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门有条小巷叫鲁家巷,它留有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宋教仁的足迹。那是清朝末年的1901年,宋教仁来到常德参加府试,他下榻在鲁家巷内东侧的一座叫春发客栈的旅店。当时正值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强迫朝廷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胆大的宋教仁在府试的试卷中写下“不惜杀一人,以谢四万万同胞;不惜杀一人,以安万世之天下。”其矛头直指慈禧太后和李鸿章。这次的府试是由常德知府朱其懿主持,他看好宋教仁的这份试卷,本打算将他评为“冠首”,因有人反对才给了个第八名。 宋教仁虽然名列第八,但这份试卷的内容被传开来了,众人赞不绝口,不少人前来客栈拜访和交流,宋教仁为之结识了刘复基以及常德官立中学堂(现常德市一中)的覃振、梅景鸿,湖南西路师范学堂(亦常德市一中)的蒋翊武、黄贞元等名人。 1904年,革命党华兴会计划在农历10月10日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于长沙、岳州、衡阳、宝庆、常德分五路同时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的组织工作。10月初,会党在鲁家巷斜对面的笔架城上召集会议,宋教仁被推举为龙头。决定在起义的那天,他们到常德府文庙(现育英小学)集合听候指挥;因起义事情败露,宋教仁、黄兴逃往日本,刘复基躲避到柳叶湖老家。 如今的鲁家巷早已融入老西门,宋教仁先生给这条小巷作了注脚。
|