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04|回复: 3

一生的回忆(节选)·小伢儿望过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 10: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1-2 11:18 编辑

一生的回忆(节选)
应雨田

102231sdnaa271wc1wlnu1.jpg
应雨田(1937—2022)

1—4  小伢儿望过年
    A   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伢儿望过年。这一点也不假,因为过年,便会做好多好吃的东西。冬月干鱼塘,冬至杀年猪,小年掌糍粑,这是准备年食的三大盛事。先说干鱼塘。私家鱼塘一般都是利用房前屋后的一些小池塘,春上抛一些鱼苗,让它们自生自长,塘边多有水草,新挖的池塘则割些野草投入,很少用人工饲料喂养的。我家的鱼塘就是宅基旁的壕沟,不宽,但长,合起来也有一亩多。每年冬季都要干一次,架上水车,两个小时便车干了,大大小小的鱼儿便在浅水中跳跃。我特想下去捕捉,但祖母却严加禁止,理由是我体质弱,容易着凉。两个姐姐是可以下水捕捉的。她们将捉到的鱼扔到岸上,我就将它们捡到提桶里。这些鱼儿当了俘虏还不老实,在地上到处乱蹦,溅得我满身都是泥巴,我却乐此不疲。每年我家都要收获两三百斤,有草鱼、鳊鱼、鲤鱼、鲫鱼、游刁子、财鱼等。

杀年猪.jpeg
冬至,乡里农家杀年猪

    第二大盛事就是杀年猪。这一般都安排在冬至日或冬至后几天之内。早了,腌的腊肉不便保存;迟了,又担心遇不上好天气晾晒。杀猪都是请的专职屠夫,一清早,屠夫便挑着一担家什来到,一头是一个长椭圆形的大木桶,一头是一个蔑篮子,里面放着各种刀具。祖母比平时起得更早,除了热猪食,还烧了一大锅开水。这天喂的猪食量不多,但米饭加的多。祖母喂的时候噙着眼泪,口中还念念有词,大意是要猪吃好走好,来世投个好胎,不要 再变猪。猪也似乎通人性,没吃几口就摇着脑袋离开了食槽,眼里好像还闪着泪花。等第二锅开水烧开后,两个屠夫便拿绳索将嚎叫着的猪捆好抬到禾场的砍凳上。祖母则焚香点烛,叩拜天地神灵。屠夫手持一柄白刃尖刀飞快地刺入猪的咽喉,只听尖叫一声,鲜血竟飞溅到两米开外,然后才汩汩涌入接血的木盆。待血流完,就把它推进装满开水的大木盆里去毛,随之就是开膛破肚。我的兴趣全在猪尿泡,那是我的专利,我拿到后就请鼎爹用碱水反复揉搓,将油脂减少到最低限度,然后吹成排球大小,便可当球踢了。
    第三大盛事就是掌糍粑。所谓“掌”,就是用长约一米酒杯粗的木棍在碓臼中将蒸熟的糯米捣烂,然后做成直径约一两尺的大糍粑或约一两寸的小糍粑。晾干后浸泡在凉水中,吃时再切成需要的大小。掌糍粑时,三四人、五六人均可,各持一木棍围着碓臼边走边掌。兴致高时,还一边哼着号子一边掌,节奏一致,才掌得均匀。掌的人看起来很轻松,其实很费劲,越到后来越费劲。糯米饭粒掌烂后,黏性很强,不用很大的劲儿木棍便拔不出来,老在原处使劲,掌出的糍粑肯定不均匀,有的地方很烂,有的还是饭粒儿,不好吃。我家的房子比较大,又有现成的碓臼,邻近的小家小户都愿意将米背到我家合伙做。每甑只能蒸斗把米,两三担米就得忙一个通宵。我像一只欢蹦乱跳的小狗,窜上窜下,忙个不停。掌粑粑,大人们不让我拢边;做大粑粑,我搬不动;做小粑粑,我又不认真做,不是捏条小鱼,就是捏个罗汉,再不就是在别人做的粑粑上摁上我的小指印。我一般吃过夜宵就去睡了。第二天起来,只见堂屋、厨房的桌上、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糍粑。晾上两三天才能入水浸泡。我家的糍粑每年都要吃到插秧。吃法有多种,可煎、可烤、可煮。每年守岁时,我都会烤两三个糍粑夹上红糖消夜。平时则喜欢将糍粑切成小方块和甜酒一起煮了吃,里面还要打上蛋花。过年吃的食品,我家买的洋货很少,但自制的却丰富多彩。年终置备的年货常见的还有甜酒、豆筋儿(荞麦面煮熟后做成的面条状食品)、打白糖、米泡儿糖、芝麻糖、米豆腐、腊干子等等。
    我们小时过年没有电影、电视看,偶尔遇上草台班子,才能看上一两场戏,但群众性的自娱自乐节目似乎也不少。地花鼓、蚌壳精、竹马儿、耍狮子、舞龙灯比较常见。地花鼓是花鼓戏的一种简化形式。一般由两个十几岁的少年装扮成花旦和小丑表演简短戏曲中的角色,大人们敲打锣鼓家什,吹奏唢呐,拉着胡琴,唱着短小的戏文唱词,花旦和小丑则伴着唱词做一些简单的表演。我特别喜欢每段唱词结尾齐唱时的热烈气氛。“蚌壳精”与地花鼓相近,不过旦角后面背有一个蔑制的彩绸蚌壳,小丑在外面挑逗,旦角则在里面操纵蚌壳一开一合进行表演。”竹马“则是角色的下部扎有一个蔑制的马儿,外面罩着彩色布幔,演员像骑在马上表演。”竹马“不一定是两人表演,可以由多人装扮成各种角色,可以表演较复杂的内容。耍狮子更为常见。这套班子由十多人组成。核心是耍狮子的三人,一头,一尾,还有一个舞绣球的。乐器很简单,一般是一面锣,两副镲。其余的人则提灯笼、拿着棍棒、大刀之类。师傅则手持挂彩的红布条作为引路人,每到一家,师傅首先进门致贺,在大门、神龛等处和老人、小孩身上挂红。狮子则在堂屋进行表演。主人除了燃放鞭炮迎接外,还得打发钱物。我最喜欢将点燃的大爆竹丢在狮子的屁股上惊吓他们。到我家耍狮子的还得有点硬功夫。我父亲习过武艺,也带过舞狮班,他们是要以师傅相称的。他们到我家都要开地场,拿出所有的看家本领,围观的人就特多。所谓开地场,就是在禾场上摆阵式,破阵式,还表演拳术、棍术、刀术之类。主人家则要以酒席相款待。舞龙灯在我地是更为普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它不一定有很复杂的表演形式,看重的是参与人多,热闹,喜庆。舞一条龙,七八个人可以,一二十个人也可以。大人舞的多为蔑扎,罩上红布幔。小孩儿舞的多用草扎。到了晚上,龙身每节都安上灯笼,闪闪烁烁一长串。春节的欢庆活动到元宵达到高潮。附近一二十里的龙灯、狮子、地花鼓、竹马、蚌壳精都提着灯笼汇集到三岔河和牧鹿湖的河堤上,隔河相向排列,绵延三四里,宛如两条长长的火龙。锣鼓敲得震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过年.jpeg
欢欢喜喜过大年

    B 过年的习俗汉民族虽然大体相同,但各地似乎也有些差异。现就记忆所及,略作记述。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传说这天灶神爷要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特别是主人家这一年在世上的善恶表现。为了让灶神爷上天汇报时多说好话,这天必须打扫扬尘,搞好卫生,更要办好招待,虔诚祭拜,特别是要敬献麦芽糖。据说这样做灶神爷就可以上天 言好事,下地保吉祥。想不到仙界也讲究拉关系开后门。大年三十吃团年饭,是家庭一年中最隆重的庆典活动。出门在外的家人都要赶回来团聚。吃年饭的时间则视各家的情况和传统而定。多数人家讲究吃得早,边吃边天亮,寓前途越来越光明。凌晨三四点便可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天亮时就连成一片了。有的人家安排在晚上,肯定是等候外出谋生的亲人回归。我家多安排在中午,可能是避免起得太早影响食欲。吃年饭前先要祭拜祖先。由当家人主祭,焚香、燃烛、鸣炮、上酒、上饭,道道菜都要点到,记得的祖先都要请到。当主祭人举行仪式时,我便按祖母的叮嘱躲在暗处窥视,看有哪些先人驾临。我只想看到我的生母,可惜一次也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先人也没有见到。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岁。守岁由长辈给小孩儿开压岁钱拉开序幕。我得的压岁钱毫无疑义最多。那时没有电视看,最大的享受是围坐在火炉旁听祖父说书翻古。困了就把鞭炮拆散了一个个燃放,或者在火上烤糍粑吃。俗话说: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三十晚上的火要烧得特别大,这很有讲究。我们家烧煤时,就在地炉子炉膛四周用湿煤围一个大圆盘,再在圆盘中间一层一层堆叠干煤块。每隔两三个小时就用铁钩从炉箅子底下将炉灰掏出,再在上面添加新煤块,这样火力就能始终保持旺盛。烧劈材时,则将一巨大的树兜置于火坑中间,四周再点燃小木块。这样烧,不仅省柴,而且火力旺,辐射均匀。凌晨五六点,鸣放鞭炮,大开财门,宣告守岁结束,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 10:4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伢望过年,如今天天在过年,点赞点赞!
mmexportb929cdef05ac3a458bdc8bd29e8b2942_1672627353587.jpeg
mmexport8092723561cde24362ad16a86d96ac44_1672627348520.jpeg
mmexportafe6151b9bb17220d3395b9a005f8799_1672627351046.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 12:1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写得如此祥尽仿然囬到了那个年代,都是我们小时候亲生经厉过的过大年情结!谢谢分享谢谢儿时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 17: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感到亲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8:04 , Processed in 0.0372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