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37|回复: 11

陆放翁 生辰快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3 18:0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钱绪志 于 2022-11-13 22:04 编辑



陆放翁   生辰快乐


      陆游(1125年11月13日~ 1210年1月26日)

mmexporte6dbc104d920fd5c50116bfffe594e74_1668295744035.jpeg


   11月13日,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的生日。

   虽然他已经897岁了,但他和他笔下的诗句,直到今天仍被我们惦念和吟诵,“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语)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其父陆宰是一位爱国人士,陆游幼时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深受其父爱国主义的思想影响。
同时,他也从当时的老师、爱国知识分子曾几那儿受到了良好的爱国教育。
29岁赴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之孙秦埙之前,受秦桧的嫉恨而不得入仕,直到秦桧死后才入仕。
    后因力主抗金又两度被罢职,自66岁以后一直闲居故乡。最终怀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沉痛憾恨,与世长辞。

    陆游从12岁开始学诗,到84岁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在其现存的9000多首诗中,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仍是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周恩来总理曾说:“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钱钟书也在《宋诗选注》中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位卑未敢忘忧国,困顿尤怜民之苦。他无惧生死,不怕颠沛,只求山河完整,国定民安。

mmexport829a6b70042aae23b1ae20bae1816841_1668295859078.jpeg




灯暗无人说断肠



    陆游不仅有侠骨还有柔情,他与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

    两人的婚姻虽然仅仅维持了两年多的时间,但给陆游留下的却是一生的创痛和无尽的追忆。《钗头凤》《沈园》等都是广为人知的诗词名篇。

余年二十时(二首)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蠹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四十三年前采菊缝枕、曲屏深幌之间弥漫的幽香给人温馨甜蜜的回忆,但在今天看来已恍如隔世,如梦如幻。清香依旧,而人事全非。在昏然的灯下,凭谁诉说断肠?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们不禁感慨,一段情,要经受多少风风雨雨才能终成眷属,而且有情人最终也没有终成眷属。

mmexport472677b44c06ea8c93efbf355bc00ac0_1668295767657.jpeg


    这是封建时代的悲哀,有人会责难陆游没有担当,其实这不是陆游的错,当对父母之“孝”和对夫妻之“义”二者不可兼得时,陆游注定要失去其中之一。

    在唐琬抑郁而终后的的五十年间,陆游一直把这段爱情藏在心底。有一次,陆游不知不觉又走到以前二人走过的地方,睹物思人,写下了《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对劳燕分飞的情侣在沈园再次重逢,不久唐琬便郁郁而终,陆游为此终生抱恨。晚年时,每每伤情于沈园,不能自已。

    人生是有很多面的,人性也并非全然完美。在当时“孝道大过天”的封建礼教下,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放弃爱情的他,也许才是最痛的。


mmexport6146b82a2c10558c44d3065d6ffc3a8d_1668295873266.jpeg


诗书清白赋家风


    陆游出身藏书世家,他自幼聪敏,12岁便能作诗文。
    读书是陆家的传统,陆游自己就有“夜读”的习惯,常常“挑灯夜读书,油涸亦未已”,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不稀奇。
    他一生好学不倦,71岁将书房取名为“老学庵”,意为活到老,学到老。
他自己用功苦读,也立志让孩子成为博学之人。

《五更读书示子》


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


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


    他告诉孩子们,人就应当趁着年少勤奋读书,不能虚度光阴。

    年轻的时候肯下苦功夫,假以时日才能有所得,到年老时再去品,底蕴便越发不同。


《示儿》


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


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当然,读书并不是全部。
    最小的儿子子聿21岁那年,陆游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读书寄语,被后世广泛引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中虽有大千世界,但书本中的知识终究浅薄,读书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字字微言要力行。

    陆游一生给孩子写了100多首诗,时常告诫子女要于国有用,于家尽责,于义无瑕,于德不亏。
    他在四十多岁时写下第一则家训,一直到八十余岁,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完成了26则《放翁家训》。

    他以至诚的慈父之心,以身作则,谆谆教诲。不求孩子们成为达官显贵,但求品德无缺,将家风延续下去。


《示子孙》


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


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


    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个个都知书达礼,深明大义,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出色,但都做到了廉直忠孝。
    几个出仕的儿子都是清官,尤其是长子子虞。他在淮西做官时,清正廉洁,颇有政声,故任满离职,百姓挽留,州郡长官上表朝廷,赞扬其政绩。
    孙子辈则都是爱国之士,其中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宁死不向元兵屈服,选择投海自尽,可谓铮铮铁骨。

    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85岁。
    临终之际,他留下绝笔作为遗嘱: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刻他最在意的,还是尚未收复的故土——这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这一弥留之际的教诲,对于后辈来说实在醍醐灌顶,将被铭记终生。
    什么是好的家风?陆游给了我们答案。
    不在于物质上有多么富裕,而在于世代传承的气质沉淀,对精神丰盈的不懈追求,以及立身处世的底气与品格。
    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透到家族每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亘古男儿一放翁


    朱熹评价:“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杨慎力挺:“陆游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梁启超称赞:“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一千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
    陆游,以其铿锵的风骨、非凡的才情,成为宋代诗人里最不能忽略的存在。
    他的诗,是浩瀚文海里的灯塔,永远折射着耀眼又不刺目的光芒;
    他的心,是朗朗星空里的明月,永远照耀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田。
    柔情绕铁骨,千古一放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18: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以其铿锵的风骨、非凡的才情,成为宋代诗人里最不能忽略的存在。
他的诗,是浩瀚文海里的灯塔,永远折射着耀眼又不刺目的光芒;
他的心,是朗朗星空里的明月,永远照耀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18: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文,点赞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18: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18: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从12岁开始学诗,到84岁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在其现存的9000多首诗中,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仍是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1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恩来总理曾说:
“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19: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文,点赞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2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钱院长优秀作品,为你点赞。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20: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20:2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02:49 , Processed in 0.03745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