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05|回复: 1

打铁街的叮当绝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2 08: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应打铁街原住民的要求而发
知道常德河街分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三段的人有很多,知道还有一段叫打铁街的人却很少。追忆打铁街上的人是如何劳作,又是如何生活的那些陈年旧事,能让我们失而复得河街里容易淡忘的浓浓乡愁。
             打铁街与酆公堤
打铁街成街始于何年何月在文史资料上无考。但从清同治年间的《常德府城图》中可以见到它,说明那时已经有了这条集中打铁的街,只是此街当时还不是坡子街。因为自清末至民国年间,东郊外的防洪大堤有个从水巷口至东门古城墙的缺口。每到沅水汛期时,滔滔的洪水便从打铁街、三官殿、水巷口倒灌进入东城门外的街巷和房舍,还冲毁郊外的农田。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究其原委,这是当时的常德县政府被沅水南岸的士绅把持,他们为了维护南岸善卷村(现桥南一带)不受洪水威胁,执意不准北岸的河堤合拢。加上此地有座“贵州会馆”不肯腾地搬迁,因而东城门外成为年年渲泄洪水的溃口。直到酆悌1938年出任常德行署督查专员时,他敢于向权贵挑战。他首先将有权有势的南岸绅士逮捕,再把贵州会馆的老总“请”来不许他乱说乱动,紧接着组织大批民工不分昼夜地抢筑大堤,还出动军警架设机枪戒严,三天内很快将防洪大堤合拢。从此以后,打铁街成为东门外连结大河街的一条坡子街。新筑的大堤被民众称颂为“酆公堤”。
             打铁街名的来历
那时步出东门城门口后向右拐,顺坡翻越防洪大堤的闸口,就到了一路下坡的打铁街。它抵大河街全长有162米,街宽约7米,是一条从东城门至大河街的行人必经通道。那时的打铁街全都是木板壁房,除了靠近大河街有两家“万顺昌”、“义兴南”的小小南货铺外,几乎都是铁匠铺。由于这条街上的打铁声叮叮当当常年不断,故名“打铁街”。
旧时的打铁街除了联通现在的人民路和大河街外,还与防洪大堤上临河而建的东堤居民区相连结。那时东堤上只有“公和”、“同和”二家纸铺、“裕民盐号”、“赵氏铁麻店”和“贺氏油漆行”。著名的“宝隆长”旅社也设在这里。此外,还有条专门制作圆木的沙湾与打铁街相通,它是一条制作水桶、脚盆、粪桶圆木的街。这条沙湾街直抵下石柜、积石霸石柜(常德抗洪纪念碑处)和南碈。
那时打铁街上的铁匠铺,除了打造木船用的铁锚、铁链、铁箍、刨油灰用的船刨子,以及橄榄钉、拼钉、寸钉、爬头钉、马钉等船用铁钉外,还打造家庭生活用的锅铲、菜刀、火钳、挂肉钩、烘笼用铁筷子、牛尾巴锁和为沙湾制作的水桶、脚盆、粪桶打造铁箍。这些铁匠铺还打造农用的锄头、十字镐、钉耙、镰刀、铁铲、猪屎耙和泥木工人用的斧头、锯子、锉子、刨刀、马钉、泥刀、灰耙子、云板等零星器具。总之,这些铁匠铺对上门的打铁业务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打铁街上的铁匠铺
当年打铁街上的铁匠铺几乎都是“家庭班子”,他们很少雇用学徒。现年72岁赵桂英老太的父亲赵荣鑫在街上开了一家铁匠铺,所以她对打铁街的情形记忆犹新,能如数家珍地讲述昔日铁匠铺的情景。
俗话“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道出了打铁这门手艺的苦和难度。铁匠们分为上手和下手。师傅是上手,飞动小锤掌握打铁的关键技术。徒弟是下手,听号令卖力气地挥动大锤锻打。赵桂英的父亲是铺子里操小锤和淬火的上手,二个哥哥赵金秋、赵玉秋是挥动大锤的下手。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戴着草帽或破帽儿保护自己的头部,炎炎的夏日,哪怕打赤膊也要在胸前挂件破旧的围腰,因为当火红的铁件从炉膛里抽出来被锻打的时候,那些令人害怕的飞溅火花不断地溅落在铁匠们的身上时,他们才能像没有事一样。
打铁街的铁匠铺在每家的门口都摆放一两张长凳子,供给顾客坐下等待或者自己歇息。屋子里挂着许多打好了的成品,用以展示自己的手艺好。靠墙处筑有一个横卧的手拉风箱连着烧焦煤的火炉,屋子中间的木头墩上摆放一个大铁墩,旁边还有个用来淬火的铁制水桶,以及铁钳子和大小铁锤之类。这种简单的摆设,就是打铁街上所有铁匠铺的基本格局。
打铁街的铁匠铺铺连铺,鳞次栉比。赵桂英家的左边是吕铁匠开的铺子,右边是邓铁匠开的铺子。这些铁匠铺全都没有招牌字号,人们只能用张铁匠、刘铁匠……来称呼这些店铺。但是这里的铁匠们十分团结,他们形成一个铁匠帮,他们始终相濡以沫,包容乃大,从来不会互相抢占生意。
            打铁街上的叮当声
打铁是一门十分古老的手艺,不仅是技术活儿、更是一份体力活。铁匠的分工既明确,又协作。作业时不仅动作要快,而且上、下手之间要注重配合。铁件在充满煤炭的炉膛里加热时,只见上手师傅匀速地抽动着风箱的拉杆鼓风,他的身子随着拉杆的伸缩时而前倾,时而后仰,使风箱发出“叭嗒叭嗒”的鼓风声,让炉膛里冒出一闪一闪的红色火焰,这时候,下手坐在门边的凳子上,用铁铲将已经打好的毛坯进行铲削整理,在“咕嚓咕嚓”的切削声中,那些原本青色的铁件顿时显得平整、光亮起来。这个时候,店铺里出现短暂的宁静。
当炉膛中的铁件渐渐红透时,上手师傅便将风箱拉杆急切的拉动,风箱尾部的进风板一开一合发出“叭嗒叭嗒”急促声,此时的上手师傅会从炉膛中抽出铁件,下手立即放下铲刀,抄起大铁锤与上手师傅一起开始紧张的锻打。一时间,“叮当叮当”的打击声传到街上。铁件在大、小锤的锻打中火星四溅。上手掌着小锤配合下手敲打铁件,上手的小锤点到哪里,下手抡起的大锤就跟到哪里。上手的小锤击得快,下手得立即跟上节奏,上手还时而补打遗漏的地方。当需要下手再挥锤打击几下时,上手会发出信号:在铁墩上轻敲一下。当要求下手不再打了时,上手又会发出信号:在铁墩上连敲二下,于是下手停了下来。此时的上手还要对产品不到位的地方作一些补正。总之,上手师傅对产品锻打过程进行了严格控制和把关,下手在上手师傅的指挥下,只需使足力气,把大锤抡得又稳又准就行。但是若要打造一件好的铁器,除了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外,还要选用优质的钢材,还要有过得硬的淬火技术。
打铁街上的家家铁匠铺,都是这样地在火红的炉火映衬下发出“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叭嗒叭嗒”的风箱拉扯声,“嘶嘶”的淬火声和 “咕嚓咕嚓”的切削声。它们像一首美妙动听、风韵独特的交响曲响彻整条街。
    打铁街的叮当绝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容,随着大河街的拆迁,打铁街的红火场面已经不再。那回荡的叮叮当当打铁声,也早已渐行渐远,成为人们追忆的遥远绝响。到了90年代,这里建起了美吉华庭小区。而打铁街却向西位移了大约40米,它重建在人民路东方女子医院的斜对面。
听说桃花源大道上还有一家打铁铺,这家铺子的林师傅很想把铺子开到河街里去,他希望将这门手艺演变成一种文化和景观。
打铁街的叮当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远去,成为城市的一种记忆。它让人们想起那火红的铁件只有在坚硬的铁墩上不断地锻打才能成型。它让人感悟到做人也要像打铁一样,只有坚持不断地锤炼才能锻打成钢,以及“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哲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2 0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苏局的厚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17:27 , Processed in 0.0319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