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10-7 08:37 编辑
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 哭吕衡州
吐蕃王朝
吕温入吐蕃吊祭 按 贞元十五年五月,吐蕃使论家热来朝,唐和吐蕃中断了十五年的外交关系得以恢复。次年,吐蕃赞普去世,朝廷以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张荐为正使;33岁的“以奇表有专对才”吕温应选伟为吊祭副使入吐蕃吊祭。行至赤岭东纥辟驿,张荐病逝,吕温代其完成使命。吕温至吐蕃,适逢德宗卒,顺宗继位,“吐蕃以中国丧祸,留吕经年。”永贞元年(805)秋,吕温始归长安。张荐、吕温离开长安时,朝官赋诗送别,今存有刘禹锡和权德舆的诗各一首。吕温副张荐出使及滞留吐蕃间共作诗12首,表4表4篇,回京后有诗2首,文2篇提及此次出使。被贬道州期间,又有3首诗涉及此次出使。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1)时张兼修史 刘禹锡
月窟(2)宾诸夏,云官(3)降九天。 饰终(4)邻好重,锡命(5)礼容全。 水咽犹登陇(6),沙鸣(7)稍极边。 路因乘馹(8)近,志为饮冰(9)坚。 毳帐(10)差池见,鸟旗(11)摇曳前。 归来赐金石(12),荣耀自编年(13)。
(1)贞元二十五年(809)作于长安。张荐,“贞元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重入吐蕃祭吊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沒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2)月窟:极西之地。 (3)云官:指中国官员。《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记,故为云师而云名。”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记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号。” (4)饰终:尊荣死者的礼节。 (5)锡命:天子有所赐予的诏命。 (6)咽:呜咽,形容水声。陇:山名。古乐府《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7)沙鸣:指鸣沙山,今在敦煌。《元和郡县志》:沙洲敦煌县,“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 (8)驲(rì):也叫传(zhuàn)车。古代驿站用来送信的车。 (9)饮冰:指为王事忧心。《庄子·人间世》载叶公子高将使于齐,云:“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郭象注:“饮冰者,诚幽事之难。” (10)毳帐(cuì zhàng):意思指游牧民族所居毡帐。 (11)鸟旗:绘有鸟隼图案的旗幡,用作使者的前导。 (12)赐金石:记功。 (13)编年:书于史册。 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 权德舆
殊邻覆露同(1),奉使小司空(2)。 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3)。 吊祠将渥命(4),导驿畅皇风(5)。 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6)。 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7)。 青史书归日(8),翻轻五利功(9)。
【作者简介】权德舆(759—818), 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汉中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东) 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 ,后人称为权文公。 (1)殊邻:远方异域。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英声振名都,高价动殊邻。”覆露::意思为荫庇,养育.。《国语·晋语六》:“智子之道善矣,是先主覆露子也。” (2)小司空:周官名。司空的属官﹐为司空的副贰。 (3)南台:御史台。 (4)吊祠:吊祭。渥命 (5)导驿:应为导译,即翻译,译人。皇风:皇帝的教化。 汉 班固 《东都赋》:“覲明堂,临辟雍;扬缉熙,宣皇风。” (6)玉帛: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祭用玉帛牲牷。” (7)惊蓬:疾飞的断蓬。喻行踪的飘泊不定。唐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路遶函关东復东,身骑征马逐惊蓬。”清谭嗣同《古别离》诗:“惊蓬捲天起,坠羽沦渊池。 (8)青史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如青史留名、永垂青史。五利功:五种利益、好处。《左传·襄公四年》:“和戎有五利焉。”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如輒杀其使者,不显罪名,復何以怀四夷於外蕃,建五利於中国?”
题河州赤岸桥 吕温
左南桥上见河州,遗老相依赤岸头。 匝塞歌钟受恩者,谁怜被发哭东流。
【赏析】首句谓已经行至河州赤岸桥;次句说遗老们闻使者到来,在桥头相依等待。后两句讽刺当时的边将,“歌钟受恩者”,指生活骄奢、身受皇恩的边将,他们养尊处优,有谁怜惜被发左袵的遗民,想要收复失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