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12-16 15:30 编辑
朗州司马刘禹锡(20)
秋江图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1) 刘禹锡
按 刘禹锡的诗文有对自己在武陵住房的描写:“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诗题“步出东亭”的东亭,应该就在他住房附近,也许就是招屈亭,或许是“下班”了,到江边走走。“寓望”,古代边境上所設置的以备瞭望、迎送的楼馆。五律诗。深秋,地点在江边。前两句通过鹰隼写秋天的肃杀,下霜,是霜改变了山林树木的颜色,给人透凉感觉。第三、四句,孤帆从远处飘来,带着阳光,气氛有缓和,江水有朝阳的照耀,泛着光芒,但因天气的缘故,只是寒光;转过沙滩,奔涌而去。第三联,因为常德是五溪蛮的要塞,边关兵营旗幡隐约可见,渡口到了晚上仍然有急促的摇橹声音。末联,月亮升上来,彩霞散去,江上打鱼人渔歌连接起伏。写秋江景色,基调平静祥和,但正如平静的江水也有暗流,写秋之肃杀,霜后寒冷,寓有作者异乡之感。
【原诗】 鹰至感风候(2),霜馀变林麓(3)。
孤帆带日来(4),寒江转沙曲(5)。
戍遥旗影动(6),津晚橹声促(7)。
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 【注释】 (1)诗元和中在朗州作。寓望:古代邊境上所設置的以备瞭望、迎送的楼馆。亦指其主管官员。《国语·周语中》:“国有效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 韦昭注:“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也。” 董增龄 正义:“寓望,谓寄寓之楼,可以观望。亦曰候馆,馆有积,遺人掌之,其官中士、下士,而宾客羇旅,则委人以甸稍之畜供之。” (2)风候:时节;时令。感风候,谓秋天到了。汉无名氏撰谶纬类典籍《春秋感精符》:“霜,杀伐之表,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3)林麓:犹山林。《周礼·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 (4)孤帆:一张船帆。也指孤单的船只。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绰书》:“夕鸟归林,悬孤帆而未息。”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日来:天天来到。《汉书·董仲舒传》:“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 (5)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南朝梁何逊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旅人多忧思,寒江復寂寥。” (6)戍(shù):屯兵之处。《旧唐书·职官志三》:“东晋、后魏一屯兵守境处为戍,隋因之。”(7)津:渡口。橹:划船的工具。促:急迫。
【试译】 鹰隼飞来感应秋天的肃杀, 霜后天气改色丛林和山麓。 江面孤帆,带着日光,缓缓而来, 江泛寒光,折过沙滩,奔涌而去。 边关旗幡隐约飘动, 晚上津渡橹声急促。 月亮升起彩云尽收, 渔歌唱答遥遥相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