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11-29 10:44 编辑
朗州司马刘禹锡(11)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1) 刘禹锡
蝉鸣(国画)
按 继续研读朗州司马刘禹锡。《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是刘禹锡元和三年(808)春作于朗州的五言古诗。韦道冲,祖籍京兆万年,即今西安。他有光辉的家族,祖父韦述(?—757),开元五年进士,唐大臣,官至工部侍郎,著名史学家,著《高宗实录》《唐职仪》等。道冲为韦述的孙。刘禹锡写诗送他赴制举,是在朗州即今常德,或路经,这从诗中的“远逢杜陵士”可以知道。刘禹锡的赠诗写了自己的贬谪生活,很大部分是歌颂他的先人,特别是韦述,希望道冲能够发扬光大。道冲中举第进士是自然的,但其他经历不清楚。据《旧唐书·李渤传》记载,道冲卷入党争,参加令狐楚任山陵使的景陵修建,发生贪赃被重处,“大理卿许季同,任使于翚、韦道冲、韦正牧,皆以犯赃,或左降,或处死。”(引《旧唐书》)从网上还得知:“2000年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北原出土,石现存长安区文物管理所。此志未见志盖,志石呈正方形,长、宽均为46厘米,志文28行,行27字,楷书,侯弘度撰文。墓志葬于唐长庆二年(823)十二月二十六日。”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刘禹锡在朗州的生活,加深我们对他的了解。
惊禽一辞巢(2),栖息无少安。 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纨(3)。 故侣不可追,凉风日已寒。 远逢杜陵士(4),别尽平生欢。 逐客无印绶(5),楚江多芷兰。 因居暇时游,长铗不复弹(6)。 阅书南轩霁,縆瑟清夜阑(7)。
【注释】 (1)约元和三年(808)春作于朗州。韦道冲,京兆万年人,韦述(?-757)后人,元和十五年(820),以京兆府属官參知修宪宗景陵事,因贪赃罪被处死。2000年西安长安区曲北原出土“唐韦道冲墓志”,墓志葬于长庆二年(823)十二月二十六日。 (2)惊禽:惊弓之鸟,与下“秋扇”均以自喻。《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léi)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谢可至此乎?”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损也。”鲍照《东门行》“伤禽恶弦惊。” (3)霜纨:白色绢。《文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 (4)杜陵:在长安万年县。长安东南韦曲、杜曲,为为杜韦二族居住之地。韦道冲为韦弘机曾孙韦述后人,故称之为“杜陵士”。 (5)逐客:刘禹锡自谓。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6)铗:剑把。弹铗而歌,以抒内心不平。战国齐人冯谖,贫乏不能自存,寄食孟尝君门下。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谖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事见《战国策·齐策四》。 (7)絙瑟:犹言鼓瑟。将瑟的弦绷紧;急促地奏瑟。《东君》:“縆瑟兮交鼓。”王逸注:“縆,急张弦也。” 万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宽(1)。 伊昔玄宗朝(2),冬卿冠鸳鸾(3)。 肃穆升内殿,从容领儒冠。 游夏无措词(4),阳秋垂不刊(5)。 至今群玉府(6),学者空纵观。 世人希德门(7),揭若攀峰峦(8)。 之子尚明训(9),锵如振琅杆(10) 【注释】 (1)腹中宽:心中舒畅。 (2)伊:发语词。 (3)冬卿:尚书省工部长官。鸳鸾:喻朝官班行。据《新唐书·韦述传》:韦述玄宗开元初为栎阳尉,张说领集贤园,荐为集贤直学士,迁起居舍人,改国子司业,累迁工部侍郎。 (4)游夏:孔子弟子子游、子夏。此指与韦述同时的史官。曹植《与杨德祖书》:“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不能措一辞。” (5)阳秋:即《春秋》,避晋简文帝郑后阳春讳改,此泛指史书。垂:流传。不刊:不可刊削,永不磨灭。杨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旧唐书·韦述传》:“述在书府四十年,嗜学著书,手不释卷,国史自令狐德棻至于吴兢,虽累有修撰,竟未成一家之言。至述始定类例,补遗续阙,勒成国史一百一十三卷,事简而记详,雅有良史之才,兰陵萧颖士以为谯周(201-270)、陈寿之流。” (6)群玉府:指皇家藏书之所,如秘书省、集贤院书殿等。《穆天子传》卷三:“天子东证北还,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策府。”郭璞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旧唐书·韦述传》:“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史才博识,以述为最。” (7)希:仰望。德门:有德之家。《南史·谢晦传》:“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可谓德门者矣。”《旧唐书·韦述传》:“述早以儒术进,当代宗仰,而醇厚长者,澹于势利,道之同者,无同贵贱,皆礼接之。家聚书二万卷,皆自校定铅椠,虽御府不逮也。” (8)掲:高耸。 (9)之子:此子,指韦道冲。明训:贤明教诲。《后汉书·王畅传》:“希孔圣之明训。” (10)锵如:金玉撞击声。琅杆( láng gān):似珠玉的美石;.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一旦西上书,斑衣拂征鞍(1)。 荆台宿暮雨(2),汉水浮春澜。 君门起天中,多士如星攒(3)。 烟霞覆双阙(4),卞舞罗千官(5)。 清漏滴铜壶,仙厨下雕槃。 荧煌仰金榜(6),错落濡飞翰(7)。 古来长策士(8),所嗟遭时难(9)。 一鸣从此始(10),相望青云端(11)。
柳湖送别
【注释】 (1)斑衣:五彩衣裳。《艺文类聚》卷二0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婴儿啼或弄乌鸟亲测。”以世次考之,韦道冲当是韦述之孙。盖其亲仍在长安,故诗有“斑衣”之语。《元和姓纂》卷二京兆杜陵韦氏,韦述有子州平、都宾,道冲未知何人所出。 (2)荆台:当指楚章华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玉海》卷一六二引《刮地志》:“章华台在安兴县东八十里。”荆台、汉水,皆自朗州赴长安的所经之地。 (3)多士:众多人才。《是·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攒(zǎn,cuán):积聚;聚集,或.凑集;聚拢。 (4)双阙:指宫殿。汉长安未央宫有苍龙、玄武二阙,唐长安大明宫有栖凤翔鸾二阙。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5)卞舞(biàn wǔ):拍手而舞,极言欢乐。此指朝拜之礼。 (6)荧煌:闪光貌。 (7)错落:交错纷陈。飞翰:走笔若飞,言文思敏捷。 (8)长策士:谓足智多谋之士。《全唐诗》作“才杰士”。 (9)遭时难:袁宏《三国名臣赞序》:“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难,遭时难;遭时匪难,遇君难。” (10)一鸣:《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1)青云:喻仕途德意。《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