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96|回复: 15

童年就读雨花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2 15: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23-2-2 10:12 编辑

               
                                     童  年 就 读 雨 花 庵

    汉寿县城东门外两公里,有个苏家铺。苏家铺东北面是一片肥沃的稻田。这稻田中间曾经有所学校,是由雨花庵改建的。1947年,我在雨花庵读了一年五年级。所以,每当路过苏家铺时,脑海里总会出现雨花庵朦胧的身影。

           算 术 猛 醒

    我1936年9月出生,1942年发蒙,在附近周公祠保校读了4年。1946年初小毕业了,怎么办呢?无处求学,只得捕鱼虾,掏鸟蛋,看些杂书。不久,保校来了位童先生,既会教洋书,也会教汉书。父亲要我去读汉书,学四书五经。

    我揣本《论语》,走到童先生面前,行了个鞠躬礼,把书放在他的桌子上。童先生拿起一支红水毛笔,翻开第一页,一边念,一边在书上圈点,同时要我跟着读,一连点了一页多。说要背下来,明天再点。我脑子蒙蒙,眼睛花花,一句也背不来,急得直哭。那书上的小红圈就像一滴滴的血,看到就可怕。父亲怜惜地说:“你不是吃菜的虫,读不进就算了。”

    那时,听说汉寿县最聪明的人是易家钺(易君左),书读得好,文章写得好。他父亲易顺鼎比他还要聪明,5岁就能写出好文章,被皇帝(慈禧太后)称为神童。我10岁了,怎么还这样蠢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年。直到1972年在湖南省委党校学习时,才知道物质第一性、物质具有多样性的原理。人脑是一种物质,自然有优劣的差异性。虽然后天可以改变它,让劣变优。但是,终究受物质本性的限制。所以父亲说我不宜读书,是有道理的。

    正当走投无路时,堂叔裕先传来一个好消息,说雨花庵办了所中心国民学校,设有高小,校长是周裕蕴。周裕蕴湖南一师毕业,有人举荐他当保长,他不干,就谋了个校长职位。去年,周家湾在周公祠保校读了八册的,就有好几个去那里读了。
雨花庵,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比城南的南禅寺还早30多年。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又重修过两次。民国时期,香火衰退,成了空庵,便办保校。抗日战争胜利,才增设高小。
那时是春季始业。1947年春节后的一天,父亲送我到雨花庵报名。

    只见古庵原来是一栋黑瓦大木房,坐东朝西,与县城相望。房前有操场,可容 300人聚会。操场边沿有些稀疏杂树,其中有一棵大樟树,长得很高,隔老远都能看到它。房后也有一块小坪,小坪过去是荷塘。初春,荷塘里残留的枯叶,还吃力地吊在干瘦的荷梗上,瑟瑟发抖。水塘南边有座小山似的土堆,三株透顶的老树迎风挺立。老树下杂草丛生,一旁还有三座小塔,与少林寺的那些小塔相似。当时以为是庵景,后来才知道是僧墓。

    没有大院,也没看到校牌。父亲领我走进庵门,穿过中堂大教室,再往左厢房走,找到了梁老师。他是训导主任,登记了我的名字,注册五年一级,发了九册的《国语》、《算术》和《自然常识》。梁老师和父亲商量说:“世盈还不满11岁,可以寄宿,吃住在学校。住,带床被子,和同学合伙睡;吃,有工友做饭,只交点大米和少许菜钱。”父亲觉得便宜,一口答应,约定3月1 日来上学。

    3月2日上课,国语、自然常识都听得懂。而年轻的马老师讲的算术,让我一片茫然。只见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了许多洋码字:1、2、3、4、5……而且上下左右不停地挪动着。我不懂是什么意思,只得正襟危坐,呆若木偶。第二天上交作业时,12位同学,有4人做好了,其他同学也做了些,我和马崇彬同学没有动笔。

    在周公祠读初小时,那位老师又教国语,又教算术,上、下午除了带我们读书,就要我们用墨笔在毛边纸上写大、小字。他就在比较工整的字上打红圈。同学们或许弄通了算术,而我却一窍不通,脑子里一片空白。而今在马老师面前交白卷,羞得满脸通红。

    第二天上算术课,我依然痴望黑板,一动也不动地看马老师写洋码字。如果看到了马老师的眼睛,就立即低头。
    马老师见我困窘难过,课后走到我桌旁,问道:“你会背‘小九九’吗?”
心想,六岁时爷爷就教过,便小心回答说:“会背。”于是便要我背一下。
    还没有背完,他就要我停下来。只见他抽出钢笔,在草稿纸上写着:“3、7、21”并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不晓得。”我摇头回答说。

    马老师笑着说:“就是你刚才背的,3个7就等于21呀。”说着,他就在纸页上,把3、7、21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用图画演示了一番。不知为什么,我突然猛醒,好像拨开云雾见了青天。人的思维像流水,必须扒掉水中的岩石,才能畅通无阻。那时有周测验、月考试。只有一个月,我的算术成绩,就突飞猛进。从此,我爱上了算术,进入初中的数学成绩也名列前茅。至今我还留恋马老师,他用灵巧的钥匙,打开了愚蠢的锁,排除了我思维的阻碍。
      
              参 加 县 会

    五、六年级的课程,除国语、算术和自然常识外,还有作文、图画、劳作、大字、小字、体育和音乐。上午8点到9点晨自习。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15分钟。手脚利索的同学,还可以抢时间,在乒乓桌前拍几下。晨自习开始有个朝会,朝会第一项是升旗梁训导在操场上挖了个土坑,竖根竹篙,打算把一面青天白日旗升上去。可是竹篙顶端没有安装小滑轮和绳索,挂不上去,只得作罢。

    其次是朗读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遗嘱用一张大白纸写好,贴在板壁上。遗嘱上方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师生们站到像前,先行三鞠躬礼,接着由一位老师领读:“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不知为什么, 这个仪式没多久就停止了。
    有一天,学校接上级通知,要五、六年级学生上县城参加大会,要求穿中山装。我不知道中山装是什么,就把这事儿抛到了脑后。

    出发那天,走读的同学来得早,穿着一身青布衣服,上衣胸前有四只口袋,缀着乌亮亮的圆纽扣。裤子两旁有一条粗缝,立正时,两手中指,正好靠在缝上,加上头上的学生帽,特别精神。一不会儿,寄宿生也同样穿戴整齐。这时,我才明白这就是所谓中山装。

    我的衣服向来都是母亲手工缝纫的。如果衣服太破了,父亲进城买几尺青布或蓝布,花得两三个晚上,母亲就把衣服缝好了,钉的布纽扣。裤子很简单,一腰两裤腿。在腰间将裤腰一折叠,用布带一拴就行。

    我正欣赏新颖的中山装,李益善催促说:“周世盈,快要出发了,你还不换衣?”
我羞涩地说:“我没有中山装。”
    “昨天有同学到处借,你没去?”
    我委屈地回答说“没地方借。”

    李益善说:“我有一套旧的,要得不?”
    “要得”,我欣喜地回答说。心想,只要能参加进城,还管什么新旧呢。

    李益善立即打开小木箱,拿出了一套中山装。颜色虽然浅一点,但是口袋、扣子、裤缝俱全。他的身体长得快,旧的小了,今年才做了套新的。而我穿上旧的,正合身,只是裤管长了点。帽子是早买的学生帽,因为母亲不会做。

    不一会儿,40多位同学由高到低排列,有个比我矮一点儿的“新中山装”同学,被老师提拔上了前,让我走在了最后面。显然,是那褪色的中山装拖了后腿。

    出发了,周校长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接着是举旗的同学,队伍紧跟其后,一溜儿中山装像一条青龙,蜿蜒地向县城游去。

    听说帜旗是连夜赶制的。昨天,周校长特意进城买了五尺蓝布,做成直立旗帜,老师们连夜贴上白纸剪的字。我不知是什么字,很好奇。无风时,旗帜像一把收拢的雨伞,将字遮掩了,看不清。来风时,旗帜左右飘动,也看不清。一路走,一路看,直到进城时才看清,原来是“护城乡中心国民学校”。

    不一会儿,我们跟着校旗,走到了衙门坪。衙门坪就是现在的县人民政府门前的休闲广场。衙门坪南端有座戏台,听说唱过大戏。周校长带领我们进场时,只见一人,要我们把队伍排成两行,指引着站在早已画好的石灰线内。场上已经来了许多人,站在我们的前面,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头。

    队伍刚站好,那人又来了,要大家别闹,说是大会开始了。会场上果然安静了许多,但是我们站得远,没有听到讲话的声音,也没有看到台上的场景。大约待了一节课的时间,忽见人头攒动。周校长说是散会了,赶忙带领大家退出会场。我暗自庆幸,站在最后,退在最早。

    在返回路上,大家好像放下了什包袱,健步如飞,很快回到了学校。不过,我很后悔,借了套衣服进城,除了看见很多的人,其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以前父亲带我进城,还能看到好多炸油粑粑的,还有耍猴把戏的。

            夜演唐僧取经

    雨花庵学校寄宿生少。寄宿生除我以外,还有六年级周献毕。他15岁了,家住周家湾,个子比我高,好像慬得男女的事。有一次,他挤眉弄眼,得意地小声对我说:“我刚才挨擦了一女同学的屁股。”

    还有六年级周献明,12岁,圆圆的脸蛋,斯斯文文,也住周家湾。他比周献毕小3岁,所以当地人都说周献明聪明。其实,他两人同辈,祖上有个清末秀才,人称“鼎老爷”。如果说出身,同是书香门第,智力差别应该不大。

    还有六年级李益善,14岁,家住三眼塘,比我住的地方距雨花庵还要远3公里。人长得很标致,可谓翩翩少年。1969年,他在县民政局工作,我在县委会工作。一天,同学见面,他笑着说:“你还记得吗?在雨花庵读书时,你害得我打了两板屁股。”我也笑着说:“记得。”
    五年级还有马崇彬,11岁。

    开餐时,寄宿生5人,校长、老师8人,师生13人,一团桌。炊事员雷司务,30来岁,要让师生们坐好了,才落座。他很能干,除了弄饭,还养了一头大白猪,作了几垄蔬菜。
    寄宿生,一日三餐,白天上课,晚上自习。学校在乡下,没有玩处,也没有什么课外书看。学习很轻松,晚上自习,往往无作业可做,只好练习写字。

    记得五月端阳节前的一个晚上,五年级走读生曾友元,说家里没有煤油了,要搭灯自习。

    那天,学校附近一同学家长请全体老师吃晚饭。一放学,老师们就出去了。雷司务给我们开过餐,把了猪食,也回了家。好大一栋房子,空荡荡的。晚上自习都集中在六年级教室里,点上自带的小煤油灯。曾友元搭我的灯写字。老师外出,学生胆大。不到两分钟,就讲起讲了小白话。

    突然,周献毕出主意说:“这样叽叽喳喳冇得味,不如要周世盈讲故事。”大家都说好。前些日子休息时,我给他们过讲一些过骗子得手、小偷逃脱和唐僧取经的故事。

    我说:“一个人讲,不好玩。要讲,大家一起讲。”
众人问道:“那怎样讲?”
    我双说:“一边讲,一边做,们把唐僧取经的故事‘做’一遍。”那时农村经常有汉戏班、花鼓班演出,都知道“做”,就是做戏。

    于是,周献明扮唐僧,穿件长衫当法袍;李益善扮沙和尚,挑两只书包作经担;曾友元扮猪八戒,背把竹扫帚作为九齿耙;我扮孙悟空,拿根小竹棍当金箍棒。周献毕扮妖怪,给他脸上画了几道墨钩儿,头上盖上一条毛巾,蹲在一桌子旁。马崇彬成了唯一的观众。

    接着,要扮唐僧的周献明领头转圈,我们紧跟其后,表示走在了取经路上。走呀走,走到桌旁,说是上了山。此时,要“唐僧”喊道:“腹中饥饿,怎么办呢?”
我以孙悟空的口气说:“让徒儿找些饭来。”说着离开了队伍。
    此时头盖花毛巾的周献毕慢慢地站了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唐僧”说:“请师父到我家吃饭去。”一边说,一边扯。

    我大声喝道:“胆大妖怪,休想害我师父!”说着,将小竹棍在空中一舞,把周献毕头上的毛巾挑了下来,露出墨钩脸。众人哈哈大笑,以为故事讲完了。

    我说:“下面还有呢。”,说着,要“妖怪”周献毕爬上桌子,双手举起,假装被吊在大树上。接着,“悟空”、“八戒”和“沙和尚”一同对“妖怪”做抽打的动作。“妖怪”大喊:“饶命呀!”

    乐极生悲。正在玩得兴高采烈时,马崇彬打开了庵门。突然见到老师们宴回,一个个连忙丢掉手中的“法器”,站着一动也不动。
晚自习玩耍,犯了校规。周校长把这事交给老师们处理,便独自回房。梁训导一眼瞧见周献毕脸上的墨钩儿,问道:“周献毕,你脸上画些墨做什么?”
    周献毕嗫嚅地说:“周世盈要我扮妖怪。”在场的老师听了,都背转身偷笑。我害怕极了,心想必有重罚。

    梁训导和在场的老师商量决定,每人打两板屁股。接着一老师寻来一条四腿高板凳,首先命周献毕俯卧凳上,梁训导手持竹片,在屁股上轻轻打了两下。随之,从大到小,依次而打。扮唐僧的周献明只打得手板,因为有老师说他平时最守规矩。曾友元觉得冤,早不来,迟不来,今晚恰恰遇到打屁股。马崇彬没有扮演角色,也没有挨打。事后,他悄悄告诉我说:“老师们来了好一会,在门缝里看,直到最后才敲门。”我突然明白了,因为老师们也曾偷看,所以就没有重罚。

    在雨花庵短短的一年,是淡雅的一年,也是我求学路上大转折的一年。第二年,我考入辰阳镇中心国民学校,插班读六年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08: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毛会长加章,早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11:3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生动有趣!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13:2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8: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愉快 发表于 2022-12-13 11:37
形象生动有趣!学习点赞!

谢谢雅评,写写生活,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8: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夕照明 发表于 2022-12-13 13:24
拜读佳作,为您点赞!

谢谢鼓励,主要是介绍解放前夕的国民小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19: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11: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敬请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0 09: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老的求学之路可谓坎坷!如今回忆起来,倒也有趣。拜读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0 10:2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1:23 , Processed in 0.0440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