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72|回复: 16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9 16: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3-8 16:40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五)


2d0b6a6c0b3f92b9_edit_211946949045865.jpg
第一章

文化源流


       玩就玩,搭洋船,
       洋船在哪里?
       洋船在津市……
       这是澧水流域无数童谣中的一首,唱它的人,当年只知道河的下游,有一个叫津市的地方,那里有高楼,有洋船,有吃不完的“接货儿”,有想象不尽的繁华。那是个梦幻才能抵达的地方。
       但津市毕竟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走近她,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光环下的本来面目。
       它是美丽的。它的美丽得益于大自然的垂青,地处澧水尾闾的她,背倚武陵,怀抱洞庭,唇辅湘楚,孔通川黔,集合了山川大地的钟灵毓秀,境内名山大湖声名远扬;市景玲珑锦绣,繁华多姿。
       它是富饶的。它的富饶既来自于物产的丰富,也得之于社会财富的创造明清以前,商镇初成,货通宇内,海纳百川;民国时期,虽偏安一隅,也称畸形繁荣;建国之后,工业发展,实为九澧翘楚。
       它是蕴藉的。它的蕴藉来自于厚重的文化积淀。战国时期,屈、宋行吟于此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东汉末期,澹津古亭即见封爵;晋唐之际,新城数为郡治药山关山,俱为佛道宗脉;孟姜传说,囊萤照读,流芳百代。
       数千年匆匆过去,如今的它冲淡平和,愈加厚重。今天,津市终究实至名归我们把它唤作“湘北明珠”。这座水边的城市,是从澧水出发的人之共同家园。
第一节 澧水

       从空中俯瞰,大地犹如裸露的肌体,赭红的土塬、黛黑的山林、蓝色的湖淖、斑斓的田野,构成一块块健壮的肌腱,而贯穿其中的血管,便是一条条或奔腾或安静的河流,人类的文明便顺着河流的方向,延续、发展,像树的根系、如叶的脉络,清晰可辨。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如此,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如此,长江黄河,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可以这么说,凡是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是一条河流的部落。
       如果以水系脉络来看湘鄂边区,它像是一片横向伸展的枫叶,而津市,正处于叶柄的位置。临近这片叶子来倾听,会听到风雨声中千百条溪河在奔腾、在寻找,它们一路冲折、一路咆哮,最终汇聚成为一条大江,突围山岳的封锁,在津市这个地方稍作停留,再无回顾地投进洞庭湖的怀抱,归入大海。这就是澧水。
一、澧水发源

        澧水最初称醴,据说因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醴色”而得名;又因屈原《九歌·湘夫人》诗中“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名兰江。无论称澧或兰,都说明澧水的水质清洌,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嘉靖澧州志》载:“秀丽如带,濫漩清驶,复渊然沉瀞,潴而为潭。每遇天宇澄霁,微风嘘之,纹行波面,基縠若鳞;云影藻痕,上下掩映,碧光一色……真方隅奇览也。”
        澧水发源于湘西武陵山腹地,全长407公里,流域跨越湘鄂两省边境,地理位置在北纬29°30'~30°12'、东经109°30'~112°之间。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496 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内 15736平方公里,是湘北、鄂南最大的一条河流。
       成书于先秦的地理名著《禹贡》记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同时期的《山海经》也有“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之句:《汉书·地理志》记载:“历山,澧水所出,东至下隽入沅。”以上诸说,惜字如金,成说不一。尽管后人对其有辨讹,认为荒诞不经,但至少说明澧水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中华文明之初就是荆楚大地的主要河流,是洞庭湖的九大源流之一。
       古人考证澧水在武陵山腹地有三条源头:其一为东流,发源于桑植县与鹤峰县交界的七眼泉,其为主流;其二为北流,发源于桑植县与龙山县交界的栗山坡;其三为西流,发源于永顺县十万坪。三源在“龙江口”汇合,并称澧水。三源合一后的澧水,犹如下山之虎,自西至东奔腾而下,途经桑植、永定、永顺、慈利、鹤峰、石门、临澧、澧县、津市、安乡,一路裹挟赤溪、仙人溪、贺虎溪、渫水、温水、涔水、澹水等上百条溪河,聚成大江,最后在安乡县与一箭河汇流,再分为两股,一股入天心湖、出南咀,与沅水合流后入洞庭湖;一股入华容县赤沙湖后汇入洞庭湖。
       今人考证澧水的说法不同,也分北、中、南三源。北源有二支,一支出桑植县五道水镇杉木界,一支出桑植县西北八大公山天堂窝,二者在五道水会合。中源出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源头在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又名绿水河,是为主源。南源又名上洞河,出永顺县龙家寨东北。南中两源先在两河口相会,后与北源在桑植县打谷泉与桥子湾的小茅岩河汇合后东流。三源会合后,往东南经桑植、永顺,再从永顺与张家界边境转向东北,经张家界、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等县市,由小渡口注入西洞庭之七里湖。
       古今考证存在一定差异,原因可能是年代久远、地名变化所致,但方位和地点大致相同。
二、澧水水系

       1、九澧简述
        澧水一路走来,汇聚了无数条溪河,湘西北人称之为九澧。九澧既是对其主要支流的实称,也是对其支流繁多的代指。《直隶澧州志》载:“茹、温、溇、渫、黄、涔、澹、道并澧为九。余水皆输注于九水,而九水又唯澧受诸水之流,以输注于洞庭。”
       茹水 《水经注》:“澧水自充县东迳临澧(古临澧在慈利以西)、零阳二县故界,又东茹水注之”。茹水出龙茹山,即楚国阳陵君庄辛所谓“饮茹溪之流”的地点,其流域大体在今桑植、慈利、石门、澧县境内。《直隶澧州志》载:“(太清山)周回百里,茹溪环之,影落数十里外”,较为形象地描画了茹水绕青山的景象。
        温水 《水经·澧水注》记载“温水发北山石穴中,长十丈,冬夏沸涌,常若汤焉,南流入于澧”。武陵山区属喀斯特地貌,地热温泉遍布,今慈利有江垭、万福等诸多温泉,北山温泉,大概是指这些地方。
       溇水  慈利人称后河,发源于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下坪乡云梦村,入桑植县,于慈利县城汇入澧水。河长约 250 公里,流域面积约 5048 平方公里。是澧水最大的支流。
       渫水 源出湖北巴东,出皂市,称为南溪。经石门县西40里入澧水,称为添平河。渫水过石门县城始通舟楫,为石门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黄水 《水经注》载:“黄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采黄客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佳黄,故溪水取名焉”。黄水因雄黄污染呈黄色而得名:分南北两条溪流,北流合入渫水,东流直接注入澧水,称之渫口,在今石门县境内。
       涔水 水源分南北两支,南支出石门燕子山,北支出澧县东门太极山东麓白岩壁,两源在王家厂合流,经大堰垱、池家河、梦溪寺,至周公渡南折至津市,由白洋堤至伍公嘴与澹水合流,出六冢口(今小渡口)入澧水。涔水是津市境内第二大河流,有大小支流 26 条,昔日是津市通澧阳平原的主要水道。
       澹水 水源分南北两支,南支为石门瓜子峪艾家山,北支为石门燕子山圈门铺,两支于临澧官亭合流,经澧县城入澧水后河,由十回港、蔡口滩入津市,过谭家湾,在伍公嘴与涔水合流,出六冢口入澧水。澹水是津市的后河,旧时通航,可直达澧县县城。
       道水 水源分南北两支,南支出慈利五雷山,北支出慈利桃子溪,系多条溪涧组合。两支于石门广福桥汇流,经临澧、澧县,至津市关山之下的张家滩河口入澧水,全长 101 公里。
        2、荆江四口
        荆江,是长江荆州段的俗称。荆江四口,实指澧水过津市后,逶迤东流过程中交汇的四条荆江泄河,分别为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津市人俗称北水。四口由荆江南岸溃堤形成,除调弦河外,其他三条河流均能直接与澧水相通。《直隶澧州志》载:“岷江自虎渡分流者,皆汇澧入洞庭,故湖波擅全澧利害。冬间水涸,览群湖如星罗地上;夏秋泛涨,则万顷茫然,合洞庭为一巨浸。”长江,是影响洞庭湖区地理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澧水水文变化、沿河城市安危的重要因素。津市的拱托而出、洞庭湖区围垸造田的兴起,都与荆江四口关系密切。澧水东去,其洪道与松滋河交汇于汇口;又汇虎渡河于小河口;再汇藕池河于南咀。三水成为津市北通长江,直达荆州、沙市、宜昌等地水路要道。
三、重要物产

       河流是富有生命力的。澧水流域地处神奇的北纬30°地区,属于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鲜明,既得益于造山运动的孕育,又适合动、植物的繁衍生殖,可以称之为大自然的宝库。
       1、植物类
       水稻 水稻是澧水流域最主要的农产品,《周礼·夏官·职方氏》:“荆州,其谷,宜稻。”城头山、彭头山遗址中就曾发掘出人类最古老的稻种,证明澧水流域是人类稻作文明的发源地。
       棉花 宋末元初,棉花种植技术从中亚传入中国,随即在南方广泛种植,澧水流域是湖南最主要的产棉区。至民国时期,通过津市集散的棉花每年就达 30万担。
       油菜 澧水流域过去多食茶油,油菜栽种在民国时期始得推广,安徽籍榨坊商人遂跟进津市,津市有榨坊一条街,是澧水流域最集中的油料加工地区。
       茶叶 澧水上游山高云深,自古就有种茶历史,西晋文学家孙楚曾有诗:“姜桂茶藓出巴蜀”,但民国以前,出产不多。《直隶澧州志》食货篇载:“澧茶皆仰给邻商,土产无多,以永定茅坪者为上。”清末粤商卢次伦发现澧水流域优质茶源,创立茶号“泰和合”,设“汉庄”“津庄”,大量出口“宜红”茶,为澧水流域茶叶走向世界之滥觞。
       桐油 桐油为油桐树果所榨制的植物油,湘鄂是其主要产区。本地桐油以出口为主,光绪年末,津市设有官办油行5家,至民国,增至23 家。1941年,津市桐油销售达 20 万担以上。
       皮油 皮油即乌桕树(俗称木子树)果脂,主要用来制蜡。《天工开物·膏液》:“其皮油造烛,截苦竹筒两破,水中煮涨,小篾箍勒定,用鹰嘴铁杓油灌入,即成一枝。”澧水皮油主要产自上游山区,津市是其集散地。
       柑橘 柑橘在澧水流域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屈原在《橘颂》中就下了“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诗句。明清以前,澧水橘较少列入贸易。随着时代发展,1960 年代后作为地方经济林木得到推广种植,远销四方。石门蜜橘声名遐迩,唐代诗人李群玉《石门韦明府为致东阳潭石鲫有句:“隽味品味知第一,更劳霜橘助芳鲜。”
       中药材  澧水上游高山密布,气候良好,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本地出产的中药材有麦冬、砂仁、葛根、黄精、首乌、鹤膝、羊颤、木香、香附、荆介、金银花、五倍子等上百种,其中尤以五倍子质优量大,远销海内外。书载:“五倍子,虫窠也,以商贩得五倍利名,又名文蛤,其内多虫似之。敛疮口,收顽痰,生津液主肺脏风毒。可染可服,需用甚广,永定产尤多。”
       木材 澧州境内经济林木以松、杉、竹、杨、樟、漆、棕、檀为主,澧水上游的深山老林,优质木材蓄量丰富。顺澧水黄金水道,历史上木材外销以津市为中心集散。
       山产  澧水流域的山货主要有山蕈、木耳、石耳(岩耳)、竹笋、葛粉等,基本上属于素食佳珍。过去本地民众对山货只采摘自食或馈赠亲友,没有集中外镇历史,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有培育加工和季节性外销。
       湖产 湖区水生植物丰富,以湘莲、湖藕、菱角、茭白、芡实(鸡头米)、荸荠、藠果为主,历史上虽远销不多,但时令物产,集市贸易,馈亲赠友,也令人齿颊留香,津市毛里湖西地区的藠果,以果大、色莹、味美而著名,不仅受周边青睐,还远销海外。民国《澧县调查笔记》曾记载:“南四区毛里湖中之田家山,形似牛腿卧湖,其地黄壤无沙,出产有藠,常澧各属竞买食之,著名为牛腿藠。”
       2、动物类
       澧水下游湖区滩洲、堤坝较多,草量丰富,因此养牛历史悠久。牛是农家宝,宋代诗人雷震的名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便是澧水流域人与牛和谐其生的真实写照。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耕牛虽然已淡出历史舞台,但澧水流域养牛、食牛之风尚存,牛肉食品,已经成为津市的名优特产。
       猪  农业社会的中国,有“无豕不成家”之说,澧水流域传统家养以黑猪为主,州志中有“他处有白首白足,澧豕皆黑”之说。此外,澧水山地多野猪。澧水流域有腌制腊肉的传统,山区腊肉以本地土猪为原料,是众口皆知的特色食品,其独特的腌制、熏烤方法,外地无法复制。
       羊 《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商周时养羊便很普遍,但江南地区的养羊史要晚一些。澧水流域养羊以食用为主,早期种类为本地山羊,呈农户散养状态。上游山区有野山羊,实为小麂。
      《直隶澧州志》载:“澧马种出云贵,虽驯良者多,而高大绝少。”说明澧水流域的马属于云南矮种,有较强的负重耐性,是长途运输的重要工具。澧水流域居家百姓一般不蓄养马匹,只有官府和商帮蓄马。澧水多山地,茶马古道是其文化特色,卢次伦当年修建从泥沙(泥市)至津市的500里商道,应是马道。
        澧水地区养驴和养马的时期大体一致,主要是用于劳动运输。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前期,澧水流域的搬运社、板车队多用驴马运输,近几十年才消逝。
       澧水流域有虎,多见于古籍。《嘉靖澧州志》载:“国朝成化辛卯(1471),安乡有虎为患,知县张瑄祷于神,患息。”“嘉靖乙巳(1545),安乡有虎为患。”《直隶澧州志》载:“乾隆四十三年(1778),西山虎噬人,有长毛虎身长丈许,群虎随之,出不避人,里民畏不敢捕。”石门北乡泥市有地名黄虎港,壶瓶山区至今传闻有虎迹、虎啸。
       《嘉靖澧州志》载:“(州)又有出乎蚕绩之勤,而征女红之事者。”《直隶澧州志》载:“澧多饲以柘(桑),喙似马,色斑斑似虎。初拂谓之裁,以毛拂为名;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蚕老。”澧水下游湖区诸县都有植桑养蚕历史。1941年,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设置于澧县,1970年代,津市窑坡工业新区建立,缫丝、纺织印染数厂并建,丝织产品远销海外,被确定为湖南省轻纺工业基地。
       蜂蜜 蜂蜜养殖在澧水流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春天里百花盛开,金色的油菜花开遍田野,稍后有红艳艳的紫云英,之后是芬芳的洋槐花、柑橘花,一直到秋天清香的野菊花,蜜蜂们忙碌于花丛中,无暇顾及季节的变化,而一箱箱优质的澧水花蜜,才是它们对大自然最好的回赠。唐代诗人罗隐写有《蜂》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鱼类 澧水流域溪河纵横、湖泊连片,鱼类资源丰富,渔猎历史悠久,渔业贸易也影响卓著。澧水所产鱼类主要有鲢、鳙、鲤、鲩、鲭、鳜、鲶、鳊、鲫、、鳖、鳝、龟、虾、蟹、螺等,其中地域特产大鲵、岩蛙主要生长在上游武陵山区永定、慈利、石门一带的溪泉中,银鱼产于下游的毛里湖、西湖、南湖、八宝湖,牛浪湖(今牛奶湖)。
       禽类 澧水流域的禽类主要有家养的鸡、鸭、鹅、鸽,家禽及蛋产品是本地居民主要的副食品,在早期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野生禽类主要有斑鸠、喜鹊大雁、鹞鹰、雨燕、麻雀、乌鸦、水凫、白鹭、鱼鹰、鹌鹑、布谷、杜鹃、鹧鸪等,其中喜鹊、雨燕喜随人居,本地人视为瑞鸟和家鸟,民谣有“喜鹊叫喳喳,喜事到我家”之说。
        3、矿藏类
       澧水流域自古产煤,煤矿多在西部山区,分布较为分散,但矿藏量不大,历史上多为私人开采自用,集中开采较晚。域内较大的采煤企业有羊耳山煤矿赤峰煤矿、亘山煤矿。《澧县调查笔记》载:“太清山……地产铁、煤、硫黄诸矿为天然一大富源。”本地煤矿品质和产量虽无法和北方可比,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本地人民生产、生活的辅助能源,域内运销量较大。
       铁 《直隶澧州志》载:“铁。慈、石、福并产,永定为饶。”旧时盐、铁为国家直接控制,本地所产铁矿,应该为矿原石,以输送外埠冶炼为主。
       石灰  石灰的原矿为碳酸钙,民间俗称花岗岩或青石,武陵山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矿藏。张家界的旧称就是青岩山。民间烧制石灰的历史久远,其工艺相对较为简单原始,溯澧水而上,至今山溪边仍多烧制石灰的“灰矿”。石灰因用途广泛,其运销量巨大。
       石膏 石膏矿在澧水流域多有分布,但具备开采价值的矿藏较少。《澧县调查笔记》载:“北四区猴儿坡有伍姓矿山一处,山产石膏,经伍姓全族呈准开采有年考其收益亦大,其膏制豆腐,味甚佳,但大宗销场是用作农田肥料。”此矿在澧县盐井镇武家岗,1949年后为县属国营企业,名为澧县石膏矿,后因经济价值不大于改革开放初期撤销。目前,澧水流域的石膏矿企业多为小型私营性质。
       《直隶澧州志》载:“盐井在此(州治)北六十里张家厂,四面山麓环抱,中通一溪,溪上石井一,明时取井水煎盐,于此充官盐。之后,废于寇乱,井亦渐淤,今百灶遗基及官署尚存。”《澧县调查笔记》载:“1917年,常澧镇守王正雅招标试采一次,据试采者报告说,矿质尚微,得不偿失,因靡费数万,终坐停顿。”据此可知,大概在元、明时期,地处湘鄂交界的澧县张家厂(今盐井镇)便有了官办采盐业,后因兵赞之灾而废止,民国初年准备重开,又受探矿及开采技术限制面浅尝辄止。新中国成立后,盐井镇超大储量矿床被发现,1969年国家投巨资兴建湘澧盐矿,冶炼厂设在津市关山南麓,年产精制盐 100万吨以上。据称为亚洲第一。
       雄黄 雄黄的化学名称为四硫化四砷,成品是一种橘黄色的固体粉末,传统认为可避虫虺,用来入药和制造烟花,现代多用于制作防腐材料和杀虫剂。《直隶澧州志》载:“雄黄。石、慈接壤处,旧有之,今不多得。”石门县开采雄黄有1500 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开办的“石门雄黄矿”在很长的时间里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后因砷污染严重而关闭。石门桑溪,因雄黄污染而名黄水。
       硒 硒为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现代研究发现,硒矿富裕的地方,硒元素通过植物生长转换成为活性有机硒,有助于人体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现代勘探发现,世界上储量最大且具有独立开采价值的硒矿在澧水流域的恩施,因此证明,武陵山区是天然硒都。随之产生的富硒茶、富硒米等富硒食品,成为澧水流域的新兴商业名牌。
       石材 澧水上游多石材,土家族、苗族居民有用青石板筑房的传统。明、清以来,社会经济复苏,市镇建设兴起,城垣、街面、码头、园林建设等需用大量石材。本埠所需,大多采凿于上游山区。石材种类有麻石、青石、钟乳石、卧牛石等,虽不是大宗商品,但也颇费运输。
       ......待续。

k蟞龐 2022-12-19 12.55_1_edit_263926791849109.jpg
【澧水注入洞庭湖处】


k蟞龐 2022-12-19 12.53_1_edit_263942086244780.jpg
【津市桐油集散地】


k蟞龐 2022-12-19 13.01_1_edit_264001380374705.jpg
【津市码头等待发运粮食】


k蟞龐 2022-12-19 13.02_1_edit_264015396840429.jpg
【毛里湖】


k蟞龐 2022-12-19 12.59_1_edit_263970619476123.jpg
【松滋河】


IMG_20221219_170913_edit_272053053550384.jpg

【澧水河畔油菜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9 18: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19:0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22-12-19 18:31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会长林主席的关注与鼓励!向您问候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9 19: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优秀作品,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19:4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海 发表于 2022-12-19 19:25
欣赏优秀作品,为你点赞!

谢谢汪院长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向您问候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9 20:0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雷局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9 20:1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点赞!
mmexport3b1c2213f999599b7a68e634e65cb29c_1671452321312.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9 20: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07:2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支埃 发表于 2022-12-19 20:04
欣赏佳作,为雷局点赞!

谢谢杨秘书长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向您问候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07:2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同修 发表于 2022-12-19 20:18
为老師佳作点赞!

谢谢罗书记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向您问候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8:33 , Processed in 0.0406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