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
(接前文)
时过八点,游兴正浓,反正过了集合时间,辉哥说:“看日本馆去!”大家齐声“OK!” 一路奔走,人流依旧。日本馆标牌提示:“从此排队参观需两个小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跟着队伍往前移。还好,约十点二十分左右,我们的队伍终于离开了八卦式的栏杆。 日本国家馆分为过去、现在、未来3大展区。日本似乎还是很友好。首先看到的是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日中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展示。由于欣赏水平的低下,连续两场电影,觉得有点雷同,还有点累赘,但中日友好和环保的主题我还是清楚的。一座可容纳500名观众的传统木制剧场,上演着反映日中共同拯救朱鹮活动的音乐剧。一位机器人,现场献艺,用小提琴独奏《茉莉花》。 浏览许多,仅记这点。 经“小白菜”的指引,乘坐电瓶公交车经过四站,又一溜烟地跑了十几分钟,终于集合到7-2门。钟导的涵养还算好的,集合时间由七点半拖到现在十一点四十。却不见自家邓导,浩哥说她早已回酒店休息。我早晨看到她穿的那双高跟凉鞋,就预知眼前结果。石门的朋友也先我们出馆。只有津市的朋友斗志昂扬,今天不仅参观了十几家展馆,而且还照了四百多张照片,现在还强烈要求明早八点入馆。
到达美国馆时,太阳悬空嘲笑。难道你太阳也傻冒?这里的规定,早上九点开园,九点半开馆,早来也是白来的。不是昨晚还有津市的朋友强烈要求过八点入园吗。 好在天道酬勤,通知需排队四个小时,仅个把小时就进了馆子。徜徉于四个不同的展示空间,体验着中美两国共同的“乐观、创新和合作”精神。 第一个空间是序幕部分,墙面上多个视频展示着美国的异域文化和地理奇观,操着流利汉语的自称阿毛(并反复解说是毛泽东的毛)男性讲解员向我们致以热情问候,欢迎大家的到来。随着大门敞开,我们从左边进入第二个展示空间,观赏着由三块大屏幕组成的电影,美国国务卿希里拉和总统奥巴马先后向我们致辞致辞。这影视厅可容五百名观众。 印象最深的第三展厅,其实也是一个影视厅。《花园》这部影片,全场不过十余分钟。影片的梗概是,一个小巧可爱、富有想像力和坚强毅力的金发碧眼小女孩,看到她居住的社区里一片废弃的景象,脑海中便浮现出自己动手创造一座繁茂的花园的想法。于是,在她悉心的培育下,废墟中盛开出了生机勃勃的美丽花朵。她的热情和行动感染和鼓舞了所有邻居,共同携手栽培花朵,重建起花园般的社区。在《花园》的尾声,曾经破旧、灰暗的社区,在乐观、创新、协作等优秀品质交融的作用下,居然重新焕发出了奇迹般的景象。观众沐风浴雨,如身置实景。影片的最精彩之处在于,整个故事没有任何语言对话,全是通过图像、音乐来表达,不需要翻译,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个故事,无论他们的母语是什么语言。
从拥挤的餐馆出来,抹着嘴巴,又奔德国馆而去。面对浩瀚的人流,无可奈何地徘徊,退缩,最终瘫痪在世博轴里。我们累不择地,争着抢着,将屁股甚至全身纷纷扔在长条凳上,即使七把折叠椅充分发挥其作用,也免不了男士们的席地而坐。 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它处于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左右分别连接中国馆、浦东主题馆群、世博中心和世博演艺中心,形成“一轴四馆”。它分地下两层、地上一层以及顶篷,里面设置了观景、休闲和商业区域,南北长达千米,东西宽百米,其规模之宏大。从世博轴的空中平台或地下通道,参观者可以很方便地来往于世博园区展馆和,世博轴还与横穿浦东世博园区的高架步道连通,是园区内的交通枢纽,参观者进入园区后可由此通达不同的片区参观。 休息半小时后,我们以此为根据地,轮流参观、购物、洗手。辉哥不到半个小时回来,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他参观了五家展馆,并以盖章为证。这无意打了一针兴奋剂,浩哥等几位年轻人纷纷出国考察。我几进几出,先后考察了十几个国家,可惜没有仪仗队那种繁文缛节的麻烦,径直进出,有的只需五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女士们你来我往逛着商店,给老公、给媳妇、给孙子们卖机器猫等什么的纪念品。 不远万里,耗时费资,却如此状态,岂非笑话。
线网“包裹”的“白色宫殿”
队伍又出发了,终于在法国馆前排起队来。法国馆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和美日中馆比,队伍虽然长些,但速度却出乎意料的快,每人还得到一份小巧而神秘的礼物。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就被自动扶梯缓缓地带到展馆的最顶层。 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旋转的微坡一路漫步浏览,十几分钟又回到起点。参观路线的一侧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法国老电影的片断或现代法国的图像,无不在阐述关于法国的城市印象。展馆又是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让我们体验着法国的感性与魅力。
若夜游“海陆空”,只能是今天晚上,明天此时我们将酣睡于火车。因此,今天可能休息得更晚。旅游就是如此:花钱买亏吃。 你别看钟导对世博会的盛况和我们知道的差不多,就连伙伴们的一些简单的请教都被她巧妙地回避过去,但她宣传“海陆空”项目的主动性、反复性、煽动性,却是一流水平的。只要在车上,她三句话不离本行。昨天上午团队解散时,她再三交代的七点半准时集合,却因我们玩性太大而忘乎所以。今天上午团队解散时,高度的责任感又驱使钟导谆谆以告。旅游嘛,点到为止,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游人如涛的世博园,即使内行也是无法看那门道的。况且,上海的夜景远胜日景,不看将是终生遗憾。因此,团队全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准时集合在钟导的旗帜下。 此时的钟导一脸灿烂,这灿烂,就象她头顶那面迎风招展的绿色小旗。 然而,钟导这孩子一得意就似乎忘形了,车刚开动,她就令色巧言,说公司是按大巴座位和她结算的,要求我们必须全体自费“海陆空”,不然她就赔了,并说不信的话你们可问大巴师傅。我们先是忍俊不禁,然后是哭笑不得,再然后是义愤填膺。我们不是下里巴人,更不是乡巴佬,何况鄙人仅今年元月、四月就先后来上海,上过天的,也下过海,从来没有遇到这种笨拙的横蛮。合理的批评是我们的维权,必要的节约是我们的天职,因此最终交钱参观“海陆空”的只有大部分。
不到半个小时,大巴终于驰进上天入口金茂大厦。哎呀,从金茂大厦门前的车龙和人流来看,没有两个小时恐怕是不可能的。既然来了,钟导更不会失去她创收的大好机会,于是大部排队参观,小部车上车边休闲浏览。 我之所以在车上休息,是因为我有幸,曾几次在金茂大厦之巅,分享过游览这国际大都市日景的壮观和夜景的灿烂。当然记得,游客在楼下排队分乘两座直达电梯,以每秒运行9米的速度,45秒到达340米高的第88层观光大厅。观光厅面积为1500平方米,装饰豪华,周圆玻璃幕墙。白天,凭栏远眺,黄浦江两岸高楼林立,江面上百舸争流,长江口的壮丽景色也遥收眼底,真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夜晚,俯视四周又恰如置身蓬莱,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流光溢彩,东方明珠、汤臣一品等浦东建筑美不胜收,远处高架道路和大桥的灯火,似彩练环绕,与星月争辉。我想,今天世博园,将又添何等壮观,想到此,顿生几许悔意。 十点半钟,伙伴们终于回到了大巴。钟导告诉我们,继续水上参观。五分钟后,大巴违规超近路驶进了十六铺码头。钟导兴冲冲地带领伙伴们向游艇码头奔去。 十六铺码头,拥有150年历史。曾是最大的码头、上海的水上门户。“铺”之称,乃上海特产。早年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将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随之取消。但是因为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地方,客运货运集中,码头林立,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都将这里称作“十六铺”。20世纪70年代,随着客运的迫切需要,原先的装卸区与客运站合并起来,以十六铺码头为基地,重新成立了上海港客运总站。今天,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上海外滩历经近3年整体改造,这座外滩最著名的老码头也脱胎换骨,重新精彩亮相。 夜游黄浦江是“海陆空”项目之一,别有一番情趣。元月初,冬天的夜晚,雾雨蒙胧,景色蒙胧,我感受绝佳。四月底,华灯豪放,我受邀又一次乘坐游艇,缓缓行进在黄浦江上。一艘艘观光旅游船来回穿梭,船上那五彩缤纷的灯光照得船体通透。眼底尽收两岸靓丽视野,耳边同时时响起船导精彩而流流的解说。此时的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高大雄伟,灿烂辉煌,遥相守望。东方明珠大厦将三颗晶莹剔透的明珠串举苍穹,金茂大厦也就象一根破土冲天的竹笋。雄立浦东的汤臣一品,灯光中浑身是金,向我们扬起高傲的头。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清秀亮丽的高楼大厦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岸上五颜六色的灯光汇成了一片灯的海洋,把波光粼粼的江水映衬得分外妖娆。 我结束外滩信步的时候,伙伴们也从黄浦江中回到了大巴。 刚回到酒店,已经是新的一天。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