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63|回复: 12

我的一九七四(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4 09: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一九七四(2)

                      苏国才
           
       二、去!联富大队副业厂做出纳

     226日,政治队长苏常俭告诉我,经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从31日开始,我去大队副业厂工作,主要是做收钱开票的出纳,你要格外小心,不要把钱和帐弄错了。我连声道谢,感谢队长的关心!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期望!
    当时,大队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马先职,副书记、副主任王登全,民兵营长苏哲学,会计马先桓,治保主任王龙章,妇女主任苏哲英,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主席胡以林,七人组成联富大队革命委员会。
    那时候,农村没有通电,全大队最现代化的装备就是两台柴油机,一台一缸的“115”型卧式,一台两缸的“2105”型立式柴油机。副业厂四间砖瓦平房,和大队赤脚医生医疗室(徐宗明、苏国元、张柏芝)、代销店(王焕光、苏国义)、铁匠铺(杨作瑞、苏焕宁)、轧花厂(杨时忠、马先宝)连在一起,大约相隔60米远的地方就是联富大队小学。小学不大,但是完全小学,完全照顾到了乡村孩子就地就近上学,一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20—30人不等。依稀记得,好像有7—8个老师。校长苏大富(初中文化、小学时曾教过我),老师苏哲元(初中文化)、周宇明、苏桂香、胡元香老师(后三位都是高我一年级的大堰垱中学高中校友),其他人忘记了,都是民办老师。上述这些人中只有几个人年纪稍大一些,大部分都是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一个大队有这样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虽然大家都很穷,但也常常充满了欢歌笑语。
    副业厂担负着全大队(当时全大队11个生产队,1200多人)的打米(稻谷除壳)、磨面(磨成面粉,也加工面条)、碎糠(瘪壳稻谷加工成猪饲料)、轧花(棉花除籽)工作。大队副业厂主任苏常千,共产党员,没有文化,不懂业务,也不太勤奋敬业,喜欢私自织网打鱼;会计王忠敏,是老师也是长辈(后来做了同族苏家姑爷),初中文化,曾做过我的小学老师,人很机灵,对我也很关心,给过我很多帮助和教导。柴油机、打米机、磨面机、面条机、碎糠机、轧花机等机器的维修主要是靠苏常青师傅,他曾经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几年坦克兵,后来随大部队起义加入解放军,五十年代中退伍还乡,后来在国营澧县乔家河轧花厂工作过一段时间,也是负责动力技术,有一定的动力技术基础知识。还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张运开,在厂里主要是站机器台操作,有瓦工技术,没有文化,但很勤奋。还有一个轧花期间在副业场工作过一段时间的杨时忠老人,他年轻时曾经是国民党军队西北军胡宗南所部的一个上尉连长,上过短期军校训练班,有一定的文化、见识和技术知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被造反派、红卫兵小将们捆、绑、吊、打、批、斗过很多次。我曾经当面问过他,那段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他说自己一直不服,他当时是看到国民党腐败不堪,节节败退,没有前途,主动逃离国民党军队的;相信共产党,愿意跟随共产党为国家和人民竭尽绵薄,所以,自己应该按起义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对象他这样历史问题比较复杂的人是一定要清查清楚、辨识明白的。据说,红卫兵小将们去他家抄家时,在他的一本书里发现了一张他当国民党军连长时,穿上尉军装的照片(现在看来,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做为自己人生路上一段历史的纪念,未尝不可,何罪之有啊?),红卫兵小将们如获至宝,说他这是梦想复辟变天,重新效忠国民党的证据。是耶?非耶?只有他自己明白。老人当时60岁左右,个子较高,但很挺拔,面容清瘦,讲话慢条似理,但抑扬顿挫,振振有词,很健谈。挨过了捆、绑、吊、打、批、斗这些劫难,居然能活下来,真的是很不容易了!
    我是刚走上社会的愣头青,一切按教科书里的规矩办事。那时候大家都很穷,每逢人们来办事,都想少出一点加工费,现在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当时不懂得通融、变通、转弯。所以,有时候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很不愉快!在我的心中,规矩就是铁律,触碰铁律就是错误,于我所不耻!也绝不可为!
    那时稻谷加工成大米,每百斤稻谷0.5元;麦子换面粉,每斤麦子换7两面粉,加工费0.12元;麦子换面条,每斤麦子换7两面条,加工费0.2元;碎糠每百斤瘪谷壳加工费2.5元;轧花每百斤籽花加工费1.2元。
    副业厂的日子、工作也很苦。但在社员们的心目中是一项脱离农业生产第一线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其实,其辛苦程度绝不亚于每天出集体工。主要是晚上加班多,常常打米、碎糠、轧花到深夜,甚至到凌晨,除了月亮天的星光、月光,其他夜晚都是万籁俱寂,黢黑如黛。深夜回家的路上,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叫,更添几分惊悚。真可谓:“夜静旷野幽,犬吠更惊心”。每当深夜回家,我一边唱着时代红歌,一边连走带跑,自己给自己壮胆。特别是有一段时间,回家路上有一户人家,三天病死婆媳两个人,还有一户人家的独生儿子,20多岁病死在家里,其父母常常深更半夜悲痛哭嚎,尤其感到毛骨悚然!农村人都说那里煞气很重,弄得人心惶惶。每当深夜回家,师傅们叫我手里拿一个机件上的废旧铁器边走边挥舞着(第二天一定会拿回厂里),据说铁避邪气,鬼怕铁。我也深信世界上没有什么鬼。但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以求得心灵上的自我安慰。
    柴油动力机需要柴油才能发挥作用。那时候整个国家的石油能源都非常紧张,每台柴油机,国家有一点点计划柴油指标,但远远保证不了两台柴油机的正常运转。大队领导、其他有关系、有门道的人都托人想办法找柴油指标。谁找到柴油指标,还给一点误工工分补助。每次找到柴油指标,大家都象过节一样开心。一桶柴油,大约370---380斤,10号柴油,每斤0.13元,0号柴油,每斤0.08元(天气稍冷就凝固成糊状,加热烤融了才能使用)。每次四个人抬一桶柴油,从大堰垱镇上供销社,走乡间小路5公里多,回到大队部,那个累啊!肩膀疼啊!真的是苦不堪言!累,并快乐着!因为柴油一到,机器马上又可以欢快地轰鸣起来了。
    在副业厂期间,没有节假日,甚至可以说没日没夜。一个17岁的小青年傻乎乎的象陀螺一样旋转不停。连早晨和白天整天,我只有10.2工分(成年人每天12工分的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09: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10: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17岁的你,才高中毕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10: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年就经过了社会磨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4 20: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苏局、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5 11: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12-14 10:15
1974年17岁的你,才高中毕业吧?

您没有看我的前文吧?我什么时候高中毕业,文中有交代呢!
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5 21:2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6 0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也在当时的大队副业队干过(任民办教师,直属副业队,大队记生产队的调工,参加生产队分配,抵生产队的土方任务),当时我记10分工,你还记了10.2分工。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2-12-16 09:42
呵呵,我也在当时的大队副业队干过(任民办教师,直属副业队,大队记生产队的调工,参加生产队分配,抵生产 ...

我们所处相同的时代,相同的命运,就有着相同的生命轨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0 11:2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农民出身儿子的真实写照,咱也是相样的人生旅途,感同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6:45 , Processed in 0.0350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