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2-10-7 17:39 编辑
高裕先的凿圹与 乾隆皇帝的两首诗
三湘大地上30余万高姓宗亲中,有近一半是裕先公后裔。裕先公,又名万六郎、高仙、高迁。据明朝万历年间,其12世孙高尚志著州志《澧记》称:“高迁(裕先),宋嘉定戊辰(1208)任慈利尉。渤海人,进士,唐南平崴武王崇文裔”。1995年衡阳祁东八修谱载:“元通六子裕先,行彪万六郎。公由江西迁郴阳县归阳乡小河之凿圹”。凿塘,位于白河中下流,属祁东县鸟江镇镜内,与金桥官山町相邻近,怪山,云霄岩耸峙其侧,群山环抱,四时景色宜人,始祖万六郎裕先公便定居于此。“公来此后,大兴土木,修建房屋,并凿地开圹,因名其地曰凿圹。圹水清凉可口,且能治病,县君李睦尔府君病笃,多方求医无效,属吏言於季取塘水煎而饮之,病即愈后,李赠匾致谢,匾词曰:‘高仙凿塘,黎庶沾光,宜尔子孙,兰桂腾芳’。时人遂取匾意,改呼此塘为高仙塘。
说来也是碰巧,那年,清帝乾隆游江南,要探奇,游怪山。乾隆游毕,待游至山下,正是烈日当头的中午时分。此时的乾隆帝,已是精疲力竭,至凿塘边的双檀树下席地而坐,舒展歇息。清风伴塘水,徐徐而至,吹进乾隆心扉。帝心甚慰,便题诗二首。
诗曰:怪山游罢力难支,万里晴空日正奭 。 有幸双檀侍朕坐,清凉爽本好吟诗。 又曰:寰中击壤贺升平,始觉神州治化淳。 喜看阳春舒万物,弄晴花鸟戏先春。
当时乾隆帝微服出游,人们没有把他认识出来,很久以后,大家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这二首诗也就载入了裕先公后裔的家谱中,世代相传。
(高家协根据族谱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