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禹锡给我们讲故事
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
安史之乱
按 《东武吟》是乐府名。刘禹锡仿照鲍照的《代东武吟》写了这首诗,题目《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鲍照的诗假托一个汉代有军功的人的口吻,叙述自己一生奋战的经历,和老年被弃回家的不平,并表达了他对君主的眷恋,希望君主赐恩,不弃置有功之人。刘禹锡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被贬朗州已经四年了。他结交了不少常德本地的朋友,本诗描写的尹果毅就是其中的一个人。这个人是从河北山西一带流浪朗州的。他的经历和鲍照描写的军人一样,青壮年时参加了平叛安史之乱的战争而且累立军功,但被人冒名占有,落得一无所有,最后竟有家难归。这件事是常德地方官(荆南幕府僚佐)董侹告诉刘禹锡的,估计还带他登门采访,两个人都将尹果毅的事迹写成乐府体诗歌,可惜董侹的诗失传了。为了让大家阅读方便,我将全诗翻译成白话,请批评指正。
从前听鲍参军的《东武吟》,尽管年壮都难免心情悲痛。
如今失意沦落,哪堪聆听这更为凄惨经历的诉说。
虽然身处穷乡僻壤,弱冠年龄的男儿仍然被人称奇。
喜欢阅读《神女符》一类兵书,等待卫国戍边之时。
借名游侠会聚的地方,结交幽、并一带有共同志向的朋友。
在两旁生长高高楸树的大道上,毡带上佩戴两个箭袋来往奔驰。
山崩川沸的天宝末年,尘土飞扬遮盖燕南边陲。
烽火燃烧到京都长安,皇帝下诏书征召勤王之师。
恰逢其时应募入伍,插着羽箭,紧勒马缰。
万夫列阵营门,观看表演射技。
发誓要平叛为国家雪仇,向父老乡亲告辞。
午夜长剑不离身,醒来天上妖星高悬,像一面蚩尤旗子。
清晨战马潇潇,杀敌阵势如同乌云连接天涯。
寒风吹着野草猎猎作声,旗帜长矛光影参差。
壮怀激烈,勇往直前,早置生死于度外。
“活捉白马将”计谋得逞,敌骑远遁不敢穷追。
权臣登记战功张冠李戴,任性随意。
枉顾终年厮杀沙场,他人功劳薄上却硕果累累。
宫廷的宦官们在收拾整理皇宫,勤王的节度使也罢兵返回驻地。
上将被赠赐北面的府第,岗哨威严外人不敢窥视。
眼眶滴下来的鲜血沾湿了衣襟,天意高难问,申诉无期。
只得寻回故乡的路,一个人形单影只。
遇到老家的故旧,从前被人嗤笑的庸才,
因为会迎合侯王,现在得意地挂上了三品官的黄金龟。
问我为何要自己为难自己,可怜真的是命运太差啊!
犹豫不定地看着驾驭车马的仆役,
得意的神色悬挂双眉。
猛然间醒悟世道,追问自己做什么才算适宜。
田园早已荒芜,只能流浪在江海边上。
鸷禽毛羽被摧残 ,吉祥的云彩也不见踪影。
憔悴的面容遮蔽了往日超世脱俗的气概,
茕茕孑立,无人知晓!
甘守寂寞撰写《太玄》的先生,闭门读书,足不出户。
悲痛凄楚的诉说,其声音宛若发自叩击瑶林之枝。
听客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已经泪流满面。
“劝尔一杯酒”,足足可以让人欢畅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