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2-10-7 15:32 编辑
三、薪火传后千秋业 (一)将军功勋永铭 风范长存 2003年1月13日,民革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郑洞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民革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对郑洞国同志一生的爱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5年、2015年,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七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均颁发给将军亲属以抗战胜利纪念章。北京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隆重介绍和宣传了郑洞国将军等著名抗日将领的业绩。 (二)洞国教育基金 应运而生 2008年4月28日,由将军长孙、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联络部部长郑建邦发起并率先捐资20万启立的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以民革湖南省委为依托,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之力,旨在开展“爱心助教、助学”活动,对教学成果显著的老师、家庭贫困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扶助与奖励。 2012年12月1日,由民革中央、黄埔军校同学会、民革湖南省委、湖南黄埔军校同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郑洞国诞辰110周年暨郑洞国教育基金接受捐赠仪式”于长沙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亲自出席并讲话。 由于民革湖南省委通过“郑洞国教育基金”认真扎实开展工作,成效卓著,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2016年,省民政厅正式批准“湖南郑洞国教育基金会”成立。3月27日,于长沙举行成立大会。 (三)善行十三春秋 兰桂齐芳 得道多助。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得到海内外爱心人士的热心支持。基金会声誉鹊起,资金的雪球越滚越大,受奖励的师生越来越多,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深远。至2021年,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募集基金五千余万元人民币;连续十三届:发放园丁奖54.6万元,奖励教师51人;发放奖学金30.4万元,奖励325人。 郑洞国表字桂庭,其家乡亦是四季桂花飘香。每逢秋冬之交,山城丹桂犹香。郑洞国教育基金奖学金发放仪式于将军故乡定期举行。一十三载春与秋,岁月悠悠情悠悠。将军长孙郑建邦,无论职务如何升迁、政务如何繁忙,总要风尘仆仆赶赴家乡,参加奖学金发放仪式。中央、省、市、县党政领导亦从百忙中拨冗莅临,参与基金会的相关活动,频送东风。 (四)学校两度扩建 造福千秋 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还在省、市、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对洞国学校进行大力度的扶助,先后于2016年、2020年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地扩建改造。 2020年7月31日,第二次洞国学校改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省政协原副主席刘晓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县领导陈云谋、张树国、黄蕾、唐植勇、马业平出席开工仪式。 洞国学校改扩建工程是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倾注的大爱之举,也是石门县改善农村教育资源、有效化解农村“空心校”和城区“大班额”之弊、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工程按照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建设。基金会先后捐赠学校建设资金一期工程1千万,二期工程2千4百万。新征土地4474平方米,新建校舍5450平方米,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湖南猎豹建设有限公司承建。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