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3-5-10 07:44 编辑
龙潭港,过去叫老河汊,系冲柳大垸一隅,位于常德市鼎城区镇德桥镇的中部平原地段,是该镇母亲河迎丰河的一大支流。汊上有个丘冈,原名鸽子山,后人喊惯了加之向往美好遂称袯紫山,也称袯紫仙山,寓意为紫色簑衣,祥光瑞气氤氲并惠施于周家河头的黎民百姓与农耕事业。此地旭日东升之际紫气东来,祥瑞萦绕,致人杰地灵物阜年丰,集鱼米之乡、商贾之地、渔猎之湾、耕读之庄于一体,故当地又称此地为北乡进阳村。这里水陆交通方便,长年有30余条大小商船通三江、达四海。农家、渔家、船家日子顺当,生活充满阳光。 老河汊河水流入迎丰河过踏水桥,达外河马陵航道的三港子,经柳叶湖流向常德城区的建设桥与德山街旁的马家吉(读音:月),与沅水会合,再注入洞庭湖走长江,汇入东海。传说袯紫山老河汊与德山老龙潭相通。老河汊是荆楚大地典型的江南水乡,每年端午节在周家河头举办龙舟大赛,十里八乡欣然赴会,热闹非常,各地划手英姿勃发旗鼓相当,尤以头桡手的倒立等表演堪称一绝抢人眼球。东海龙王之长子站头鳌得知,便相邀德山老龙潭的同伴前来看热闹并即兴表演堆罗汉等拿手好戏,还融入其中参赛并拔得头筹,深得当地好客先民的欢迎与敬重。久而久之,相互间的友好密切关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发展。 由于洞庭湖西的逐年淤积,袯紫山老河汊周围虽被开垦,然水流有时欠畅,常遭大水袭击。传说有一年发大水,老河汊被淹。水向低处涨,人往高处求。先民们只得奔向袯紫山逃生。然而大雨落个不停、洪水继续暴涨,袯紫山接近淹没。龙王闻讯,立即派九子龙之首、天生乐于负重的站头鳌,经东海过云梦,赶赴老河汊。生性乐善好施的鳌龙,听说老河汊父老乡亲有难,立马赶赴德山,会同老龙潭众蛟前来救人,将袯紫山扛在自己背上,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使乡亲们度过了这次的大劫大难。 经历了这次因灾得福的老河汊先民,为了感恩和纪念站头鳌一一赑屃并祈求神龙永久性的护佑,鉴于赛龙舟划手之“桡”与站头鳌之“鳌”谐音,“鳌”是龙的化身、力的象征、首的寓意,便将“老河汊”改名为“龙潭港”,遂经常邀请以赑屃为首的龙子龙孙前来龙潭港作客观光、聚会休闲、指导农耕,尤以每年五月端午龙舟赛会为盛。龙潭港及周边村庄也因此越来越发旺。 龙潭港先民感恩赑屃并将老河汊更名为龙潭港,其祈愿、寓意和象征是什么呢? 赑屃,即鳌,它是祥瑞、和谐、长寿、吉祥、高贵的象征。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海龙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鳌、龟趺、填下、龙龟。它形似龟,好负重,传说是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是东海中的特等劳模,常年驮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各路神仙提供修炼与悠闲场所。在陆地,象征民间三个方面的寄托:(一)因为它常年累月地如老黄牛一般甘愿负重,便把它作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驮碑”。(二)因为它是海龙王九子之“站头”,用“独占鳌头”比喻那些在各个领域取得第一、金榜题名的人,也表示祝愿人们开拓进取节节高升,勇夺第一;人们所说的“鳌头”,就是指宫殿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之头,只有考上状元的人才可以踏上去。(三)因为它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等方面的涵义,象征“长寿吉祥”,寄托先民的福祉祈愿,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故尔人们在宫殿、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民间传说:触摸鳌龙能给人带来福气。 这些美好的民间传说和寓意象征,使老河汊、袯紫山蒙上传奇色彩,龙潭港也就成了有龙脉、有地脉、有人脉、有文脉,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人们向往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