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燕儿洞,位于石门县皂市水库大坝附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赫赫有名 其三:融入日常:世代相传的吉祥物
关于虎的文字,先秦时期《周易. 乾》记载: “云从龙,风从虎。”可见在远古时期,虎与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是并驾齐驱的。
从全国各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商代青铜器的虎元素也屡见不鲜。也有文物专家认为,最早虎的形象被赋予了神性,属于或影响了高级贵族使用的器物,且经历了一个从南到北的过程,并不断融合交流。
随着时间的发展,虎的形象也逐渐下沉至民间,以分辨善恶、驱邪镇凶、益寿延年的附加属性,成为了世代相传的吉祥物。
在常德博物馆内馆藏的数十枚铜镜中,记者发现了数面标注有“神兽”纹字样的铜镜。其中,一面直径为16.5厘米的新莽神兽纹铜镜纹饰繁复,四枚带座乳钉将主纹饰分为四区,分别配有朱雀、青龙、玄武、白虎四神兽,形象生动,颇具匠心。此铜镜于2009年常德市南坪夏家岗出土,是一处两汉之际常德特有的家族土墩墓。
“汉代重五行之说、四象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奉为驱除邪恶的神异动物。”该馆文物专家龙朝彬称,目前馆藏的新莽禽兽博局纹铜镜、东汉神兽乳丁铭文铜镜、东汉六乳六神兽铜镜等,都呈现了这一特点。“感兴趣的市民可前来参观,肯定都能找到虎。”
2017年,常德博物馆在南坪发掘3座唐代墓葬,在编号D17M1砖室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男女陶俑和十二生肖俑,可惜由于盗毁严重,生肖俑仅修复三件,虎俑无存。
在常德民间,作为吉祥瑞兽的虎形象日渐出现在更多地方。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常德博物馆在民间征集到两件民国时期虎绣品。其中一幅白底布湘绣,以花丛衬托,以虎戏鹿形象,配有诗文,情趣盎然。另一件为白布底绣虎袜,造型夸张的狮虎形态,笨拙可爱,童趣彰显。
源远流长的虎文化发展至今,早已融入国人生活日常。直到现在,常德民间的剪纸、年画、木雕、绣品上,虎仍是身份超然的“明星”,在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虎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仍然守护着我们的民族,守护着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