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10-19 17:28 编辑
【刘禹锡上书武元衡】资料之二 李吉甫牵线,刘禹锡写诗与武元衡唱和
李吉甫(758—814)
按 元和四年(809),八司马之一的郴州司马程异被启用,朝廷把改革派排除在“量移”之外的成命有了突破,又燃起了刘禹锡的希望之火,他写了《上淮南李相公启》。因为,在元和二年、三年,李吉甫任宰相前后说过宽宥和启用他们的话,程异新供职的杨子留院就在李吉甫的淮南节度使治下。刘禹锡托程异向李吉甫呈“启”,献诗。李吉甫知道武元衡对永贞革新有成见,他的问题不解决,刘禹锡的启用无望。于是,李吉甫牵线,把自己和武元衡唱和诗的“诗本”寄给刘禹锡,要刘禹锡直接与武元衡唱和,于是有了这首《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诗。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1)
八柱(2)共承天,东西别隐然(3)。 远夷争慕化,真相(4)故临边。 并进夔龙(5)位,仍齐龟鹤年(6)。 同心舟已济(7),造膝璧常联(8)。 对领专征寄(9),遥持造物权(10)。 斗牛(11)添气色,井络静氛烟(12)。 献可通三略(13),分甘出万钱(14)。 汉南趋节制(15),赵北赐山川(16)。 玉帐观渝舞(17),虹旌猎楚田(18)。 步嫌双绶重(19),梦入九城偏(20)。 秋兴离情动(21),新从乐府传(22)。 聆音还窃卞(23),不觉抚么弦(24)。
(1)诗元和四年(809)或五年秋在朗州作。淮南,唐方镇名,治所在扬州。李吉甫,元和二年自中数舍人为相。成都,时为建南西川节度使治所。武相公,武元衡,元和二年正月与李吉甫同日拜相。元和二年十月,武元衡“以门下侍郎、平章事”“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 (2)八柱:神话中支撑天空的八根柱子,喻国家栋梁。 (3)别,疑作“列”;隐然,威重之貌。 (4)真相:真正的宰相。 (5)夔龙:舜之二臣,夔为典乐,龙为纳言,佐舜治理“四海之内,咸戴舜之功。” (6)龟鹤年:《文选》郭璞《仙游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李善注引《养生要论》:“龟鹤寿有千百之数。”《旧唐书·武元衡传》“元衡与吉甫齐年,又同日为宰相。”武李二人同日生,故云“齐年”。 (7)同心:《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舟已济:谓已经为相。《书·说命上》载殷高宗命傅説为相之词:“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8)造膝:至于膝下,亲近。璧,玉璧。《世说新语·容止》:“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9)专征奇:得专征伐的重任,指为节度使。 (10)造物权:化育万物之权,指为宰相。唐代,凡加“平章事”,指为宰相,但李武二人已不在朝,故云“遥持”。 (11)斗牛:星宿名,代指淮南。 (12)井络:代指剑南西川。井,星宿名;络,网络,包括。左思《蜀都赋》:“岷山之精,上为井络。”静氛烟:言境内安宁。 (13)献可:献可替否之省,进献可行者,除去不可行者。三略,古代兵书名。 (14)分甘:分享美味。《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同书《何曾传》:曾为宰相,“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15)汉南,当指剑南。 (16)赵北:指赵郡,李吉甫赵郡赞皇人。赐山川:谓赐封爵。 (17)玉帐:主帅所居帐幕。渝舞:蜀地民间舞蹈。 (18)虹旌:彩色旌旗。楚田:指淮南,扬州古炜东楚之地。 (19)绶:绶带。彩色丝带,用以标志官员品级的章服。 (20)九城:九重城,指长安。 (21)秋兴:一作“秋雨”,或“秋与”。 (22)新从:或作新诗。 (23)卞:鼓掌。曹植《求自试表》:“闻乐而窃卞者,或有赏音而识道者也。” (24)么弦:最细的琴弦。陆机《文赋》:“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抚么弦,谦言己之和作不高明。 (24)么弦(yāo xián): 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少好学,能属文。早年以门荫入仕,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年,迁太常博士,转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拜相(元和二年、六年)期间,一度出掌淮南节度使,爵封赵国公,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削弱藩镇势力,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元和九年(814年),李吉甫去世,追赠司空,谥号忠懿。 武元衡画像
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
武元衡
皇帝改元之二年,余与赵公同制入辅,并未黄门侍郎。夏五月,连拜弘文、崇文大学士。冬十月,诏授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彤弓孤矢,出镇西蜀。后九月,赵公加大司马之秩,右弼加故,龙祈虎符,出制淮海。时号扬、益,俱为重藩;左右皇都,万里何远。公手提兵柄,心匠化源,芳词况余,情勤靡极,质文相印,金玉锵然。蜀道之阻长,楚郊之风物襟灵所属,尽在斯矣。咏怀赵公岁寒较好之情,因成诗人不可方思之义,聊书匪报,以款遐心。
扬州隋故都,竹使汉名儒。翊圣恩华异,持衡节制殊。 朝廷连受脤,台座接訏谟。金玉裁王度,丹书奉帝俞。 九重辞象魏,千里握兵符。铁马秋临塞,虹旌夜渡泸。 江长梅笛怨,天远桂轮孤。浩叹烟霜晓,芳期兰蕙芜。 雅言书一札,宾海雁东隅。岁月奔波尽,音徽雾雨濡。 蜀江分井络,锦浪入淮湖。独抱相思恨,关山不可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