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32|回复: 3

《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之八:交友“,邑中之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 16: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11-3 17:28 编辑

《刘禹锡在朗州的故事》之八
交友,“邑中之贤”


秋江送别.jpeg
秋江送别图


    刘禹锡谪居武陵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可与交往的人,顾彖是“能道古语可与言者”,而董颋则是“人多言邑中之贤”(刘禹锡《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即人们都说董颋是乡里公认的贤人。记载和董颋交往并收入刘禹锡文集中的相关文章有《与董生言易》《董氏武陵集纪》和《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两篇,诗有《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和《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三首。
    董颋是贤人不假,与他交往的都是“青云之士”,有杜甫、卢象、包佶、李纾、戴叔伦等人。大诗人杜甫(712—770)就写有《别董頲》的五言古诗:

穷冬急风水,逆浪开帆难。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
有求彼乐土,南适小长安。到我舟楫去,觉君衣裳单。
素闻赵公节,兼尽宾主欢。已结门庐望,无令霜雪残。
老夫缆亦解,脱粟朝未餐。飘荡兵甲际,几时怀抱宽。
汉阳颇宁静,岘首试考槃。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杜甫此诗于大历三年(768)作于湖北襄阳,一说作于公安。董侹从武陵出发,赴邓州求州守赵公给予经济援助。正准备解缆南游潭州的杜甫,与之小聚后相互话别,杜甫不仅同情老友“甘旨阙”的处境,关心他“道里寒”、“衣裳单”的现状,还嘱咐老友早日返程,别让家里人担心,特别是年迈父母要人照顾。另外,也就在杜甫写诗《别董颋》不久,任湖南转运留后的诗人戴叔伦(732-789)也写了《送董颋》诗:

霜雁群飞下楚田,羁人掩泪望秦天。
君行江海无定所,别后相思何处边。

    霜雁南飞,交待杜甫接待并送别董頲的时间在秋冬,而董頲却是逆行北上。羁人,旅客。“君行江海无定所”,描写的是董颋喜欢旅游。但刘禹锡被贬朗州时,董頲年纪大了,没有两人交游的记载。董頲的生平以及和刘禹锡的交往,资料不多,经梳理,大致如次:董侹(?-812),一作董挺,或董頲,字庶中。祖籍陇西,武陵人。出生于官宦人家,其祖父思简,官至汝南太守;父亲承祖,卒时为太子舍人。
    年少时,董颋酷爱诗词,善弈,喜欢旅游,广交朋友。中年信奉佛教,研究三乘佛理,崇尚清正贤明。不久出而为官,任荆南幕府推官,先为弘文馆校书郎,再迁为大理评事。刘禹锡《墓志》说董颋“咸视真秩而不累其章,职系于外故也”。董颋只是荆南幕府僚佐,按唐制,幕府僚佐由府主征聘,朝廷委任,校书郎、大理评事是董颋在幕府中任推官加的官衔,不是职事官,只享受待遇,而没有印章。董颋晚年慕道,辞去公职,“治扁舟,浮江沱,泛洞庭,登熊耳,访浮丘以探异,赋枉渚以寄傲”,浪游江湖。这次游览,见诸文字的有贞元十八年(802),董颋游四川成都,撰《关将军祠堂记》。
    董颋辞职后除了出外游览,大部分时间是“幽卧于武陵”。刘禹锡贬朗州,此时董颋似“末路寡徒”,两人相见,“欢甚”,即异常高兴。辞职后四年,董颋把自己写的诗文结集付梓,请刘禹锡作“纪”,说“吾子常号知我,盍表而志之,为生羽翼?”刘禹锡接受,写成《董氏武陵集记》传世,不仅对董颋的诗评价很高,而且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诗论”: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工于诗者能之。《风》《雅》体变而兴同,古今调殊而理冥,达于诗者能之。工生于才,达生于明,二者还相为用,而后诗道备矣。

    “片言可以明百意”,是说诗歌要精炼含蓄,以少胜多“坐驰可以役万景”,是说人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诗的构思产生于某一具体景物的触发,蕴含于某一具体景物的吟咏。“《风》《雅》体变而兴同,古今调殊而理冥”是说诗歌无论何体、和调,都必须以意兴感人而理在其中,不能像文章那样直接说理,这是各类诗同而与文不同的艺术特征。因此,刘禹锡重视诗人的才华(“才”)、识见(“明”),只有把二者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意境高雅、格调新颖的诗作。
    刘禹锡认为诗的审美特质是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词近旨远:

    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千里之谬,不容秋毫。

    诗为“文章之蕴”,是说诗比一般文章更凝练,更含蓄,更微妙,“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义得而言丧”,“境生于象外”,说的是诗的意境。“意”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景物形象。“意”与“境”的完美统一,就是意境。刘玉喜认为,“义”不能离开“言”,“境”不能离开“象”;但“义”与“境”又远远超出“言”与“象”,“言”“象”有尽而“义”、“境”无穷。“义”“境”是实与虚、有与无、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也就在这事的前后,元和四年(809),董颋作《修阳山庙碑》。事情缘由:自元和元年(805)起,武陵先是大水,接着两年又是干旱,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时任刺史宇文宿尽心竭力,带领民众抗御灾害。他在向上级请求赈灾的同时,也沐浴致斋,礼拜阳山神灵,祈求庇佑。果然从此以后,风调雨顺,获得丰收。大家认为“良牧之仁,通于神明”,整修祠室庙宇,并且立碑纪念这件事情。立碑之日,举行祭神仪式,于是又有刘禹锡的《阳山庙观赛神》诗。
占卜图.jpeg
古人占卜图

     经董頲介绍,刘禹锡认识了终生研究易学、并且给人占卜的顾彖。刘禹锡有《与董生言易》,记录了他们交流研读《易经》的体会,译成白话文是:

    《国语》又说:“董因到黄河边上迎接公子重耳,重耳问:‘我能成功吗?’董因回答说:‘我占筮过,所得到的是《泰》卦中八这个不动爻。卦象表明,天地交配亨通,小人失势,大人成功。如今正赶上好时辰,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
    韦昭为《国语》加注说:“泰卦的第三爻至第五爻,即第三爻、第四爻和第五爻,组成震卦,两个阴爻不变,数字都是八。这与‘贞屯悔豫’,即内卦得震下坎上的屯卦,外卦得坤下震上的豫卦,其中两个阴爻的数字也都是八的意义是一样的。”
    刘子说:韦昭此说,因上下两卦相互交错取象成为新卦,称为互体,或者互卦。前者泰卦的第三爻“三九”至第五爻“五六”组成震卦;后者,屯卦的震下和豫卦的震上也是相互取象后组成新卦豫卦。按照董因所说的泰卦乾下坤上,泰卦是“天地配享”,其“六五爻”象辞说,‘帝乙把女儿嫁给贤淑而又富裕的人家,因此获得了深厚的福分,是件在吉在利的事情 。’”泰卦,乾坤俱全,内卦外卦位置稳正,内卦卜筮己身,外卦卜筮事情。要卜筮国事,用外卦占卜。六五爻居于独尊位置,所以总刮了卦辞:“小人失势,达人成功”;爻辞遇到“归妹”,所以说田地交配亨通。即使这样,何必去取“互体”呢?


172558ip0dwgzzp4jwgakt.jpg
荆州古城


    董颋的家眷在荆南府,元和五年的秋天,董颋流露想回家,刘禹锡写了《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诗:
几年油幕佐征东,却泛沧浪狎钓童。
欹枕醉眠成戏蝶,抱琴闲望送归鸿。
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
更说扁舟动乡思,青菰已熟奈秋风。

    董颋回家后,可能在武陵就已经染病,这时病情加重,刘禹锡得知后又寄诗慰问:


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馀。
欹枕昼眠静,折巾秋鬓疏。
武皇思视草,谁许茂陵居。

    元和七年(812)四月,董侹以疾终于故府私第。刘禹锡在为其所撰的《墓志》中称他“道愈富而室愈贫,志甚修介知甚寡”,不仅透露出董侹晚景凄凉,也表明作者对他的道德学问的赞赏。这在铭文中有更充分的表现:


    学待问而文藻身,艺不试兮名孰闻?
    大道甚夷兮非我辰,何生不茂兮非我春?
    修门之达兮连冈膴膴,蔓草如茵兮坟若斧,
    吁嗟董生兮焉终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 17:4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 18:0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纷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 18: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02:49 , Processed in 0.0352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