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9-29 18:07 编辑
《道德经》新解之五十七(连载)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用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合于道的建树,是不会被拔除的,合于道的修行,是不会脱离于身体的。子孙后代祭祀不会间断。这种合于道的行为应用于自我身体,就是纯朴的真实本原;这种行动应用于家庭家,家庭之中就会盈余于道的行为;这种行动应用于乡里,就会使合于道的行为传遍乡里;这种行为应用于国家,就会使道的行为充满了国家;这种修为应用于天下,就会使合于道的行为遍布天下。所以以自身观别人身,以自己的家乡观别人的家乡,以自己的国家以别人的国家,以自己的天下观别的天下。我怎么能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以这种是否合于道的行为来对比出来的。 【新解】 本节文字是《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内容。本章内容主要阐述了修道者应具有合于道的行为,只有合于道,才会更长久。 因为合于道的行为就像道的本性一样,是博大的,大得乃至于无穷无尽。 合于道的行为,无论应用于自身、家乡、国家还是天下,都会使之受益。社会大众会顺应着天道而生活,这样就会回归于人性的纯洁、朴素的本质,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自私自利,民风淳朴,幸福快乐。 文章还阐述了一种修为的法宝,那就是照镜子的方法。把他人当镜子,要时时事事照一照,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种照镜子找差距的方法和知错就改的态度,至今还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