?将军怎么会去粪便呢?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全国上下正在提倡各行业多积肥,发展农业生产,因此不少人为了响应国家这一政策,开始外出捡拾粪便。那段时间长沙一带很多人都参与其中,在医院休养的何德全也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也想参与其中,与劳动人民一起响应国家号召。但是自己现在是卧床养病时期,直接告诉工作人员他们一定是不能同意的。于是,何德全便借着欺瞒众人清晨散步、傍晚遛弯的功夫背着粪筐、拿起铲子去捡粪便。何德全觉得在周围的荒地和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他天天背着粪筐,去荒地、大路上捡粪便。那段时间负责粪便处理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老人,他背着一大筐粪便去送,几乎没有一天停歇。他们不认识这个老人,但被他的精神感动到了,想着询问他的名字,日后一定要好好感谢他。
但是老人却不告诉他们,只是说自己是个当兵的,自己也想为人民群众做点好事。老人的倔强被他们看在眼里,可此事不能因为老人的不在意就过去,他们来到老人捡粪便的地方打听。在打听过程中,附近的农民告诉工作人员,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老人是谁,只知道每天他都会来这里捡粪,他们起初看到老人来的很勤,还上前劝阻:不用这样拼命,要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可老人乐呵一笑:“我的身子骨可硬朗了,捡点粪便不算什么。”
老人的身份如此神秘,附近竟然没人认识他,这不禁让工作人员们没了思绪,但好在他们没有放弃,继续打听之下,他们得知老人是附近163医院的病人,有人曾见到老人身穿病号服拾粪。后来,生产队向医院寄去一封感谢信,上面写道:感谢该院每天都来拾粪的一位老人。医院很快得知此事,可他们全都一头雾水,医院中怎么会有老人去拾粪呢,他们为何没人知道呢。
他们对此事非常关注,一方面想知道究竟是谁,另一方面也想亲自将感谢信交给他。医院进行了大规模排查,终于找到了那个老人,但结果让众人惊掉下巴,这个拾粪老人竟然是何德全将军。医护人员们赶忙跑何何德全病房中证实,老人对这个情况也没有否认,医护人员更加不可置信:“你的伤还没好,怎么能去外边捡粪便,再说外面不是有其他人捡吗?”
医生们非常心疼,但何德全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为人民群众做事,本就是应该的:“你应该明白,解放军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几十年,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帮人民群众做点事这是本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应该是这样。”将军的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旁的医护人员也不好再说什么。这些从战争年代经历过的人们就是这样,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也正是因为这个信念他们坚持到现在。
后来拾粪老人是将军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新闻记者们也纷纷上门希望能采访将军。听说了有人要来采访自己的消息,何德全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他觉得自己所做之事就是分内之事,哪里需要这样大张旗鼓地宣扬。何德全告诉他们:“连我们敬爱的朱总司令都给老乡拾过粪,比起他来我算什么啊!”何将军没有将这件事当做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他只知道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份子,理应该参与其中
【何德全】(1897年9月5日-1983年3月20日),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
红军及长征 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第3师特务营连长、营长,第3师第10团团长,军团特务团团长,军团教导营连长,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1934年任红3军团第5师15团参谋长,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高虎脑战斗中,曾率1个营坚守阵地,抵御数倍于已之敌的轮番进攻,胜利完成阻击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同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4师12团、陕甘支队第2纵队第12大队参谋长。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12团团长,第4师参谋长,军团教导营营长,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大队大队长、独立旅兼鲁西军区、第343旅参谋长、教导3旅兼鲁西军区参谋长。参加开辟和巩固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参与指挥樊坝、朱庄等战斗。1941年回延安,后任八路军第18兵站部部长。在大生产运动中,身先士卒,率领干部战士垦荒种田,自己曾种出46斤重的大南瓜,受到广大指战员的高度称赞。1943年冬,在延安大生产总结大会上,荣获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签署的"建立革命家务"奖状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所领导的第18兵站部获生产竞赛红旗。 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他调离兵站部随军进入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东满护路军司令员。1947年起任松江干部学校校长,东北军政大学第1团团长。东北解放后,随军南下进军中南,任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校长。 建国后及晚年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1955年至1964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