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10-26 17:37 编辑
听刘禹锡给我们讲故事之二
常德古城风采
按 元和七年(812)七月,刘禹锡应顾彖家人之请,为刚刚去世的顾彖写“墓表”。顾彖是刘禹锡到常德认识最早的朋友。他被贬朗州,听得最多的是这里如何“蛮荒”,所以他最初要求找一个能“道古语可言者”,就是找一个能够懂点古文、说得来的人。衙门里的人就介绍了顾彖。这个人是外地迁居武陵的,老家在苏州,在这里依靠沅水、靠做力气活吃饭,但他以读《易经》闻名远近。他十五岁就开始研读《易经》,并且帮人占卜,有六十三年历史了。现在顾彖作古了,刘禹锡把他听到的特别是两次亲自登门拜访问到和讨论易经情况都写进“墓表”了。刘禹锡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文化老人的故事,而且还是外地落籍常德的文化老人的故事。
绝编生墓表(1)
顾彖,吴郡人,食力于武陵沅水上(2),以读《易》闻。病且死,饬其子曰:“吾年十有五而受《易》于师,积六十三年于兹,未尝一日不吟乎《系》《象》(3)。里中儿从吾读其文多矣。死则必葬吾于党庠之侧(4),尚其有知,且闻吾书。”君子曰:若彖者,可谓志笃于学矣(5)。因以绝编生谥之,且表其墓。后之读功令者或采焉(6)。
(1)元和七年(812)七月作于朗州。绝编生,顾彖私谥。化用“韦编三绝”成语。“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墓表是指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 柳宗元 《答饶州论春秋书》:“ 宗元 始至是州,作《陆先生墓表》,今以奉献,与 宣英 读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墓表》:“按墓表自 东汉 始, 安帝 元初 元年立《谒者景君墓表》,厥后因之。其文体与碑碣同,有官无官皆可用,非若碑碣之有等级限制也。” (2)吴郡:苏州。食力:从事体力劳动。《国语·晋语》“庶人食力。” (3)饬:训诫。《系》《象》:相传孔子为《易》所作“十翼”中的两篇。 (4)党庠:乡学。古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家为党。庠:乡学。 (5)笃学:《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颜渊虽然好学,由于追随孔子,品德的高尚才更加明显。 (6)读功令者:指史官。《史记·儒林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索引:“按,谓学者课功著之于令,即今学令是也。”
予既谪居是邦,始至之日,问能道古语可与言者,邑子以生为对,既而执贽请见之(1)。生危冠大袂,阔视雅拜,及门知让,俟肃而后入,又肃而跻阶,心存圣言,润彻眉睫,有野态而亡苟容(2)。问其所执,曰:“幼学《易》,老而尤嗜。”问安学,曰:“始闻于师,晚熟于心。自尼父兼三才(3),绌《八索》,系辞焉以通微言(4),与伏羲、文王并行,犹天三辰,同丽太极(5)。秦脱火患,完文显行(6)。汉之田、丁、京、刘(7),而东京有马、郑(8),魏之何、荀、两王(9),而吴有韦、陆(10)。前者导源,后者浚之(11),沨融混合,百派奔凑(12)。唐兴,沙门一行方泄天机以探古人(13),
(1)是邦:指朗州。邑子:邑中人。贽:初见面所送礼品。 (2)危冠大袂:高冠宽袖。俟肃:待主人以礼引导。肃:引导。跻:蹬。 (3)尼父:指孔子。三才:天、地、人。《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人之道曰阴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4)绌:废弃。《八索》:相传古代解说八卦的典籍。系辞:指孔子作“十翼”。微言:精微之言。 (5)宓牺:即伏羲,又作包牺,传说中上古帝王。想穿宓牺始作八卦,文王重之为六十四卦。《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三辰:日、月、星。太极:《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之气。” (6)火患:指秦始皇焚书事情。完文:完整的《易》。《汉书·艺文志》:“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书,传者不绝。”《隋书·经籍志一》:“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帷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 (7)田。丁、京、刘:田河、丁宽、京房。田何: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氏易学派创始人,字子庄(庄,一作装)。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号杜田生。专治《周易》。西汉立为博士的今文易学,都出于他的传授。师从孙虞。丁宽,字子襄,梁人,西汉著名武将、文学家、易经学大师、梁国将领。七国之乱时,丁宽在睢阳抵御过吴楚联军。丁宽的玄孙女丁姬为汉哀帝之母。起初梁项生随田何学《易》,当时丁宽是梁项生的随从,读《易》精敏,才能超过梁项生,于是事奉田何。学成后,田何让丁宽离去。丁宽东归梁国睢阳,田何对门人说:“《易》到了东方了。”京房(前77—前37年),本姓李。汉元帝时为郎、魏郡太守。治易学,师从梁人焦延寿,详于灾异,开创了京氏易学,有京氏易传存世。刘:不详,或指刘安。 (8)东京:东汉。马、郑:马融(79-166)、郑玄(127—200)。 (9)何:未详。荀、两王:指荀辉,王肃(195-256)、王弼(226—249)。 (10)韦:不详。陆:陆绩(188—219)。 (11)浚:疏浚。原作洒,据《丛刊》本改。 (12)沨融:犹丰融。嵇康《琴赋》:“丰融披离”。李善注:“丰融,盛貌。”奏:通凑,会合。 (13)沙门一行:唐玄宗时僧人,天文学家。
神友造物(1),智斟人事,制动也有柅,变道也无方(2)。向之支流,委输于我(3),其它紬绎祖述三十有馀家(4)。朱蓝之,朴斫之,为羽翼(5),为鼓吹,畴咨(6)天人之际,旁魄(7)上下,骛精于捃摭(8),匮巧于穿凿(9)。犹制氏之于乐(10),铿锵而已;徐氏之于礼,善容而已(11)。然而前修(12)之尽心也,得以味腴搴芳焉(13)。手胝于运管(14),目蔑于临烛(15),而气耗于咏呻。家居亡訾,不能与计偕(16);地偏且远,亡有能晤语者。心愈苦而迹愈卑,寒肤嗛腹(17),以至于耋老。微夫子之问,持是安施(18)乎?”
(1)神友:疑当作“神交”,形近而误。刘禹锡《送惟良上人·引》:“古所谓神交造物者,非空言耳。” (2)柅(nǐ):刹车器。《易·姤》:“系于金柅。”注:“柅者,制动之主。”正义:“马云,柅者,在车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无方:《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3)支流:指汉以后说《易》诸家。委输:运送。委输于我,犹言为我所用。 (4)紬绎(chōu yì):理出头绪。 (5)朴斫之:谓整理加工。为其羽翼:指辅助。 (6)畴咨( chóu zī ):亦作'畴谘'。《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孔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后以'畴咨'为访问﹑访求之意。 (7)旁魄:同磅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沟潏漫衍,旁魄四塞”。 (8)骛精:驰神运思。捃摭(jùn zhí):拾取。 (9)匮巧:用尽巧思。穿凿:喻深入钻研,以求贯通。 (10)制氏:汉代乐官。《汉书·艺文志》:“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11)徐氏:指汉儒徐生的子孙。善容:善于揖让进退的礼仪。《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颂。孝文时,徐生以颂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延、襄,其资性善为颂,不能通经也。”师古曰:“颂,读与容同。” (12)前修:前贤。 (13)味腴搴芳:享用美味,摘取花枝,指从中受益。 (14)胝( zhī):手上生茧。运管:持笔。 (15)蔑:眼眶红肿。临烛:对烛夜读。 (16)訾:通赀,财产。与计偕:与州中上计簙的官吏同至京师,指作为贡士应举。顾彖明《易》,可应明经举。 (17)寒肤:受冻。嗛腹:挨饿。 (18)安施:何所施,或有什么用。
它日,予造其室庐,瓢箪在左,污尊在右(1)。有龟枵然,有筴甚泽(2)。予擫蓍(3)指骨而讯之曰:“是亹亹(4)者曾不予欺乎?”生攸尔(5)而对云:“古先圣人知道之妙,不可搏而得也,故设象以致意,梯有以取亡,取当其粗,用当其精(6)。夫权衡所以揣轻重,不为捶钩者设也(7);寻尺所以商远迩,不为运斤者设也(8);龟策所以决群疑,不为知几者设也(9)。几存乎人,是则以天时为卦体,以地理为爻位,外附人事以象焉,内取诸身以彖焉(10)。得枢于寰中,迎数于象外。自然之理,不知其然,虽欲强名,措说亡地。彼枯茎朽悫,安能与于此乎?今夫揲之以至剜(11),灼之以殆尽,徒与夫蚩蚩者问歉穰、占熊虺、起讼需食、亡羊丧牛之间耳(12)。资其握粟以糊予口(13),乌足为夫子道哉!”予以斯言邃于《易》,故书。
(1)瓢箪(piáo dān):解释为安贫乐道。瓢,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箪,古代盛饭的圆竹器:箪食壶浆,形容劳军。箪食瓢饮,比喻生活贫苦;亦指安贫乐道。《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污尊(wū zūn):古代掘地为坑当酒尊。也作“汗简”,经过烘烤用来书写的竹筒,指书籍。 (2)枵然:中空貌。筴(cè):用来占卜的蓍草。泽:光泽。(3)擫(yè):轻按。蓍(shī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棱,叶子披针形,羽状深裂,花白色,结瘦果,扁平。全草入药,茎、叶含芳香油,可做香料。我国古代用它的茎占卜。 (4)亹亹(wěi wěi)者:指龟筴,即“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易·系辞上》:“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于蓍龟。”正义:“按《释诂》云:‘亹亹,勉也。’言天下万事悉动而好生,皆勉勉营为,此蓍龟知其好而恶得失,人则弃其恶而取其好,背其失而求其得,是成天下之亹亹也。” (5)攸尔:迅速貌。 (6)抟(tuán):本意是指凭借,也指把东西揉弄成球形,也有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的意思。象:卦象。“《易·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梯有:以有为梯。粗、精:《庄子·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7)权衡:量度重量的器具。捶钩者:锻打带钩的人;与技术纯熟的人。见《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毫芒。” (8)寻尺: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商:量。运斤成风:指匠石,庄子塑造的一位技艺精湛的木匠。见《庄子·徐无鬼》。 (9)知己者:圣人。 (10)彖:指《易》中彖辞,相传为孔子所作,分上下篇,今分散于各卦之中。 (11)揲(shé):抽点成束物的数目。《易·系辞上》:“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剜:磨损。 (12)蚩蚩(chī chī)者:忠厚老实的百姓。《诗·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传:“蚩蚩者,敦厚之貌。”问歉穰:问年成好坏。穰:丰收。占熊虺:占卜生男生女。《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喂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喂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起讼:提起诉讼。需食:《易·需》:“九五,需于酒食。” (13)握粟:手中握持的粮食,此处指占补费用。《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自何能榖。”
噫!国有大学,学有馆以延颛门(1)。若生者,苦形役志,如是其颛也。茹经于腹,湮灭粪壤,辟水汤汤(2),不闻其声,摧藏朴遫(3),与山木同朽,岂地远然耶?彼文甲翠毛,飘筋寿革,岭峤之华实(4),炎溟之蜃虾(5),飞苞驿篚(6),所至而贵,夫岂贵迩也哉?悦者众故也。生之死,在元和七年秋七月。由死之日,推而上求,直治生之辰,得四百有七十甲子(7)。葬在征渚西右矶上,其坟可隐东望里塾,尚行其志云。 好 (1)大学:指国子学。颛(zhuān):通“专”。 (2)辟水:辟雍之水,环绕国学的水。汤汤;大水貌。 (3)摧藏:摧折拙伤。朴遫:小木。 (4)文甲:有花纹的甲壳。翠毛:五彩的羽毛。票筋:强劲的兽筋。寿革:坚硬持久的皮革。岭峤之华实:指荔枝、龙眼之类。 (5)炎溟:南海。 (6)苞:通“包”。篚:方形的筐。 (7)四百有七十甲子:二万八千二百日。顾彖当生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死于元和七年(812)七月,享年七十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