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韩国则称“水石”,日本则谓“寿石”,尽管称谓不同,但都是指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由此可见,奇石是一种最为古老的艺术品,亦可以说她是与古老的地球同龄。奇石是天然的艺术,非人工所为。她是于沧海桑田巨变之中,于火山喷发、地壳裂变、山摇地动之际,于千百年风雨浸蚀、日月浸淫之下形成的奇状、奇色、奇质、奇韵之造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奇石所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形成不可克隆的“唯一性”。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她奇在独一,贵在无二,人们便珍惜她,欣赏她,收藏她,把玩她。
中华玩石藏石之风,历史久远。石文化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基因。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皆视玩石为雅趣雅事,以石养身、以石怡性,以石励志、以石会友、以石传情。孔子爱石,以之比德喻高洁;屈原爱石,终至抱石投江汨罗;曹操乐石,“东临碣石有遗篇”;陶潜乐石,视之与菊同为友,东坡喜石,夜游赤壁乐忘返;米芾喜石,遇石而拜如痴癫。非但文人如此,帝王之家更甚之。秦皇阿房宫,不乏奇石装点;汉武上林苑,亦有怪石林立;唐宗宋祖,皆是喜以美石制玺之辈;时至北宋中后期,“花石纲”更是在我国石文化史上登峰造极。元代以降,石文化得到普及与发展,渐从皇家御苑、官宦园林、文人书斋走向民间商贾庭园、耕读之家。其实民间赏石玩石,只是一种回归,昔日卞和献璧,九死一生而无悔,即是民众执着追求奇石之美与真的典范。民众爱石,亦是普通人爱美的一种本性流露。加之民间自古便流行石能镇宅、致祥、避邪、保安之说,更使觅石、赏石、爱石、藏石之风广行天下,历久不衰,传承千古。  
近年来,石门人承古人先贤之德,占天时地利之便,渐渐蔚成玩石藏石之风气。
石门古之玩石者,目前尚无文字可考,或许是因为为数不多、名气不大而未能见诸文字,或许是“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正式算起来,石门人玩石的历史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阵子,改革开放之风激扬起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石门“门”内悄然兴起一群以赏石、藏石为乐的玩石人。石门奇石,有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闺秀,为玩石者慧眼所识,终于走出幽深的闺门;亦如“为悦己者容”的美女,洗尽千年尘垢,以其村姑般的清纯美丽,艳压群芳,让赏石界惊叹,令世人瞩目。
石门玩石人从无到有,队伍不断壮大,从白发长者到黄髫童稚,从商海弄潮者到乡间田舍人,仕农工商,五行八作,竞相下河觅石。天南地北的石友亦纷至沓来,慕名拜谒。一时间,寻石热潮高潮迭起,石痴石迷比比皆是。有的夏不避三伏,冬不避三九,不管晴雨风雪,殷勤造访奇山异水,上下求索奇石美石。有的将居室改为藏石室,枕石而眠,倚石而坐,抚石而憩,大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之势。藏石之家如雨后春笋。
由于石门玩石藏石者众,石展、石馆应运而生,石文化产业初露端倪。先后有数枚奇石在国际国内奇石展上摘金夺银。新世纪以来,石门奇石更是声誉鹊起,为神奇石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